[历史]八大山人:别猜了!我画的动物就爱翻白眼
原标题:[历史]八大山人:别猜了!我画的动物就爱翻白眼
序言:
余秋雨是这样评价“八大山人”的:“八大的画里有令天地为之一寒的“白眼”。”
确实,当你去博物馆参观八大山人的画作时,每一只动物都会以“翻白眼”来表示对你的“不屑”。置身那处,四壁扑面而来齐刷刷的“白眼”攻击,令人忍俊不禁。其实在这些“诡异”的动物背后,埋着八大山人深沉的孤独,藏着他对朝廷的鄙夷。
一:八大山人是谁?
八大山人,到底是几个人?在初读“八大山人”这个名字时,往往会有这样的疑问。
《倚天屠龙记》中有个“昆仑三圣”角色,未出场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三个人,但一出场,惊呆,原来只有“何足道”一个人,至于为何取名“三圣”,据说因为“三圣”暗指自己是“团队作业”,听起来显得比较厉害。
你一定意会了,西奇妹想说:“八大山人”也只有一个人,他叫——朱耷。
朱耷(1626年—约1705年),江西南昌人。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朱耷是清初画坛“四僧”中的首席僧,另三席分别是石涛、髡残和弘仁。
二:朱耷往事:
1.少年得志:
其实朱耷原本也不叫“朱耷”,他叫“朱由桵”,如果看过西奇妹《明朝王爷们的名字凑在一起,是一张元素周期表?》一文的,就会知道这个名字非常有辨识度。没错,朱耷是正正宗宗的明朝皇室。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第九世孙。朱权彼时受封“宁王”,专镇一方,我们熟悉的朵颜三卫即有一部分在他麾下。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小朱也确实不负众望,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他八岁能吟诗,十一岁提笔就能画青山绿水,米芾小楷也写的极好。十六岁时,天才少年小朱已然不满足这种“自娱自乐”了,他迫切地想要参加科举,想要以自己的满腔热血来报效国家。可朱家大家长朱元璋朱老板说了:“我们明朝皇室的儿女,不许参加科举服务别人!只能别人服务我们!”
无奈之下,小朱只得改名“朱耷”,偷偷参加考试。“耷”字,上下拆开就是“大”和“耳”,给我们的印象是肥头大耳,似乎“福气”很不错。确实,改名后的小朱同学,一举考中秀才。
2.颠沛流离:
正当他想继续在科举的路上全速前进时,一场变故来临。小朱同学考中后的第二年(1644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那黑暗的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李自成打进了皇城、崇祯皇帝在万岁山上自缢身亡、清军入关。是的,明朝灭亡了,而朱耷的“福气”,似乎也至此用尽了。
1644年,朱耷从一位拥有尊贵身份的“皇族后裔”,变为最低等的“前朝余孽”,隐姓埋名,四处流浪。国破家亡的同时,父亲也在那一年去世,而承受这灭顶之灾的朱耷,还只是个19岁的少年。他的内心,随着一系列的变故,变得极度忧郁、悲愤。不仅如此,5年后朱耷的发妻亡故,他只得奉母带弟“出家”。
刚开始,他到了距离老家南昌不远的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自此改名雪个。二十四岁时,更号个山和个山驴。顺治十年(1653年),朱耷二十八岁时,又迎母至新建县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处受戒称宗师,住山讲经。
可以说在青春最好的几年中,朱耷过得并不如意。他的生活很清贫,据说常常蓬头垢面,流连酒肆。每次都喝的不多,但每次都大醉。醉时也是朱耷最“幸福”的时刻,醉酒时他喜欢挥毫,一挥总要十多幅,随手送给过路的山僧、贫士、屠夫、孤儿。在这个期间,他的精神状况也很糟糕,痛定思痛后,他选择“自我救赎”,他背过身去,画些“诡异”的画。
三:已确认过眼神:
朱耷的画,很奇怪。
普通画师笔下:山河一片生机、花草精神奕奕,动物灵动可爱。
而朱耷的笔下:山河空空荡荡、花草营养不良、尤其动物,更显“诡异”。
朱耷写过一首诗: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朱耷的画墨点少,因为他人生的泪点多。这无限山河全然与他无关,他随意涂抹,留给你们自己揣摩吧!
