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一故事丨张山营学校赵雪菲:司母戊鼎
原标题:一物一故事丨张山营学校赵雪菲:司母戊鼎
今年6月5日,我们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的古代商朝到西周的青铜器展,其中商朝的后母戊鼎最让我难以忘记。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它背后的故事。
1939年3月,河南安阳武官村的吴培文的叔伯哥哥吴希增在野地里探宝,探杆探到13米时,碰上了坚硬的东西,挖出来一看,头上带着铜锈。当晚,他们找了十七八个人,趁着夜幕动工挖掘,为了防备日本人发现,到天亮再用原土封住洞口。第二天晚上,挖掘队伍扩大到40多个村民,连挖了三个晚上,抬上来一个铜锈斑斑的庞然大物正是震惊后世的青铜器国宝司母戊鼎。
1937年11月,安阳被日寇占领。司母戊大方鼎出土后,秘密运回村中,暂时埋到了吴培文的院中,用柴草伪装好。可很快就有人走漏消息,向当时驻安阳飞机场的日本警备队队长黑田荣报告此事。黑田荣很快就来了吴培文家,绕着鼎一边转圈一边嘀咕“宝物!宝物!”大鼎落入了当时侵华日军的眼中。
日本人连续派兵进村搜宝。第一次,日军100多人将吴家大院翻了个底朝天,由于此时大鼎被村民重新埋入地下,日本人终于无功而返。日本人走后,吴培文将大鼎转移到了自家马棚地下。第二次,日军来了三辆大卡车,一进村,就架起了机关枪,吴培文急急忙忙检查了马棚的伪装,又泼了些泔水,成功混出了日军包围圈。
他为了保护大鼎安全,吴培文将大鼎秘密托付给自家兄弟,远离家乡避难,直到抗战胜利才回到安阳。吴培文等乡亲为保护国宝,在吴家大院三次转移埋藏地,最终将其埋藏在吴家大院东屋,免遭日寇掠夺。直至抗战胜利。
1949年国民党撤往台湾时原有意将大鼎运往台湾,但由于大鼎过于沉重,大鼎流落在南京飞机场,后被解放军发现,转移到南京博物馆。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后母戊鼎从南京调往北京,成为镇馆之宝,并一直存于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器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好吃的兽类,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了吉祥如意、丰年足食的寓意。鼎的立耳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长方形鼎腹四隅皆饰扉棱,腹壁内有“后母戊”的铭文。
文字丨赵雪菲
相关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 宋仁宗究竟有多仁慈
-
这一战,参谋率领一支六十人小分队,强行拦下了敌一个军!
-
河南一3000年古墓,考古队挖走1928件国宝,专家:人生的“污点”
-
包拯的子孙后代有哪些 包拯后人下场都如何了
-
《封神演义》中柏鉴并未参加封神之战,为何还能第一个封神?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毛泽建:勇敢的女游击队长
-
王耀武特赦出狱,有人问除了亲人外还最想见谁,他答:粟裕
-
岭南师范学院“灯塔领航”社会实践队——学习湛江革命史
-
这个国家领土近印度三倍,人口超过2亿,但存在感却超低
-
李治有多迷恋武则天 一往情深(武则天勾引在前)
-
李世民逼宫篡位之后直接把史书改了,而朱棣攻进皇宫之后却这么做
-
中国最厉害的家族,千年不衰,人才辈出,改变了大半个中国!
-
神话传说中的嫦娥竟然确有此人,山东一千年古墓内暗藏着她的秘密
-
周恩来总理与三位淮安统战朋友的故事
-
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如果爆发瘟疫,古人们又是如何应对的?
-
聂力回忆父亲聂荣臻:开国元帅的“潜伏”生涯
-
清朝皇室有多少爵位?亲王比贝勒高多少级?
-
揭秘蒋介石曾两度拒绝“琉球”:因为惧怕日本
-
夏商周后面是哪个朝代?
-
每日真题丨有一天,你变成了你喜欢的自己,谁还会质疑你?打卡~
-
汉族在越南叫什么?为削弱汉族的凝聚力,他们把汉族分成3个民族
-
笑中带泪70年,30张老照片看完新中国巨变
-
此人是红军传奇女连长,一人打退马步芳200骑兵,牺牲时只有40岁
-
《水浒传》戴宗的神奇"甲马"古代多用于祭奠
-
揭露一代歌后邓丽君的曲折爱情故事
-
揭秘: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妙笔还是败笔?
-
【党史上的今天】12月22日
-
曹操除掉手下三个人才 历史档案解密
-
高手真的在民间吗?盘点古代那些草根出身的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