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玉版”一词释义
原标题:宣纸“玉版”一词释义
宣纸“玉版”一词释义
徐 妍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29期
宣纸的封刀口印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前,在封印的上方盖上一个“官”字,表示经过官方登记。新中国成立后,此位置被各品牌的完整(图、文)商标替代,往下便“洁白”“拣选”“玉版”通用印章,再往下就是品种、厂家名称。从2000年开始,有的企业在品种名称的上方加盖了农历年份,以此区别年限。
在所有印章内容中,其意思不难理解,只有“玉版”一词令人费解。一些工具书中将“玉版宣”解释为“一种色白质坚的宣纸,比一般的宣纸厚。”而笔者认为该词汇可能还有其它解释,通过查询、查阅一些资料后认为,“玉版”一词至少可作三种解释:一是源于书籍,二是源于字义,三是源于宣纸自身的特征。
一、玉版之名源于文史资料
“玉版”一词最早出现在三皇五帝时期。《文心雕龙》中的《原道》一章中载:“人文之元,肇自太极……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皥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简明扼要地说明了人类文化的开端,始于宇宙混沌时。也就是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人类文化了。“玉版金镂之实”结合文后语,则说明尧在水边得到玉版,上刻有天地图形。由此看来,“玉版”一词远早于宣纸。
而“宣纸”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学者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的《论画体工用榻写》“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以法腊之,以备摹写……”。虽然二作的作者所处的年代相隔不远,文中所叙内容均反映出一种事例,前者写的人指尧,后者无姓无名。按照惯例,可以认为前者更为准确些。
虽然远古时期就已诞生了人类文化,但当时的人们只能使用简单的口头交流或符号记载的记事方法。《原道》载(前文已引)“自从用鸟迹般的古字替代了结绳记字的办法,文字的作用便显现出来。神龙、伏羲的事迹,记载在《三坟》里边,虽然年代久远,无从考证,但到唐尧、虞舜时候抒写意志的作品已越来越多……”其玉版之说,既可比喻文澡华丽,也可比作记载文章的载体精美。特别是是在后一点,“文章载体”当然不能当作现在的纸,只能是一种别的物具替代而已。
众所周知,人类文明记事载体在东汉末年才有一次精进,就是蔡伦发明的蔡侯纸取代了简、帛,那个时期被史学界称之为“书契断代”期,“蔡侯纸”就是植物纤维纸的祖先。尽管现当代还有一些考古发现西汉时就有植物纤维纸,但由于没有文献直接表明,也不在本文的主要论述里,可不作其它深意。只知宣纸继承蔡侯纸制造的精要发展演变而来(其它纸张也无一不是这样),在发展演变中注入了地域特色(如产地的原料、环境、气候、水质等),而显其名贵。
据《旧唐书》记载,唐天宝二年,各郡贡品中有“宣城郡船载……纸、笔、黄连等物”(唐时泾县隶属宣城郡)说明宣纸从唐代就被列为贡品了。至于宣纸从什么时候开始加盖封刀口印记,何时启用“玉版”这方印章就难以准确考证了。但无论何种解释,也说明加盖“玉版”后的宣纸珍贵、高雅,能美伦美奂地体现出书法、绘画的艺术魅力,也暗合了尧得到刻有天地图形的玉版这一神器的说法。
二、玉版之名源于字义
玉:质地细而有光泽,可用来制造饰品,也可做雕刻的材料,被喻为洁白、美丽。主要有:
一释为夹板,《汉书•英布传》“身负版筑”;
二释为古时写字用的木片,《国学新修五经壁本记》(刘禹锡)“其制如版牍而高广”;
三释名册和户籍,《梓人传》(柳宗元)“其下皆有啬夫版尹”;
四释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后汉书•范滂传》“投版弃官而去”。
尽管“玉”与“版”的解释多种多样,但笔者以为宣纸中的“玉版”可以解释为“洁白、美丽、平整的纸张或纸板”。