怪不得。
朱耷的山河总是空荡荡,一座山就孤独地立在哪儿,似乎下一秒就要崩塌。
朱耷的花草总是病恹恹,似乎一下秒就要干枯至死。
朱耷的动物似乎从不结伴而居,一幅画的中间只画一条突兀的鱼,或是一只突兀的飞鸟,或是一头山间野鹿。装饰与布局?不存在的。
而画面的焦点——动物总在翻白眼,一副:“我主人的画作,你爱看不看!”的傲娇表情。朱耷带领着他的小动物们,一次次向我们发起“翻白眼”攻击,他笔下的动物们,似乎看什么都不顺眼。
朱耷一生坎坷,19岁时,朱耷的大明王朝灭亡了。在此后他81年的漫长人生中,失意似乎总伴随着他。极度痛苦时的朱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选择背过身去,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而“八大山人”与他的“翻白眼小动物”们,是朱耷创造出来的世界,他在这个世界里,独自对抗整个清王朝。
你虽然表面极力隐忍,但往往忍不住醉,醉时便一股脑将心中的不忿付诸笔端。那是喷薄而出的灵感,是内心的呐喊,更是无处安放的灵魂!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给西奇妹,发表你的想法。
-------------------------------------------------------
作者:西奇妹
本文由西奇博物馆原创发布。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文章
-
郭靖一生五大憾事,皆为回天乏术,此事改写倚天格局
-
西德那么发达,为何还有55万人叛逃到了东德?真实原因有三点
-
俄议员:美退出《中导条约》或致古巴导弹危机重演
-
英国“秃鹰”间谍专挖德国纳粹核情报 三招破坏纳粹核计划
-
[图文]日本借口朝鲜卫星发射公开搞太空军事化 已开始三大项目研发
-
首次向日本索赔的中国老兵,首相都给他低头了,他还说目的没达到
-
499天1500人共铸中国战争史诗《八佰》
-
沙俄军队和难民横穿西伯利亚
-
1938日军成立联合政府阴谋破产
-
解放军一个坦克连勇猛闯敌阵,配合步兵歼灭越军230多人
-
昵称穆拉的女子如何成了高尔基的秘书?
-
上世纪80年代,唐山“菜刀队”有多猖狂,竟敢拦截领导人的车队
-
“无奸不商”是好意,后人都把它弄反了
-
《人民的名义》之后再《突围》,周梅森:我力求讲真话,起码不讲假话
-
此人究竟做了啥?遗体已被安葬,却仍被苏军挖出来挫骨扬灰
-
乌干达总统外访后国内发生巨变,带1500名死士回来,结局怎样?
-
泰国最美王妃审美却“土掉渣”,花衬衫搭绿裤子,东北乡村味十足
-
国家大剧院战争大戏硬核上演
-
澳大利亚等国独立后,英国在大洋洲唯一海外领地在哪?
-
《尚食》:朱瞻基没有孩子,还一心巴结姚子衿,他为什么这么做?
-
俄副外长:若美单方退出中导条约俄将回应 包括军事措施
-
二战末期,导致日本投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并非全是原子弹的功劳
-
人民币发行七十年,五段时期的历史回忆
-
袁隆平院士今日在长沙安葬,一日三餐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
为何古代把打败叫做“败北”,原来这是古人的一种精神胜利法
-
[图文]慈禧向八国联军显威风搞4万人大演习
-
他是国共两党的双料中将,因老蒋猜疑而起义,后在朝鲜战场立功
-
甲午战争时清朝使节宋育仁的惊人计划:奇袭日本本土
-
废材还是精锐,二战德国的国民掷弹兵到底是个啥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