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最后会落后于罗曼诺夫王朝,还受其欺负
原标题:清朝为什么最后会落后于罗曼诺夫王朝,还受其欺负
纵观世界历史,在亚欧大陆这一世界最大大陆板块上,曾出并立过两个幅员辽阔的封建帝国,一个是地处亚洲东部,国土几乎囊括了所有东亚太平洋海岸线的大清王朝;另一个就是王朝就是横跨亚欧两大洲,国土面积睥睨欧洲的罗曼诺夫王朝。
为什么笔者有意将这两个王朝并列而论之呢?因为这两个王朝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而且在历史上又有太多的交集,甚至这两个王朝最终命运也是如出一辙。然而,有类似就有不同,真正值得我们分析的恰是这不同之处。当下有一句流行语“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事实上,罗曼诺夫王朝确实是多次伤害了大清王朝,这种“伤害”带来的巨大阵痛才是我辈应当引以为戒,以及亲身自省的历史教训。
在阐述两个王朝之不同之前,还是要先来说说两个王朝的共同之处,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 相同之处一:两个王朝的建立与崛起时间雷同
大清王朝之前身后金汗国建国是在公元1616年,公元1644年开启问鼎中原之模式,到了18世纪初期基本上完成了国内统一,大清王朝进入飞速发展之阶段。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于公元1613年,也是在18世纪前后开始加速发展,国土面积持续增大中,向西扩张到波罗的海,建立新都东欧明珠圣彼得堡,向东跨越西伯利亚平原直到看到远东太平洋海域。
- 相同之处二:两个王朝都处于英明君主统治,达到辉煌时期雷同
进入18世纪,大清王朝接连出现三位英明君主,即清圣祖康熙、清世宗雍正和清高宗乾隆。纵观中国封建历史,大浪淘沙一般经历无数王朝,能够“幸运地”连续出现三代明君之王朝,“大清”应该是绝无仅有。大清王朝经过祖孙三代人之努力,终将中国封建王朝之统治推向顶峰。
罗曼诺夫王朝同样也在18世纪迎来了他们的明君时代,先是彼得一世,这位在莫斯科公国和俄罗斯帝国神一般存在的君主,完成了俄国人看见海洋并拥有领海权与强大海军之夙愿,圣彼得堡就是在彼得一世执政时期建立。
尽管在彼得一世去世之后,罗曼诺夫王朝君主更迭频繁且出现短暂动荡时期,但是另一位神奇而伟大的女性出现,又将罗曼诺夫王朝推向了新的高峰,她就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正是在这位女皇的领导下,罗曼诺夫王朝的封建统治与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更成为了欧洲数一数二的军事强国,她临终之前曾放过狠话:“如果我能活到两百岁,全欧洲都将被我踩在脚下。”
“砖”抛完了,就该说说“玉”了,两个王朝的不同之处又有哪些?而这些不同所带来的影响又有哪些?
- 不同之处一:不同的思想意识导致开放程度不同
前文在阐述两个王朝共同之处时,提及到了两位重要的君主,一位是大清王朝的康熙皇帝,一位是罗曼诺夫王朝的彼得一世。这两位君主可以说是各自王朝快速发展之前驱,甚至可以说是决定王朝命运的关键人物,都有着不可磨灭之功绩。
然而,两位君主的观念却是大相径庭。
康熙皇帝所接受的教育是系统的儒家思想以及理学文化,观念上还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套相对保守的思想理论。康熙朝时期有不少外国传教士来到清朝,并且在宫廷任职,但多是一些无关朝政之职位,话语权不大,尽管如此康熙皇帝已经是对西方传教士最有包容心的皇帝了。随着时间推移与传教士思想的渗透,就在西方思想在大清王朝“制造”出了些许“波澜”之时,即被警觉性极高的雍正皇帝将其掐死于苗头之中。
而乾隆皇帝对于这种异己思想更是将防微杜渐与防患于未然之做到极致,加重闭关锁国之国策就是实例,大清王朝几乎彻底与世隔绝。
反观罗曼诺夫王朝,开放程度远在大清王朝之上。西欧科技迅速发展,文明程度是日新月异,但东欧之发展还是相对滞后的。因此,大力发展科技与军事,进而跟上欧洲发展之潮流,成为罗曼诺夫王朝的当务之急。刚好,这一时期西欧教派之争日益严重,许多有名位、有能力的人才被迫流亡海外,而这些人才恰好补充了罗曼诺夫王朝发展所需的人才缺口。
这些外国人以及他们的后裔们深得彼得一世之信任,他们在罗曼诺夫王朝都是身居要职,要么是左右朝政的大改革家,要么是科学技术与现代化工业与军事的缔造者,要么就是总督一方的地方大员,这些人为罗曼诺夫王朝之崛起立下了不可磨灭之功绩。
而且在彼得一世身后,继任者们保持着这种开放的惯性,到叶卡捷琳娜二世上位之后,更是将其发扬光大。这位女皇很有意思,她本是普鲁士人,她即强调俄罗斯帝国幅员辽阔,标榜中央集权之必要,同时又接纳西欧反封建新思潮,至少与那些推动新思潮的有识之士们谈笑风生,这些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在中国封建王朝发生的。
