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球迷为何爱看“女足”?
原标题:古代球迷为何爱看“女足”?
与现代男足更具观赏性不同,古代球迷对女子足球更为着迷。元杨维桢《蹋鞠歌赠刘叔芳》称:“蹋鞠复蹋鞠,佳人当好春……揭门缚彩观如堵,恰呼三三唤五五。’’一场女子蹴鞠,人们三五成群赶来围观,形成了“观如堵”的场面。
足球虽是从男人的脚下踢出来,与戏秋千一样,后来也成了女子的娱乐项目。唐宋时蹴鞠是女子春日里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一件宋代“蹴鞠纹陶枕”,上面的图案就是一女子蹴鞠的场景,她背负双手,拽起前襟,提右脚踢球,形象极为生动。河北省博物馆藏品中的一件金代瓷枕,上面也出现了女子蹴鞠的图案,这说明当年女子蹴鞠并不稀罕。
女子蹴鞠对抗性稍弱,但更讲究技巧和艺术,以无门散踢的“表演赛”为主,一人也可以玩,两人对踢称“白打”,三人角踢叫“官场”。元吕诚《蹴鞠篇和铁崖先生》词记述的就是女子踢球场景:“江南稚女颜色新,百花楼前蹋绣轮,红蕖小袜不动尘。不动尘,放娇态。微风来,舞裙带芙蓉小踟蹋晓风,金璧步摇声丁冬,绣衫窄窄交斜红。交斜红,露玉腕。挥紫绵,渑香汗。”踢球女子又是“放娇态”,,又是“露玉腕”无疑比现代“足球宝贝”还“养眼”。
因为球迷喜欢看女足,唐宋以后,习蹴鞠与习琴棋书画一样,成为女伎的职业技能之一。在古代女足中,元朝娱乐圈中女子的脚下功夫最出名。关汉卿《女校尉》唱道:“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唯蹴鞠最风流。演习得踢打温柔,施逞得解数滑熟。引脚蹑龙斩眼,担枪拐凤摇”头。一左一右,折叠鹘胜游。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吸引球迷,增加观赏性,古代还出现了男女球员同场踢球的现象。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枚《蹴鞠纹铜镜》,背面便是男女同场踢球的场景。
相关文章
-
一场战斗打下来能缴获日军多少东西?看看这几场战役就知道
-
俗语:“两腮无肉不可交”,其实经典是下半句,却少有人知
-
【周末读史】杨靖宇将军:里岔沟突围战以少胜多
-
男子也爱美:古人是如何成为时尚达人?
-
扶苏和蒙恬为什么不反抗:法制森严不敢反抗(蒙恬被迫自杀)
-
小盗龙:已知最小的恐龙之一(长0.56米/辽宁食肉恐龙)
-
坚定文化自信凝聚中国力量
-
广西巴马:长寿之乡相关企业为何难长寿?
-
民国军阀冷知识10则,教科书上没有讲过
-
陕西为什么叫陕西,陕西古时候叫什么,陕西历史的由来
-
为何古代皇宫没有双胞胎?
-
古人科考和《小欢喜》一样紧张,考前求签拜“考神”,甚至迁祖坟
-
成吉思汗被梦惊醒,第二天:把身边的妃子赐给了门外的保卫
-
奇怪!四川三星堆是中国的,但有人为什么说它不属于中国文明呢?
-
白垩纪食草甲龙:倍甲龙 尾巴带锤子(防御能力极强)
-
伏尼契手稿在哪被发现 神秘的伏尼契手稿是什么
-
乌台诗案始末,苏轼在狱中见碗里有鱼,就立即想到写遗书自杀
-
东西问|仝涛:西藏考古如何发现“穿越喜马拉雅的丝绸之路”?
-
牛头龙:美国大型食草恐龙(长6米/距今1亿年前)
-
乌贝拉巴巨龙:巴西大型食草恐龙(长9米/6500万年前)
-
为什么古代皇室没有男双胞胎?如果皇室出现双胞胎,会如何处置?
-
马谡失街亭败给谁 马谡失街亭的原因
-
拿下霍氏家族,刘病已胜券在握,大臣叫他动手,他却按兵不动
-
若您是这四姓氏之一,那可能不是炎黄子孙,而是九黎蚩尤的后代
-
他是红四方面军师长,牺牲已经85年了,但还是没找到他的直系亲人
-
闻鸡起舞写的是谁?祖逖是一个怎样的人
-
中美外交小舞步:周恩来火速报告毛泽东“拿到敲门砖了”
-
踏访岳西程云鹏故居
-
古代人下馆子吃什么?吃饭的时候有哪些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