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有云: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那么“走“究竟是不是上计呢?
原标题:兵法有云: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那么“走“究竟是不是上计呢?
在我们的古代,有着很多军事的著作,这里面最被大家熟悉的也许就是《孙子兵法》了,当然除了这个还有其他非常出名的军事著作了,但是还是不被大家熟悉了,其实就是孙子兵法大家也就是知道一个名字而已,这个里面的东西我们也是很难熟悉的,但是有一个军事,谋略计策的书籍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的,这个就是三十六计了,这里面的很多计策大家都是很熟悉的,尤其是最后一计更是成为了大家口头的俗语了,那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那么这个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呢?这个走到底是不是一个上计呢?《三十六计》成书于明清,作者不详,而三十六计这个词源自于南朝宋将檀道济,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思是败局已定,唯有退却,方是上策。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那么走为上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其实战争是有规律可循的,尽管战局变化多端,不易捉摸,但只要潜心研究,运用各种诡诈之术,就有机会转败为胜,我们在看古代的战争的时候,也是能够看到这句话的正确性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个才是一种愚蠢的方式了。
其实这句话简单的说就是打不过就跑了,就像我们看到的项羽的垓下之围了,面对这刘邦的四五十万大军的围攻,项羽的十万大军已经已经处在劣势了,而且军心涣散了,在这个情况下硬拼自然是死路一条了,所以这个时候走为上就是最明智的选择了,所以我们能够看到项羽选择了突围,最后也是成功的跳出了包围圈,但是他最后还是选择了自刎乌江,要不然还真的不好说这个结局了。
还有我们有一个伟大的老总,在读军校军校的时候,他的教官当年就是问过他一个这样的问题,说敌人太强大了,怎么办?这位老总的答案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呗,可见这位伟大的军事家还是深谙走为上的真谛了。
相关文章
-
历史上的孙策是谁 三国小霸王称号怎么来的
-
孙思邈到底活了多少岁:102岁(具体年龄无法确定)
-
臧知非:传统孝道的历史学分析
-
南昌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说法是怎么确定下来的?
-
人物铜雕像都产自于哪里呢?
-
马嵬驿兵变主谋之谜:到底是谁煽动士兵们发动兵变?
-
孤身,41次冲锋,歼敌280余人...
-
明朝当年有火器火炮,在冷兵器时代堪称霸主,为何还败给了清朝
-
此女一人单挑瓦岗大将,为爱人而投降,卷走前夫的心腹叛敌
-
台大教授参与两岸合编《台湾通史》公开驳斥“台独”论述
-
林彪拒绝执行毛主席命令,还摔了电报,结果被撤职
-
刘备之死真相:竟然是郁郁而终
-
黑雾事件:投手打假球,引出日本黑道交易7名球员禁赛
-
隋唐印风
-
古代日本有帝王和皇宫,为啥却没有太监?
-
1996年,我国开展了对圆明园的发掘工作,出土文物多达五万多件
-
侯立虹:毛泽东是“大救星”的再认识
-
这里是唐代国道,也是当年吴国楚国分水岭,饶茶徽墨由此流向四方
-
破釜沉舟击溃秦军,活埋降军二十万,从巨鹿之战看旧贵族的残暴
-
中国当代最大的汉奸,出卖国家机密给别国,临刑之前仍死不认罪!
-
陈寅恪:“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
淮海战役中,唯一一次旅长带头冲锋!一举破了胡琏维的铁血阵
-
做好领头雁当好排头兵
-
武则天有多少男宠 武则天选男宠的特殊要求
-
五帝之一的帝喾和少昊金天氏第二任帝
-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谁?他带领楚军以一敌十(大破秦军)
-
武则天尼姑皇后女皇的三级 及其背后的推手
-
王阳明心学的精髓是什么:知行合一(明代著名的哲学家)
-
论古代王朝“正统”,皇帝加持最后底牌,屡试不爽的甩锅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