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什么不喜欢《红楼梦》?有一个原因让人很意外
原标题:日本人为什么不喜欢《红楼梦》?有一个原因让人很意外
在日本文化谱系中,中国文化的影子随处可见。茶道、香道、花道、书道、相扑、和服、木屐等日本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追本溯源,都是从中国传入日本改良而成。
在中国文学中,唐诗、明清古典小说在日本也广受欢迎。《三国演义》、《西游记》的故事,在日本家喻户晓。日本的“三国迷”俱乐部就有上百个之多,有些日本人对三国人物的熟悉程度令国人自愧不如。不少学生因为熟读三国,才选修中文课。《三国演义》偶一露面的一员偏将,有学生指出曾在第几回出现过。许多大公司把《三国演义》列为“领导者必读”,并将孔明兵法作为管理原则。
《西游记》同样大受欢迎,有着很高的人气,日本不但最早将《西游记》拍成动画片与电视剧,还极尽改编之能事。比如在唐僧成了女性,还与孙悟空谈起了恋爱,实在是天雷滚滚。除此外,《西游记》还与日本本土文化结合,衍生出大量本土文化产品。比如与《西游记》毫无瓜葛的《海贼王》,就有着浓厚的“西游情节”。除了聚集伙伴寻找宝藏的故事本身就与《西游记》的“取经”情节一脉相承。
但说来有趣的是,作为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却不为日本人所喜,他们认为《红楼梦》过于家长里短、儿女情长,都是些鸡毛蒜皮事,让人读之乏味,困倦欲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情况呢?
说到底,这与日本的国民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日本这个民族的基因受武士道影响很深,武士道精神被视作是日本的民族之魂。在武士道精神中,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重荣誉、知耻辱,以流血为荣,以流泪为耻。对于武士而言,他们视武士荣誉重于生命,倘若他们认为自己有辱领主的荣誉,就会自杀以谢罪。
他们只崇敬强者,从不怜悯弱者,这种“重荣誉而知耻”的精神已经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的血脉,影响着日本一代又一代人。明治维新以来,先进的武器装备与武士道精神相结合,使日本军队成为世界近代史上最野蛮强悍的军队。正是凭借这支军队,日曾打败了俄国,在二战时期给美军、英军以重创。如果不是国土面积狭小,资源不足,二战的结果也许是另外一番样子。
日本国民性如此,这正是他们对《红楼梦》并无多大兴致的原因。而再看看国内,娘炮成风,血性丧失,鲜肉与奶狗队队成行,阳刚之气缺失。两厢比较,还能无动于衷否?
曾经有人说过,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基因。一个民族兴衰,首先是精神的兴衰。对于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来说,不无借鉴与学习意义。
相关文章
-
如果生活在战国,你是哪国人?
-
Jong-HeungKim,美国贝尔花园公园我做了一个木雕作品!
-
那个出卖并阻挡钱学森回国的美国人,竟然是钱老曾经的朋友
-
对越战争,我军伤亡较大的真正原因,这些血的教训永远难忘
-
日本皇室成员的站位,悠仁成年后,他会走在爱子公主的哪里呢
-
《松江教父》即将上演一部江湖纷争!
-
战后中国放弃对日索赔,日本人怎么看?估计听了中国人都会后悔
-
“上帝之鞭”阿提拉,为什么没有东进攻打中国?因为一个致命原因
-
党史百年天天读·11月10日
-
德国与马(下)
-
古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酷刑?
-
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都放弃了自己殖民地,为何俄国却死也不放手?
-
瑞典制造了一艘战舰,可还没向敌人开战,就先葬送了自己的士兵
-
三星堆青铜人像头发茂盛让人羡慕,古蜀人发型或关乎身份
-
中苏交恶后,为何苏联还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民族迁徙时的蛮族大军:根本不会害怕汉晋时期的中原军队!
-
蒙哥马利明明在参加欢迎会,为何却率领盟军成功登陆了诺曼底
-
纳粹德国集中营里的活人实验服药后要求囚犯24小时不停负重行走
-
侵华日军回国,为啥非要带走南京10坛泥土?原来有大用途啊
-
用拟态环境理论,分析蜀地"甲午必乱"的流言以及宋朝治蜀得失
-
被称为“最残忍的黑帮”,但其“大哥”被捕时却“湿”了裤子
-
[多图]志愿军女兵被俘故事纯属凭空编造
-
完整的循环:爷爷参战获封子爵,父亲从政坚决放弃,孙子重拾爵位
-
7天发射150万发炮弹,134万人丧生,简直是人间地狱
-
在战场上,为何不能朝天90度开枪?当年伊拉克血的教训让人后怕
-
曾令德军十分头痛的军队,隆美尔不惜下令:抓到就地枪决!
-
纳粹德国的恐怖生产力,苏军兵临本土,它依旧能重新武装200万人
-
日本战败细节:鬼子列队集体学习如何切腹自尽,场面悲壮
-
扬州大明寺《重修平山堂记》与清末民初旌德旅扬绅商的活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