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挚青阳氏政权的前三任帝
原标题:帝挚青阳氏政权的前三任帝
姜角,男,姓姜,名角,又名挚(亦作鸷),尊称帝挚,号青阳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帝挚青阳氏政权的首任帝。
姜角生于帝喾政权的巴加二年(丁未,前2834),出生在洛水流域的龙门(今河南洛阳市龙门镇)。帝喾高辛氏政权的末任帝巴加晚年时,因其治水有功,把他封在了昆阳(今河南平顶山市叶县北)。
公元前2805年前后,海洋水位突然上涨,中国山东半岛和渤海湾的低洼地带被海水吞没,生活在当地的各部落族民都被洪水所困。人们极度恐慌,乱成一团。在这关键时刻,青阳氏的大酋长姜角挺身而出,带领各部族抗洪自救,从低洼地带向高地转移,开辟新的生存区域,建造家园,使流浪的人群重新安定下来。
各族民众一致认为姜角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办事的好领袖,有天子的美德。于是,各部落联盟的大酋长联合罢免了帝喾高辛氏的执政权,一致拥立姜角为帝。
公元前2799年,姜角在伊洛地区的野狐(今河南洛阳市伊川县西南)正式即位称帝,建立帝挚青阳氏政权,以癸未年(前2798)为帝角元年。
姜角积极为人们谋求生路,帮助他们迁徙到高地重建家园,组织他们在新的领地开垦土地,种植粮食,开辟新的生存之路。
在姜角的号召下,那些生活在高地安全地区的氏族积极伸出援助之手,为灾民无偿提供粮食、衣物和种子,帮他们度过难关。
大洪水使原来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居民走到了一起,各部落族民混居,彼此互相关爱,亲如一家,其乐融融。这是中华民族远古史上首次打破各氏族独立封闭,不允许外族进入(相互通婚的部族除外)的本位主义状态。思想意识和物质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促进了各氏族间文化的发展,各地区不同氏族文化的融合,进一步加强了中央联盟政权的凝聚力。
帝挚青阳氏政权深得民心,天下众多的氏族部落和联盟集团纷纷归顺,心甘情愿地接受帝挚青阳氏的领导。于是,姜角乘机将统治的范围不断向外扩展,冬至东海,南至岭南,西至青藏高原,北至阿尔泰山和黑龙江流域。除本族的先祖帝喾氏和少昊东夷各分支外,还有长江流域的炎帝后裔共工族、祝融族、夸父族,蚩尤后裔的三苗族、九黎族,以及陈丰氏、邹屠氏、娵訾氏、有邰氏、有娀氏、盘古氏等等大小数百个氏族联盟的上万个部落,都归附了帝挚青阳氏中央联盟政权,史称万国归附。
姜角称帝后不久,大洪水便逐渐退去,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又都恢复为陆地。但是,经历了持续多年的大洪水浩劫,这些地区已经是千里无人烟,所见只是残垣断壁,满目荒凉。人们都说此次大洪水是上天对自甘堕落的帝喾政权的惩罚,如今洪水自行退去,这是上天对帝挚政权的支持。
大洪水退去后,姜角有组织的安排各氏族回迁,帮助他们重建家园。至姜角执政的晚期,长江下游和华北平原水淹地的居民回迁基本结束,各地又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男耕女织,春种秋收,暮鼓晨钟,渔歌唱晚,出现了新的繁荣景象。
帝角十年(壬辰,前2789),姜角的儿子姜继已经二十二岁,姜角有意培养他继承帝位,便把平顶山一带封给他,让他自行治理,以观察他的工作能力。
帝角二十四年(丙午,前2775),姜角六十岁寿辰,正式确定长子姜继为帝位继承人。
姜角三十六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九年,卒于帝角二十八年(庚戌,前2771),终年六十四岁。死后遗体葬在野狐城外(今河南洛阳市伊川县境内),帝号角,尊号帝挚青阳氏。
帝继,男,姓姜,名继,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帝挚青阳氏政权的二任帝。
姜继的父亲是帝挚青阳氏政权的首任帝姜角。帝喾高辛氏政权的末任帝巴加晚年时,因青阳氏大酋长姜角治水有功,把他封在了昆阳(今河南平顶山市叶县北)。姜角在昆阳娶蚩尤族女子为妻,于巴加二十五年(庚午,前2811)生下了儿子姜继。姜角称帝后立都于野狐。
帝角十年(壬辰,前2789),姜继已经二十二岁,生得身材魁梧,虎背熊腰,成为一个精明强干的人物。姜角甚喜,便把平顶山一带封给他,让他自行治理。姜继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部族积极发展生产建设家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仅得到了本部族的拥戴,也赢得了父亲姜角的重视。姜角在他六十岁寿辰时,正式确定长子姜继为帝位继承人。
帝角二十六年(戊申,前2773),姜继的少妻蚩尤氏女子,后生下一子,取名姜裘。姜裘是姜继的第六个儿子。
帝角二十八年(庚戌,前2771),帝挚青阳氏政权首任帝姜角去世,他的儿子姜继在野狐宫中即位,以辛亥年(前2770)为帝继元年。
姜继是一位事业心很强的人,他即位后除了继续施行父亲所创立的一系列制度外,还根据各部落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因此深得各部落人民的拥戴。大洪水以后,虽然各部落恢复了区域独立的生活方式,但相互间仍保持着友好往来,互通有无,文化传播和物质生产都有了很好的交流,从而促进了各族团各部落物质文化的全面发展。
帝继二十四年(甲戌,前2747),姜继的儿子姜裘娶蚩尤氏女子为少妻,进一步加强与蚩尤氏族的友好往来。
帝继二十五年(乙亥,前2746),姜裘的少妻蚩尤氏女子生下一子,取名姜呛。
帝继二十八年(戊寅,前2743),姜继正式确立儿子姜裘为帝位继承人。