三、玉版之名源于宣纸的自身特征
宣纸是传统工艺产品,其自身构造的艺术性与富于民族特色的中国书画艺术共冶一炉、流芳于世,从而彰显其与美玉一样高贵的品质,具有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等特点。其二是作为最能体现书画艺术魅力的载体,能充分体现书画作品的质感、量感、空间感,更能使书画作品灵气充溢、意境深远,具有墨分五色而凝其神、意达万变而散其韵之功用,与玉一般具有作为载体的承载能力而享有“千年寿纸”、“国宝”的美誉。其三是制造宣纸的传统方法共有十八道工序一百多道操作,生产周期长达三百多天。独特技艺师徒传承,口耳相传,非着墨能言。
制作好宣纸,需取清若醇酒,甘之如贻之水,喀斯特山地之青檀皮及优质高杆沙田稻草为料,以水火相济之功,借日月光华之力,经过三百余天的日晒、雨淋、露炼方得“至薄能坚、至厚能腻,笺色古光、文藻精细”之善纸。千锤百炼后的宣纸又与美玉借天地精华之势而生的特征暗合。四是宣纸存放时间越久,其颜色就更趋于自然色,这自然色就与人们所见到的美玉的颜色一样,难分伯仲,其白度一般只有45%ISO左右。不耀眼、不张扬,与中国儒学“中庸”之道相吻合。这四个因素,使“玉版”印章顺理成章地盖在宣纸产品之上了。
总之,无论“玉版”作以上任何一种解释,均能显现出宣纸高雅与精美。同时,也是历代的宣纸人借助“玉版”名称之势,对自身技艺乃至选材要求严格或精进的一种隐喻,也集中体现出中国劳动人民在推动人类历史与人类文化的进步所付出的的智慧与辛劳。
参考文献:
[1] 刘勰,文心雕龙[M] 南北朝
[2]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M] 唐
[3] 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年
[4] 刘仁庆,造纸辞典[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
[5] 黄飞松、汪欣,宣纸[M]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
(作者系泾县党校工作人员)
相关文章
-
清朝能成功实施“剃发易服”的政策,为何满语普及却遇到了障碍?
-
大型蜥脚形恐龙:盘足龙 前肢超长极罕见(足底像圆盘)
-
水浒中隐藏最深的伪君子是谁?不是宋江,此人看似忠义实则最歹毒
-
雷利诺龙:极地小型恐龙(拥有极强夜视能力/长90厘米)
-
军史档案——孟良崮战役
-
红色记忆·讲述|宋学义的“华北解放纪念章”
-
川街龙:云南最大的食草恐龙(长17米/距今1.61亿年前)
-
党史百年天天读·12月17日
-
陈寅恪:“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
唐宣宗与泾县水西寺——且说“风光”在水西
-
贵山云雾深千姿百态共一“绿”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三):音乐、文娱
-
曾国藩的四句话遗嘱何以传世百年 发扬儒家教育思想
-
泾县桃花潭万村的扶风会馆
-
《前行者》谁是卧底?唐贤平最后被策反了吗?
-
川籍老红军、洪学智将军夫人张文逝世享年103岁
-
四川治水第一人并不是李冰父子
-
徐州还有这么多清明习俗,你知道多少?
-
武侠小说中的神器是否真实存在过
-
女子出对联招亲,上联:山洞之中一眼泉,秀才的下联正合女子心意
-
49年毛主席特邀张治中来中南海,因何事毛主席直言:委屈你了吧?
-
古代皇帝死后,为何遗体要摆放几个月才入土,尸体腐烂了怎么办?
-
绽放青春之花:给张霁帆的一封信
-
中国国教的兴盛:一个混乱到无法用文字记录的时代
-
这位皇帝因皇后出轨被活活气死!专家:死的窝囊却是千古一帝!
-
闭门造车惹风波,贪恋痴迷作小妾:清代“风流作弊案”探究
-
白手起家的知识分子,抗战中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船王”
-
文物里的红色故事65丨红军总司令朱德用过的大供桌
-
怀旧影像:探访民国时期的陪都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