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淮海战役全歼黄维兵团,获取的最大红利是什么?

原标题:淮海战役全歼黄维兵团, 获取的最大红利是什么?

黄维兵团孤军被围,连续突围不成,内缺粮草,外无援兵,12万人被困在不到15华里的狭窄地区,我中原野战军提出了“四面包围敌人,紧缩包围圈,层层剥皮”的战法,消灭黄维兵团。纵队根据中野首长指示,采取“以地堡对地堡,以战壕对战壕”的战术,开展了工程浩大的近迫作业。全纵完成堑壕、交通壕5万多米,地堡3000余个,为总攻创造了条件。【打胜了这场战争,最大的红利便是解放军创新发明了近迫作业,战法战术得到了创新和提高】

激战双堆集

1948年秋,辽沈战役胜利后,全国军事形势进入新的转折点,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举行淮海战役。11月6日,战役正式发起。第6纵队配合主力作战,担负豫西南牵敌任务。在华东野战军歼灭黄百韬兵团后,刘、陈、邓首长决定先打黄维兵团,暂缓对李延年、刘汝明的攻击,并得到毛泽东同意。

12月6日,对黄维兵团的总攻开始。我纵和华野7纵、陕南军区12旅编入南集团,由我纵司令员王近山、政治委员杜义德统一指挥,协力攻歼双堆集以南被围之敌。纵队首长决心以层层剥皮、稳打稳扎的战术,集中优势兵力,首先围攻小周庄、李土楼之敌,最后攻歼双堆集及小马庄敌兵团部,与友邻协同,全歼黄维兵团。

经我军连日攻击,至13日已将敌压缩于东西不过两公里的狭长地域内。但黄维仍然拒不投降,并施放毒气,作垂死挣扎。为迅速歼灭黄维兵团,根据总前委决定,华野3纵、13纵加入南集团作战,直攻敌指挥中心双堆集核心阵地。

14日,我纵奉命以第17旅(炮兵旅前身)第49团1营(襄阳登城第一营)与华野3纵23团“洛阳营”协同攻击双堆集东侧敌人核心据点野战集团工事。双堆集东侧敌人核心据点,距黄维兵团部只有千余米,其位置极为重要,黄维以其被吹嘘为具有“虎威”的精锐部队第54团防守。敌54团在被围之后,大肆拆毁民房,构成以数尺厚的土墙和无数地堡为骨干的环形防御。墙内配有大量火炮和坦克,墙外伸出无数触角似的子母堡,火力密布,防御严密。17旅受命后,在李德生旅长的亲自组织指挥下,充分准备,深入动员。49团决心发扬襄樊战役中“刀劈三关”的战斗作风,坚决打好这一仗。担负突击队的第一营,组织了班以上干部看地形,以排为单位摆沙盘,集体研究了战斗方案。为保证此次作战胜利,南线集中了百门以上火炮支援,为我纵作战以来从未有过的如此众多的支援火力。下午,数千发炮弹和无数“飞雷”(用迫击炮、火药筒等抛射炸药)倾泻在敌人阵地上,顿时炮火连天。敌人苦心经营的集团工事,大部被我摧毁,守敌被我炮火和“飞雷”震死震昏的几乎过半。

我49团1营和华野“洛阳营”乘势并肩突击,分从南面和东面勇猛突入敌人阵地,部队迅速向敌纵深穿插。此时,黄维以警卫团疯狂向我反扑。我突击队英勇抗击,与敌反复冲杀。3连2排长管成艮,左腿被敌弹打断后,仍在阵地上来回爬行,为战士们搜集弹药。敌人拼命反扑,情况十分危急,我即以49团3营增援,向敌猛扑,激战至深夜,将敌大部歼灭,残敌百余人狼狈逃窜。与此同时,华野7纵和我第16旅(步兵第34旅前身)47团,乘势攻占了尖谷堆高地和李店子外围敌野战阵地。至此,小马庄黄维兵团部和双堆集核心阵地,全部暴露在我步兵火力之下。我纵和各路进逼双堆集的大军,都以迫不及待的心情,积极准备最后全歼黄维兵团。

15日黄昏,黄维见大势已去,既无法固守,也无援可待,乃组织残存兵力,施放毒气,向西南突围,并以其第118师向东佯攻,企图使我发生错觉。我18旅(特种作战旅前身)肖永银旅长及时察觉敌有掩护突围的企图,立即报告纵队,纵队首长即令各部队严密监视敌人行动。我第52团干部亲自观察,并组织小分队抵近敌前沿侦察,及时抓住了敌人逃跑的时机,立即直扑赵庄、李庄、双堆集,截住敌后尾,当即缴获大口径炮26门,俘敌千余人。与此同时,我纵各旅陆续出动,协同各路大军围歼溃敌。至当日24时,全歼国民党军主力黄维兵团,敌司令黄维被我3纵7旅警卫营活捉。至此,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胜利结束。在围歼黄维兵团作战中,我第51团团长杨寿山同志、第17旅训练科副科长铁克同志,光荣牺牲。

参加围歼黄维兵团,先后经过了合围阻击、紧缩包围和依托阵地攻击等紧张的战斗阶段,历时20余天。在此次作战中,全体干战全力以赴,人人抱定了坚决歼灭黄维兵团的决心,充分发扬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战术上采用了步步进逼、压缩围困、层层剥皮、稳扎稳打的战法,使强敌逐步变为弱敌,最后致其于死命,从而取得了歼敌近万人、缴获火炮125门、各种枪2700余支等巨大的胜利。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淮海战役中,与兄弟部队协同,圆满地完成了全歼黄维兵团的光荣任务。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