- 不同之处二:不同的思想意识决定国家的政体制度
前文提及,君主之间不同的思想意识决定国家的开放程度,而这种开放程度也直接反映在国家之间制度之差异。18世纪的中后期,这两个王朝开放程度之差异,在政体制度上体现地淋漓尽致。
大清王朝的乾隆皇帝认为国家承平盛世,志得意满,后世子孙只需维持而无需开拓,这种短视思想体现在制度上就是全面推行闭关锁国。
而罗曼诺夫王朝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想法与乾隆皇帝截然不同,她的思想意识绝不仅仅停留在罗曼诺夫王朝偌大的领土,她是要放眼欧洲,甚至是世界的。她深知西欧各国科技水平之高超,明白西欧人对于自己王朝的不屑与鄙视,更知道环顾四周都是自己的敌人或潜在敌人,这一切都在促进着这位女皇的进取心,她一生致力于改变罗曼诺夫王朝腐败的制度与提升军备力量,终于让罗曼诺夫王朝在欧洲有了话语权。这也正是叶卡捷琳娜二世能够与彼得一世齐名为“大帝”之原因。
而这种意识形态之差异最终导致的恶果就是《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瑷珲条约》,罗曼诺夫王朝的后人们终于实现了彼得一世与叶卡捷琳娜二世之遗志,将远东也就是我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之土地据为己有,从而全面实现拥有远东领海权之梦想。换句话说,尽管罗曼诺夫王朝在女皇之后有了下坡路,但是实力已然甩出你大清王朝好几条街,纵然心中有无尽愤恨,由于实力不济也无力回天。
学习历史以及品评历史人物之目的并不仅仅停留于人物本身,更要以史为鉴,反省自身。说实话,大清王朝的帝王们,尤其是康雍乾三代帝王,在中国封建王朝之中,个个都是出类拔萃之人物,但是如果将他们放入世界之林,与同时代西方国家一些君主与领导人比较,无论是学识还是格局,都显得“矮人一节”。笔者认为,造成如此尴尬之局面,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进取心。
对于放眼世界的罗曼诺夫王朝来说,对占有领土之热衷就是他们的进取心,尽管这并非正义,而对于着眼于“一亩三分地”的大清王朝来说,如何守成成了大清王朝帝王们更主要之任务,这“进”与“守”之分,正是两个王朝不同的行进轨迹,孰强孰弱已然了然。
开阔的眼界与进取上进的精神是多么的重要,对于国家如此,对于我们个人又何尝不是?在此与朋友们共勉之!
文:王金百
参考文献:《清代人物研究》 戴逸(著) 故宫出版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
他是“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平信息少之又少,自诩一颗“铜豌豆”
-
[图文]享有“皇军之花”美誉的日本关东军罪恶史
-
古代的幌子是干什么用的
-
古代的长枪,枪杆是什么材料做的,非铁非木三种材料,还很贵
-
历史上的今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弗朗索瓦·莫里亚克诞辰
-
晚年李作鹏94岁的生日,林豆豆送了一份特殊礼物,让李老泪纵横
-
烈士遗骸埋藏在巨石缝中,75年后被发现,依旧保持战斗姿态
-
让许多人鲜少知晓,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9个奇怪的工作
-
直到1990年,苏联才承认他们在二战中,曾犯下一桩什么罪行
-
难以伺候的“天使”:来自朝鲜的明朝太监
-
文博日报|每天5分钟,知晓文博圈
-
[图文]墨索里尼女婿齐亚诺如何处理西安事变
-
日本侵略画报上的“爱国妇女”全面顶替男人解决战争后顾之忧
-
史话新疆|第二十七集唐治西域
-
《万历朝鲜战争全史》—朱尔旦epub+mobi+azw3+pdf+txtkindle电子书
-
二战时潜艇力量哪一国的最为强大?为什么?
-
志愿军书写战史传奇13个兵14分钟灭“白虎团”
-
没有日本神风特攻队,美国早拿下太平洋战场,这是个怎样的军队?
-
此国最先入侵中国,扬言每10年揍中国一次,几十年后“闭嘴”了
-
古代青楼为何要养魁梧壮汉,除了当保镖外还有这种操作,厉害了!
-
泰国最美王妃审美却“土掉渣”,花衬衫搭绿裤子,东北乡村味十足
-
十进制的由来:为什么各大洲不约而同地用了十进位?
-
古人常说: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鞭春到底是什么意思?
-
中国又出一位“钱学森”式人物,在美前途无量,他却毅然坚持回国
-
抗日英雄隐姓埋名71年,战利品暴露其身份,军队开出6辆坦克迎接
-
慕容复文武双全,只是不懂这个道理,否则不会是疯癫的结局
-
1965年国共海战内幕 蒋介石听大陆广播才知战败
-
世界10大军事人才,中国2人入选,第一无人不服
-
父亲的革命生涯和革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