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炮竹送瘟神”的习俗,用现在的科学来解释,这些习俗合理吗?
原标题:古代有“炮竹送瘟神”的习俗,用现在的科学来解释,这些习俗合理吗?
历史上关于“送瘟神”的习俗记载不多,而且每个地方的风俗都不一样。
有些地方会在五月端午节的时候,挂一些菖蒲,然后给小孩身上喷一些雄黄酒,表示把瘟神赶走;而有些地方则在正月的时候,几个人抬着锣鼓挨家挨户去敲,每到一户人家,这家人就会放鞭炮,用这样的方式来“送瘟神”。
古代“送瘟神”方式是否科学?
古代送瘟神的习俗,主要是因为那时候医学水平并不高,他们没有办法解释瘟疫产生的原因,因此把这一切都归于“神灵”。
古人认为,所有的瘟疫都是由神灵掌控的,而且一年四季分别有不同的神灵负责。春天的负责人是张元伯,夏天是刘元达,秋天是赵公明,冬天是钟仕贵,总管是史文业。这五位负责人又被称为五鬼,有些地方的人会每年参拜一次,祈求家畜能够平安。
民间关于瘟神的传说并没有科学依据,但却代表着古代的百姓们希望健康、平安的愿望。因为有了这样的传说,“送瘟神”的习俗也因此而产生,善良的人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把疾病和灾祸都送走。
如今我们来分析这些习俗,其实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病毒还是有抑制作用的。
南方的五月比如闷热,细菌病毒的繁殖速度也比较快,而雄黄的水浸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或许是古人发现了雄黄的这种药效,因此选在端午时期,把雄黄泡酒涂抹,或者喷洒在小孩皮肤上,防止小孩得皮肤病。
而正月里放炮竹的习俗,可以让空气中充满硫磺和火药的味道,至于这些物质能否杀死空气中的有害病毒和细菌还是未知,但强烈的味道应该可以减缓病毒传播的速度。不过燃放炮竹所产生的混浊空气对人体也是一种伤害,就算这种方式可以杀死空气中的病毒,但也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疾病和瘟疫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迷信“送瘟神”的活动,有些地方只是当成一种传统的活动来做。
现代人的环保意识也日益提高,对燃放烟花炮竹带来的危害也有了共识。记得我小时候的春节,很多人都拿烟花炮竹当成是炫富的资本,谁家放得多,放得好,就觉得在村里有面子。但近几年来,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反感放烟花,特别是有了小孩以后,每当闻到刺鼻的烟火味道就揪心,害怕给小孩带来伤害。
关于放炮竹送瘟神的习俗,大家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相关文章
-
西德那么发达,为何还有55万人叛逃到了东德?真实原因有三点
-
一起出发!寻访《长津湖》身边的英雄!
-
山东一养猪娃,无意挖出孙二娘藏的黄金,一夜暴富却惨死狱中
-
希特勒眼里的二战巨头罗斯福和斯大林
-
抗日英雄隐姓埋名71年,战利品暴露其身份,军队开出6辆坦克迎接
-
为什么现在阅兵式上不允许带实弹了? 因为1981年的教训太深刻了
-
[图文]中国空军入朝第一课:激战半小时未击落一架美机
-
中国正在消失的2大姓氏:常被误会是日本人,《百家姓》都找不到
-
欧美帮犹太人建国,为何苏联也帮以色列?
-
《权游》中的劳勃与艾德,演绎了友情的最高境界:为彼此赴汤蹈火
-
“中国最敢生的省份”,为何生不动了?
-
中国三大猛将:岳飞垫底,第一名实至名归,被称为战神之神
-
周末阅读|《重庆之眼》
-
冈村宁次开天价悬赏他毛主席免他敬军礼第一个去世的开国上将
-
著名将军巴顿,一生打了无数胜仗,却因这点败给副手,他后悔不已
-
人前她是开心果,人后却经历丧夫丧女之痛,赵丽蓉不为人知的往事
-
成吉思汗一生最大败仗并不是十三翼之战,而是败于西征时一个王子
-
青楼最初的意思是什么,它后来为什么成了妓院的代称?
-
法兰西的航母梦,45亿美元建造“戴高乐”接班人,还要等到2035年
-
同样是远洋航行,为何郑和船队平安无事,西方水手却九死一生?
-
传说的“众神战车”,在印度废弃庙宇里发现线索,是否印证了史前文明的存在?
-
《刘墉查案》为什么会进监狱?刘墉有什么目的?
-
东北历史(61):长春黑老大梁旭东的“夏宫”,为啥还闲置着?
-
战场上装死就能逃过一命?老兵:别傻了,你这是在自掘坟墓
-
二战谜团:德国实行巴巴罗萨计划时,日本为何作壁上观?
-
老照片:回顾1980年南疆对越血战的照片
-
拿破仑兵败的滑铁卢在哪儿?
-
他助王兄登上宝座,因为一个女人插足,被王兄拿刀追砍至死
-
被“牺牲”的徐州:洪泽湖上的江苏安徽省界调整,出于何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