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当年为何不屑于考北大?
原标题:毛泽东当年为何不屑于考北大?
1918年秋,毛泽东为筹办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事宜,与萧瑜、罗章龙等由长沙来到北京,其时他在“湖南一师”的恩师杨昌济已受聘在北大任教,毛泽东就住到杨昌济家里。
经由杨昌济介绍,毛泽东结识了北大教授李大钊,并经李大钊推荐,谋得北大图书馆书记员一职,负责报刊书籍的借阅登记和归类整理等事务,月薪八元。工作之余,毛泽东还报名成为北大社会哲学系的一名注册旁听生,并加入北大新闻研究会等团体。
这一段时间内,与他同行的同乡好友罗章龙经过考试,成为北大哲学系的正式学生,但作为旁听生的毛泽东却不为所动。人们不禁要问:毛泽东好学深思才华横溢,一向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为何不报考当时“领风气之先”的北大呢?
坊间有很多说法流传,据说时任北大英文部教授会主任的胡适说过这样一段话:毛泽东不是我的学生,他当时只是在北大图书馆做事;按照毛泽东当时的水平,他考北大是考不上的。
胡适素以谦谦君子自居,这段话被认为是他说过的最没有绅士风度的话。事实真相并非如他所述。
据曾与毛泽东有“管鲍之交”的罗章龙回忆:毛泽东当时压根就没有报考北大的意愿,甚至对报考北大持一种不屑的态度,因为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旁听后,觉得北大课程太陈旧,太腐朽,不值得费事儿,考北大是浪费时间。
因此他在北大呆了一段时间后,仍然回到湖南,组织创建新的湖南学生联合会、创办《湘江评论》、发动“驱张运动”……这些,才是他认为当时更值得做的事。
毛泽东不考北大,显示了他的独立思考精神和豪放不羁的个性,这是他的个人选择,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对其他学子当然不具备广泛的示范性,但是却给青年学子们一个启示:
考或不考名牌学府,其实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要做好自己清晰的人生规划,考虑清楚作什么样的选择,对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生命价值最有益最有帮助!
毛泽东的选择让中国历史可能少了一位杰出的学者,但却拥有了一位开天辟地的伟大革命家。(文 丁锐)
相关文章
-
盗暴龙:形似霸王龙的小型食肉恐龙(长3米/辽宁出土)
-
历史上真正功高震主的3大名将,个个都是天才,无人能及
-
此人在1947年称帝,被抓获后判处死刑,儿子不服又在1983年称帝
-
史上最牛老丈人,女儿有三个是皇后,为何晚景凄惨被逼而死
-
揭秘蒋介石圈定55名“中国领导人”暗杀对象名单
-
古代捕快:一人从业三代不许参加科举
-
为什么各地方的国民党军队会被称为绥靖公署?
-
漫画看历史:重阳节,除了菊花你还该知道啥?
-
古墓出土一个“啤酒瓶盖”,难道是盗墓贼留的?专家:这可是文物
-
杜新枝和郭希宽两人,为何要带郭威到寺庙,真的只是那么简单?
-
少林三渡连谢逊都愿意点化,为何要打死昆仑掌门何太冲夫妇呢?
-
古代女子,为何一般十三四岁就要嫁人,是古人不懂早婚的危害吗
-
锦衣卫的“飞鱼服”和“绣春刀”到底是什么样?
-
王永生同志逝世
-
非常规的一次军事调动,两个师互换一个旅,旅长后来都是开国上将
-
国庆阅兵分列式,与解放军一上将有关!美西点军校:我们望尘莫及
-
一九五八年,周总理来到毛岸英墓前,沉默了良久,对陈毅说了一句话!
-
大明宣德炉真品图片和鉴定方法
-
“皖”字竟是此地古代信仰?!
-
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虽然才华横溢奈何恃宠而骄
-
皇太极为何会爱上海兰珠?两人最终结局如何是否圆满
-
传统 | 出土先秦两汉文献中的避讳材料述论
-
读者评刊|史事(2019.2)
-
彭德怀思念一生的女人,77岁写诗悼念前夫让世人泪流满面
-
拉伯龙:非洲小型腕龙科恐龙(长1.8米/生于侏罗纪中期)
-
若无“天下”型定居文明,诸子百家恐怕不会出现
-
人丹与仁丹 一中一外有不同
-
孔子是哪个朝代的?他到底有哪些重大成就
-
“风马牛不相及”的典故 齐桓公攻打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