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蒙古大军两征东瀛,结果令人惊讶......
原标题:(揭秘)蒙古大军两征东瀛,结果令人惊讶......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帝国,仅三年之后,他就野心勃勃地计划将东瀛纳入其统治。
公元1274年11月2日,蒙古远征军从朝鲜南部起航,第一站是九州与朝鲜半岛之间的对马。11月4日夜,蒙古舰队的侧影在地平线上出现。
第一批登陆的蒙古士兵超过1000人,蒙古人并没有展开谈判的意思,而是直接放出铺天盖地的箭雨。就这样,双方迅速打响了战争。因为寡不敌众,岛上的宗氏一族几乎全部战死。
11月13日凌晨4时,舰队重新启程。与对马相同,壹岐的防备十分薄弱,这里只有落魄贵族的后代平景隆统率着弱小的守备部队。
相同的命运降临到壹岐岛的身上,密如飞蝗的箭雨飞向平景隆的部下,顷刻间制造了巨大的杀伤。夜幕降临,蒙古人退回到战舰上过夜。第二天上午,大批蒙古士兵将城池团团包围,不久就攻克下来。
大军在登陆后将沿海岸向东前进,攻克博多,尔后再沿那珂川和御笠川之间的谷地前进,直捣日军的防御枢纽——太宰府。
战斗在11月19日傍晚迎来了高潮,少弐景资带领两名家臣指挥战斗,这时一名身高超过两米的敌军将领映入视野。景资立刻拉弓放箭,受伤的敌将匆匆在亲兵簇拥下撤退,据说对方就是刘复亨——远征军的副统帅。
或许是因为大将负伤,元军内部出现了激烈的分歧:几位将领对于是继续进攻还是撤退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夜幕降临后,大军纷纷向战舰转移,沿途的房舍都被付之一炬。第二天早上,仿佛蒸发一般,蒙古军队一夜之间离开了海岸,朝外海扬帆而去。
作为第一次元军远征,1274年战役可谓非常短暂,双方都宣称自己获得了胜利。《元史》宣称刘复亨击败了10万敌军,撤退只是因为箭矢耗尽,日本方面更是吹得天花乱坠。但让人意外的是,真正的伤亡并不来自战场,而是在撤退途中,《东国通鉴》中记载:“会夜大风雨,战舰触严崖……军不还者,无虑万三千五百余人”。这意味着,仅有约三分之一的部队在风暴中幸免。
休战使日本得到了喘息,全国上下都在为强化军备不懈努力。九州组建了海岸保卫部队,外地的武士被征调到博多,重臣北条宗赖被任命为本州最西端的长门国守护。随着临安陷落的消息传来,东瀛列岛更是陷入了一片忙乱之中。
1276年,日军开始在博多湾修建城墙,希望以此封锁入侵者。城墙长约20公里,距海岸线约50米,外侧面向大海,高两米,由石头砌成,内侧则为一道倾斜的土坡。不过日本人忽略了一个事实:虽然博多湾仍将是蒙古入侵的第一站,但由于其拥有绝对的制海权,石墙始终面临着被侧面迂回的风险。
1281 年1月,忽必烈再次下达了远征东瀛的命令,大军分为两部分,东路军将从朝鲜半岛出发,经对马前往壹岐,并在当地与从中国出发的江南军会师。蒙古大将阿剌罕作为最高统帅随江南军出发,而江南军本身则由汉将范文虎带领。
1281年5月21日和26日,东路军分别攻击了防御薄弱的对马、壹岐两岛。按照计划,东路军此时应暂停行动,等待江南军到达。但指挥官忻都和洪茶丘却希望抢先获得战功。事实证明,这是个异常鲁莽的决定,而且其攻击的目标不仅限于博多。300艘战舰越过下关海峡,朝本州最西端的长门国驶去。这一贸然行动并未换回多大战果,只是在遥远的京都引发了一阵骚动,一部分人认为既然蒙古军队已经出现在了本州,那么九州肯定早已陷落。幸运的是,在流言扩散开来之前,长门守军已将蒙古人赶下了大海,迫使后者向壹岐岛退却。
在长门受到攻击的同时,蒙古东路军主力驶向了博多湾。日军对此早有准备,早在1280年4月,幕府就有人做出过正确的判断。在海岸上修建的城墙也证明了它的价值。蒙古战舰靠岸后,立刻遭到了蓄势待发的弓箭射击。虽然伤亡有限,但元军始终无法建立滩头阵地,只能占领湾内的志贺岛和能古岛,准备以此为据点对城墙进行迂回。出乎蒙古人预料的是,日军没有坐以待毙。
