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儿子强娶羞愤而死的单皇后来谈谈古代收继婚制度
原标题:从被儿子强娶羞愤而死的单皇后来谈谈古代收继婚制度
我是爱看历史,说历史的历史随笔,每个历史故事都能读出丰富的哲理,指点我们的人生,欢迎和我一起阅读历史,明智,修心。
刘渊
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国的开国君王刘渊有的妻子-单皇后,她非常漂亮,非常得刘渊宠爱。
刘渊有三个儿子刘和、刘聪、刘乂,刘聪(还有几个不知名儿子略)一直垂涎于单皇后的美貌,老爹驾崩了终于机会来了。刘渊死后本来皇位由刘和继承,刘聪不干,直接杀了刘和自己做皇帝(匈奴人奉行谁厉害谁当王,规则和制度可能在他们看来是空气),他做了皇帝并没有想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而是想传给自己弟弟刘乂,并召告天下,要娶自己的后妈单皇后!(刘聪内心想法:我抢皇位目的就是为了娶后妈)
大臣们都炸开了锅,皇帝娶后妈这成何体统啊,不光大臣们不干,他的弟弟刘乂也不干啊,回去还骂了自己妈一通,单皇后受的了臣民的嘲笑和儿子的不理解,羞愤自杀。
如果她知道在她之后那么多皇妃都通过嫁给继子迎来了又一春乃至达到了人生巅峰,不知道会不会为自己的选择后悔。
后续-- 刘渊这位匈奴皇帝和他的儿孙们可谓的是在汉朝将收继婚这个传统发扬光大了,自那以后隋炀帝娶自己后妈,唐高宗李治娶自己后妈武才人,北齐皇帝高演杀侄子高殷霸占寡嫂李祖娥……各种奇葩乱伦一个更赛一个。
故事说完了,问题来了
刘聪为什么理所当然要娶自己后妈呢?他不知道臣民会反对吗?
因为他爹老刘渊是匈奴人,几个孩子自然也是匈奴文化中长大,在匈奴习俗中老爹死了,儿子继承后妈是理所应当的啊,这些大臣为何大惊小怪!
所以下面不得不说说匈奴这种收继婚风俗了。
匈奴收继婚制度
匈奴收继婚制:
《史记.匈奴列传》:“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在匈奴民族的风俗里,有个特殊的婚姻制:收继婚制,就是指女的丈夫死后,她的儿子(不能是这个女的亲生的)、小叔子、伯伯、侄子、外甥以及族内亲属男性可以继续跟她结婚,类似于我们现在财产继承法,女人在匈奴文化风俗里,就像是财物,被当做继承的一部分。这可以说是匈奴女性地位低下的表现吗?
收继婚在汉民族的发展:
虽然是到五胡十六国时期才有了皇帝理直气壮要娶后妈的事,但是早在春秋时期君臣诸候乱论的事情就偶见于史书了,民间,兄收弟妻、弟继兄比较多,直至近代也仍然存在。所以礼仪教化这东西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民间人们穷的连饭都吃不饱,一个家里能娶一个老婆就不错了,如果夫死了,嫁给弟弟或者叔伯起码财产不至于外流吧,还省一次婚礼钱。能有老婆就不错了,还管它是不是剩食?
明、清法律是禁止收继兄弟之妻的,然你看皇帝自己就起了个好头,所以民间实际上并不遵行。明清时期政策封闭,国家财政空虚,却又时常大兴土木让人们服瑶役,所以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服役,种田,因为打仗都得靠男人啊,一个家里没有男人那就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情形下,女人就稀缺了,所以民间根本禁绝不了收继婚。
明朝对收继婚的规定
《明律集解.附例.户婚》:“兄亡收嫂,弟亡收妇者,各绞。”
收继婚制的背后底层逻辑:
世人都觉得匈奴乱伦是因为文化低,不讲究礼仪,不受伦理道德约束,于是他们延续了原始时代群婚制度,只是稍微改进一下又活着的时候共享老婆变成了死了之后给亲人继承。
其实还有另一个因素,匈奴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土壤里面缺乏锌元素,而锌元素是胎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他们每天四处奔走,能吃的食物品种远远没有汉族丰富,医疗条件更是有限,育龄妇女少,能成功孕育并且生存下来的婴儿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育龄妇女在匈奴是一种的稀缺资源,也是家族繁衍后代的希望,既然是重要的资产,那自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就算丈夫不在了,也要在自己的家族之内消化。
所以任何一种奇葩的风俗都有着底层逻辑,存在就是有原因的,至于是否合理就要看造成它的底层逻辑本质是否变化。比如像我们今天交通四通八达,食物可以方便的运送到任何地方,大型工程和农业都有机械化,人口也不再稀缺,收继婚自然就少多了。
只是这个在匈奴看起来很合理,很正常的制度,到了汉朝,因为人们的私欲,经济条件等因素就演变成了纯粹的乱伦。
相关文章
-
中国最神秘的一部古书是哪本 这本书为什么没被写完
-
李淳风真实存在吗:真实存在(唐朝的历算大家)
-
中国人为何能一“住”5000年
-
古代采花贼怎么作案?别被电视骗了,其实根本不用悄悄进门
-
民间故事:县令深夜回家,听到鬼差谈话,一个举动害了三条人命
-
历任天宫最高统治者都是谁 东皇太一是第一位皇帝
-
三国钟会伐蜀到谋反 解密三国最黑暗历史
-
五典分别指的是什么 五典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
神秘消失的宝藏:法门寺地宫埋藏千年的秘密(图)
-
汉景帝是怎么平定七国之乱的?智取(周亚夫功劳很大)
-
甘肃甘州为“西夏国寺”打造“数字孪生”
-
三皇五帝本是一家人,所谓的禅让制,其实就是一个骗局
-
靖康之耻公主为什么肛裂而死?受尽凌辱而亡(成为床上俘虏)
-
《告台湾同胞书》是劝降书吗?
-
宣城之韩愈前史:江南奥壤,山水诗都(上)
-
58年此上将被彭总批判,20年他后第一个支持陈云为元帅平反
-
妻子为国捐躯,丈夫只能嚎啕大哭守节三年,后成开国大将
-
揭秘:二战中日本掠夺的黄金大量藏在菲律宾
-
唐慎微与《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
《前行者》谁是卧底?唐贤平最后被策反了吗?
-
毛泽东说:“传达我命令,大将除外,从上将到少校都要学会游泳!"
-
此二人都身负重伤,跟红军走的成为开国中将,留下养伤的变成了贫民
-
姚玉忠盗过最出名的墓,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曾想挖秦始皇墓
-
古砖残瓦识前朝
-
高处不胜寒|文艺青年范,帝王艰辛有谁知,却营造“昏庸”形象
-
特等功臣杨春增:血战京几山,最后关头支开小战士,原因让人泪目
-
作为一代高僧,玄慈方丈为何不愿承认自己是带头大哥?
-
太平天国覆灭原因分裂短视
-
佛门“扫地僧”,绝世本领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