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抗日战士,山中生活六十年,下山第一句话:日军打到哪里了
原标题:当年的抗日战士,山中生活六十年,下山第一句话:日军打到哪里了
当年的抗日战士,山中生活六十年,下山第一句话:日军打到哪里了
三国时期风云变幻,成就了很多英雄人物,但我们看到的只有某将军如何厉害,或谁因此而称帝,但在战争中的另一面却是无数无名之人的牺牲,虽说商场如战场但真实的战争是残酷的,发动战争只会劳民伤财与结束后的硝烟,历朝历代皆是如此。比如,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一个国家是胜利者,虽然以反法西斯的胜利而拉上会帷幕,但遗留下许多历史问题,在作战中有许多的部队被打散了。
因时代与物资所限,许多军队中通讯手段非常落后,流落在外联系不上部队,直到很多年后才接触外界,就像曾经的纳粹德国在北极地区的驻军,在中国通样出现过很多这样类似的情况,曾经也有过一名叫李良田的战士经历过,本来在家乡生活美满的他与村民们,却被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了侵略者打到云南地区,全村人只能往外逃,因此年轻的李良田在当地参了军。
刚开始在云南地区作战,连家乡里的小村庄也成了战场,为了保护村里留下的乡亲们中弹受伤了,因为他是军人村里人害怕敌人寻来,但他又与部队失散了,只能把他与伤员一起转移到山中,然而周围已经被敌人封锁村民与李良田等伤员,只能在山中生活。天长日久但在山中生活艰苦,不过还是让他们适应下来就,但依旧不敢下山探查消息,在李良田的回忆中是1939年。
就这样年复一年,不知不觉乡亲们都大多去世了,李良田也成了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山中虽然安慰但心有牵挂,就让年轻的后辈陪他下山,经过一番艰险终于出了山,重新看到这个世界时他是一脸蒙圈的。那一年是1988年,他发现一切都变找不到印象中的痕迹,无奈之下找人询问才知道如今是新中国,日军已经被打跑了,初听闻这消息当场五味杂陈,也许他的观念里还停留在日军侵略如火,拥有先进的武器我军不敌的印象中。
后来,他的消息被传扬出去,当地政府知道后就让相关部门,就派人帮他们迁居出来并妥善安置,李良田经过一番适应后,也知道如今中国不再混乱,日本很早以前就投降了,新中国成立已经过去三十周年,人民安居乐业国泰民安,这是一个幸福的时代,出山时已经八十有余的他,为祖国感到骄傲。
战士李良田也许因为观念,也许因为日军,也许是在山中安逸习惯,所以才待了六十年,但他却从未忘记祖国,下山询问他人的第一句话是:现在日军打到哪里了?
相关文章
-
军阀何键打不赢红军,作出了一个丧尽天良的决定
-
思接千载,与古人游:孙家潭藏战国秦汉官印撷粹
-
《水浒传》中“水浒”到底什么意思?看完恍然大悟!中华文化牛!
-
让蒋介石心惊的“风水说” 蒋介石与风水
-
哀悼|102岁开国少将方槐辞世
-
身教胜于言教,影响力才是关键,从虞舜教人敬老说教育
-
《长安十二时辰》将饮中八仙之一的焦遂标注为百姓,符合史实吗?
-
天宇盗龙:辽宁小型食肉恐龙(长2.1米/距今1.55亿年前)
-
本是对古代高级官员的称呼,后来变成一种崇高职业,人人争着做
-
无锡市新吴区春星小学红领巾寻访新四军六师部旧址纪念馆
-
30岁继位的千古一帝,订立二十四节气,开创上古第一个太平盛世
-
经学大师郑玄与古籍档案整理
-
福建443岁老人:生前救人,死后供奉(443岁仙逝)
-
毛泽东五次说过此人不可重用此人到底是谁?
-
何新:清明节起源考
-
不忘历史奋力前行
-
朱允炆到底去哪儿了:无记载(东明寺出家为僧/当道士)
-
在古代表哥娶表妹很常见,为何却很少能生出智障儿?原因很简单
-
这一战,师长受伤,政委生病,政治部主任指挥!“轰”一声巨响,指挥所飞上天
-
如果老板不发年终奖,就拿这篇文章给他看
-
嫪毐简介:秦始皇母亲的男宠,生殖器提着木头轮子走路
-
爱迪生的发明都是别人的吗 爱迪生的商业能力如何
-
内乌肯龙:阿根廷大型食草恐龙(长15米/8300万年前)
-
古代妃子侍寝时,为什么一定要裹被子抬进去?最后还要被搀扶出来
-
如果世界大战再次爆发,谁会加入到中国阵营?
-
历史上姓张的名人大盘点:各领域都有人才(总有你膜拜的)
-
“巍巍丰碑照后人”第一季:魏哲浩、YOYO深情朗诵蔡和森、向警予家书
-
南美小型恐龙:爪巴龙 睡眠姿势酷似现代鸟类(仅1.2米长)
-
重温《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坚定“两个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