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为什么叫山东,古代山东和现在有何不同?
原标题:山东为什么叫山东,古代山东和现在有何不同?
现在说到山东,一般都是指山东省,但古人所说的山东,包括现在的山东省,但又不止现在的山东省。那么古代的山东到底有多大,都包括哪里?
第一种说法,以崤山(“崤”读“xiao”二声)为界,崤山以东,就是山东。崤山在哪?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南面,崤山长约一百六十多公里,南有洛水。
在春秋时期,崤山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处在晋国与秦国的南端,往东就是东周王室所在地,以及郑国。谁控制崤山,谁就能掌握称霸的战略主动权。公元前627年,秦穆公派兵偷袭郑国未果,撤军。晋襄公当然不会放过半路设伏的机会,在崤山设伏,几乎全歼秦军。秦国三大名将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成了晋国的俘虏,秦军向东扩张的战略严重受挫。
称崤山以东为山东,实际上是站在秦人的视角向东看。崤山以东地区,当然可以称为山东。到了战国时期,崤山又是秦国与韩国的边界线,秦国经常把位于崤山以东的韩、楚、赵、魏、齐、燕六国称为“山东六国”。在相关史籍如《商君书》、《韩非子》、《汉书》中,提到的“山东”,指的就是崤山以东。
秦国宰相范睢是魏国人,说自己曾生活在山东,他所指的并非现在的山东省。因为魏国在崤山以东,现在的河南中部。还有亚父范增说刘邦居山东时,贪财好色云云,这个“山东”,和范睢的“山东”同一个含义。
这有些类似欧洲人把世界划分近东、中东、远东,都是站在自己的视角看世界。如果站在咱们的角度,当然也可以欧洲划分为近欧、中欧、远欧,只是没必要这么做而已。
大约从东汉时期开始,“山东”不再指崤山以东,而是指太行山以东了。唐太宗李世民出身关陇豪族(也有说法认为李唐皇族出身山东的赵郡李氏),却向来被山东士族所轻视。李世民让大臣高士廉(长孙皇后之舅)编著《氏族志》,给各士族排名次。
李世民希望高士廉能明白他的意思,把皇族排在前面。没想到高舅舅不解风情,把山东士族出身的黄门侍郎崔民干放在第一等,引发李世民的不满。在李世民的高压下,高士廉只好把皇族列在第一,崔民干为上之下。李世民通过一部《氏族志》,降低了山东士族的地位,达到了巩固李氏皇族统治的目的。
这里的“山东”,指的就是太行山脉以东地区,包括现在的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北部。你看,两大老牌的山东士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他们的地盘都位于现在的河北省,赵郡李氏也在河北。
可以看到,唐朝的“山东”,范围比之春秋战国、西汉的“山东”,所涉及范围大大缩小。唐朝的“山东”,已有部分人与现在的山东省联系在一起了。
到了宋朝,“山东”的范围继续缩小,很多时候就指现在的山东省了。比如有的宋人注诗,就称“现在所谓的山东,实指今之齐地”。齐地位于山东北部。当然,也不绝对,还有很多人出于习惯,继续将太行山以东称为“山东”。
不过,北宋的一级行政区划中,并没有山东路。现在的山东省,在北宋属于京东西路、京东东路。这个“京”,指的是北宋国都开封。山东省被称为“山东”,始于与南宋对峙的金朝。金朝占领山东后,改称山东路,后来又出现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自此之后,“山东”主要就是指现在的山东省了。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相关文章
-
赵云墓出土的容貌如何 赵云墓中有哪些东西位于何地
-
唐文宗试图将宦官一网打尽 甘露之变为什么最后会失败?
-
一物一故事丨密云区第三中学李若熙:四羊方尊
-
山东一条河原长近千公里,现在却仅剩五分之一,其余的长度去哪了
-
门多萨龙:南美巨型恐龙(长25米/蜥脚类中的短脖子)
-
刘备儿子比曹操儿子差在那七大点
-
香妃侍寝乾隆28年 为何没有怀孕生子
-
何新:甘之战新考
-
马谡究竟是病死狱中还是被处斩死的
-
【校对稿】十八路诸侯119:皇帝坐小船夜里偷渡黄河?东归路上的汉献帝为啥要冒如此大风险?
-
洪水来袭!我国古人是如何进行防汛抗洪的?
-
古代收入最高的职业,上岗前要经过严格训练,但非常不受人待见
-
为什么说从古人喝的酒里就能看出一个人的身份?
-
炎黄时期的女性形象
-
从“强汉盛唐”,到“闭关锁国”,对中华文明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
中型侏罗纪恐龙:髂鳄龙 体长4-5米(诞生于1亿6千万年前)
-
中国历史上十大“臭名昭著”宦官排行榜!【图】
-
九号院纪略之十二|家庭承包制政策过程再探讨
-
泰姬陵倒影之谜 泰姬陵倒影是怎么回事有什么特别的
-
【党史天天学】张仲瀚同志《忆新疆》手稿
-
葫芦套抗战老兵一路走好
-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
白垩纪恐龙:似鸟身女妖龙 嘴巴酷似鸟喙(长有10颗牙)
-
盘点古代十大剧毒,第三名现在路边常见
-
历史解密:“微服私访”真的能反映民间疾苦吗?别被影视剧骗了!
-
悠小鱼说书 第八十一篇 荣宝斋木板水印套色信封 陆羽 烹煎品茶图
-
古代战争中,为什么不敢轻易斩杀敌军派来的“使者”
-
曾国藩、纪晓岚捧读的处世奇书,教你入世做人之道
-
“白虎穿过堂,家败人也亡”啥意思?是什么导致家败人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