黎明降临,一只苍鹭孤独地在远征舰队上空盘旋,扔下一支羽箭。河野通有见证了这一幕,激动地命令部下登船。河野通有是濑户内海的水军头领,而那支箭恰恰来自一名随从的箭囊,对日本人来说,这一异象代表着幸运与胜利。和叔父河野通时一道,河野通有率两艘小船向远海划去,蒙古人爆发出一阵轻蔑的嘲笑。但当日本武士放倒桅杆、开始跳帮时,他们才纷纷恍然大悟,匆忙反击。河野通时被一箭射死,河野通有被“石弓”打伤了肩膀和左臂。但高超的剑术让他占据优势,多名蒙古兵被杀。由于战场上的表现,河野通有受到了十分优厚的奖赏。
经过连续几天的战斗,蒙古东路军最终在7月16日回到了壹岐岛。几乎是与此同时,从扬子江出发的江南军抵达了日本海域。两支舰队合兵一处,用半个月时间重振旗鼓。直到月底,他们才重新向日本本土进发。
鉴于博多的防御较强,舰队一路驶向鹰岛。但8月12日,当地守军先声夺人,对蒙古舰队发动了袭击。整晚双方都在激烈战斗,情形仿佛一个月前博多湾之战的重现:日军分乘小船发动突袭,蒙古人则采用“连环船”战术予以回应,有效遏制日军的反攻。
按照鹰岛西南端的一块石碑描述,到第二天破晓时分,日军退出了战场,他们已无力阻止蒙古人绕过石墙登陆,太宰府和九州危在旦夕,但就在日本人认为灾难即将降临时,一场被后世称为“神风”的台风拯救了他们,在马可·波罗的游记出版后,它更是成了家喻户晓的历史事件。游记中写道:
正在此时,从北方刮起了一场大风暴,蒙古士兵们认为如果再不撤退,整个舰队就将毁于一旦。因此他们全体登舰,离开了鹰岛,驶向外海。这支舰队刚刚航行了四里,暴风便袭击了他们,由于编队十分密集,很多船撞在一起,沉入了海底。
台风开始肆虐时,蒙古舰队仍然停泊在鹰岛和九州之间的海域。由于很多战舰被锁链捆绑,在狂风之中,它们互相拉扯、碰撞,士兵纷纷被吹到海里,而早先驶到了外海的战舰则纷纷砍断锚绳,试图驶出风暴,但它们的努力无法改变结局。
元军的损失一直存在争议。根据朝鲜史料,东路军在出发时拥有26989名朝鲜士兵和水手,其中7592人没能返乡,损失比例达到了30%。中国方面的史料远不如朝鲜方面详细,仅记载了六到九成士卒未能幸免。无论实际数字到底是多少,这场风暴都毁灭了远征舰队。
诚邀有志之士投稿,原创或推荐好文章,我们将第一时间发布您的内容,邮箱:107000701@qq.com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
华夏传人,且容他人无礼!大国自有风范,请勿再说是你们的!
-
侵华14年,日本死在中国多少人?日军逐渐增加的“灵魂”告诉你
-
日本人为什么不喜欢《红楼梦》?有一个原因让人很意外
-
男生占女生的便宜为什么叫做吃豆腐
-
一战中那些匪夷所思的发明亮瞎眼,跟他们比起来我们还是太嫩了
-
中国的状元母亲:生一子成状元,改嫁丈夫好友生一子再成状元
-
最后的罗宾汉:西西里土匪风云
-
歼20都已批产,为何成飞还生产这种15年没改进的老款歼10?
-
隐藏了12年后,暗剑无人机亮相,美国人抽丝剥茧给出了最新解读
-
一战功成万骨枯,对越自卫反击战伤亡档案,中越双方损失3:1
-
[图文]西安事变后群龙无首的东北军命运将如何
-
首都博物馆宗教艺术文化展之叁
-
日本人批评东条英机的同时,大赞一个中国伟人,“他不图虚名”
-
他们曾是台湾富豪藏家,破产后古董珍品纷纷散尽...
-
著名将军巴顿,一生打了无数胜仗,却因这点败给副手,他后悔不已
-
码头主题文化雕塑的摆放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
有shi学家认为,文明的开端是第一个马桶的诞生
-
史上最成功的陪嫁丫鬟,小姐成了嫔妃,自己却不小心当上了皇后
-
中国南海主权历史依据可追溯至2000年前
-
同样喜欢果郡王,为何叶澜依浣碧和孟静娴穿绿衣服,甄嬛却不穿
-
琉球王国如何离开祖国怀抱的?狼和狈签了个条约,回来有点难了!
-
邓小平为何两度当选《时代》年度人物?这背后与同一件事有关
-
解放军10名战士坚决守住阵地,打退越军1个连毙敌51人
-
清明本是节气怎么变成祭扫日的?
-
“攻占南京”命令谁下的?真相令人意外,侵华日军曝出当时机密电报
-
细思极恐:唇亡齿寒,太阳枯竭,地球的命运何去何从
-
邓世昌,为什么最近几年有人说诋毁他?
-
我军第一次陆海空协同作战,毛主席一句狠话,让美军不敢插手
-
[图文]国民党特工池步洲破译“珍珠港密电”但没有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