姜继执政时期,国家的政治活动中心偏重于北方。此时北方的蚩尤氏部族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已经再度强大起来。而东夷的夸父氏部族此刻势力也相当强大。姜继为了加强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治理,姜继先后与冀州蚩尤氏部族和东夷炎帝夸父氏部族结盟,建立起强大的政治和军事联盟,进一步加强对黄河中下游、冀北、冀东,以及东北辽河流域的治理。使各部族在国家一元化的领导下健康发展,全社会和谐发展,出现了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姜继四十一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一年,卒于帝继三十年(庚辰,前2741),终年七十一岁。死后遗体葬在平顶山(今河南平顶山市境内),帝号继,尊号帝挚青阳氏。
帝裘,男,姓姜,名裘(qiu),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帝挚青阳氏政权的三任帝。
姜裘的祖父是帝挚青阳氏政权的首任帝姜角,父亲是二任帝姜继,母亲是蚩尤氏女子。
姜裘出生于帝角二十六年(戊申,前2773),出生在帝都平顶山的宫中,他的母亲是二任帝姜继的少妃。他排行老六,是父亲的第六个儿子。
姜裘前有兄后有弟,为什么父亲却选中他来继承帝位哪?原来,他的母亲乃是蚩尤氏女子,精通武艺,和帝姜继感情很深。姜裘的母亲在他小的时候就开始教他练功习武,后来逐渐成长为一位英武的少年,颇得父亲的喜欢。父亲有意要把他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所以对他各方面要求都很严。姜裘成人后,不仅武功高强,而且精明强干,机智多谋,已经成为帝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
帝继二十八年(戊寅,前2743),帝姜继年老多病,准备在诸子中挑选一位接班人。他在朝廷上让大臣们举荐,大臣们都纷纷推举姜裘。帝姜继又征求诸子的意见,诸子也无任何人出面反对。就这样,姜裘便被确立为法定的天子继承人。
帝继三十年(庚辰,前2741),帝挚青阳氏政权的二任帝姜继病死于宫中,姜裘即位称帝,以辛巳年(前2740)为帝裘元年。
姜裘即位后,仍立都于平顶山。当时国家安定,天下太平,各部落族团都安分守己的生活在自己的领地,过着简单纯朴幸福快乐的生活。那个时代的人思想单纯,心地都很善良,每个人都自觉地遵守国家制度,维护社会公德。
姜裘执政期间虽然天下太平,但仍不敢掉以轻心。他一方面加强各部落社会治安的管理,一方面又以联姻的方式与一些大的部落联盟集团结盟,以强化本族团执政的威信。他把蚩尤族封在了滍阳(今河南平顶山市西),把夸父族封在了蟒川(今河南平顶山汝州市西南)。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两族都是十分强大的部族,有这两个大部落结盟,其它的弱小部落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姜裘先后与蚩尤族和夸父族联姻结盟,进一步壮大了帝挚青阳氏的势力。
帝裘十四年(甲午,前2727),姜裘把儿子姜呛封在了瀼邑(今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西南瀼河镇)。
帝裘三十年(庚戌,前2711),姜裘召儿子姜呛入都辅政,旋即立他为帝位继承人。
帝裘三十二年(壬子,前2709),姜呛的妻子在瀼邑生下一子,取名姜凯。
姜裘三十三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卒于帝裘三十五年(乙卯,前2706),终年六十八岁。死后遗体葬在平顶山(今河南平顶山市境内),帝号裘,尊号帝挚青阳氏。
相关文章
-
此人是司马徽的学生,深受朝野尊重,却痛失接班诸葛亮的机会
-
日本投降是哪一年哪一天,1945年8月15日(8年抗战成功)
-
有多少人知道燕云18骑?为何这支部队如此残忍和神秘?又为何消失
-
唐宋以来广德祠山大帝的神话故事考(三)
-
工作要掌握“分寸”
-
金庸小说的郭靖英雄性格的产生渊源,和他的民族挣扎
-
宋词的代表人物是谁
-
这几人名气很大实际却做了很多恶事,可是我们却曾把他们当榜样
-
揭秘:二战中日本掠夺的黄金大量藏在菲律宾
-
古墓出土一件文物,专家:这项工艺原来不是印度的,是我们自创
-
东北野战军最早的九个纵队,哪四个纵队的司令员,始终没换人
-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
银牌天使、宇宙大将军,古代这些奇葩官职都是干什么的?
-
武则天尼姑皇后女皇的三级 及其背后的推手
-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是由谁第一个传递到全世界的?
-
部编版八上第9课对外开放
-
瞰中国|齐鲁大地曲阜尼山圣境纪念千古文圣
-
一代战神被迫服毒自杀,死前说:我死了,国家也亡了!
-
神农炎帝是中医的祖师爷吗?
-
哈尔滨市民彭喜才:近万双鞋,记录数百年历史
-
扁鹊有2人?相差2000年,弟子望闻问切,名气远超师祖,没得善终
-
论古代王朝“正统”,皇帝加持最后底牌,屡试不爽的甩锅侠
-
鲁智深武松三拳两脚打不倒:李逵的防御能力,像不像大兴安岭中的两种猛兽?
-
▲古代冷兵器战争,现代化武器的加入,会是怎样一种场面?
-
丈夫去世后,她被赶出家门,后生下一女,竟改变了中国历史
-
他娶了地主家的小姐,后被国民党特务陷害,妻子惨死他内疚一生
-
元朝也有好官,他曾变卖家产救济灾民,一首小令感动无数人
-
古墓问龟:海昏侯墓中的玄武形象探秘
-
视频丨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这群有钱人在古代却连个媳妇儿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