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本是同根生,一村住两“孙”

原标题:本是同根生,一村住两“孙”

本是同根生,一村住两“孙”

宗守仁

(微信版第397期)

清朝末年,由于战乱和瘟疫,导致郎溪人口锐减,田地荒芜。湖北、河南、安庆、江北、浙南等地人纷纷举家南迁,来郎溪落户垦荒。安庆、江北来的移民主要迁居于老郎川河建设圩两岸,其中的安庆孙和江北孙选择了合溪村紧靠河边的郑家边、罗家村和王家村定居。

据孙氏年岁稍长的孙敦怀(男,1940年12月5日出生)、孙实寿(男,1945年9月4出生)、孙铭昌(男,1947年9月3出生)老人回忆,并出示其家中珍藏的族谱供我们查阅得知,这两支孙氏血脉虽然源于同宗、同祖、同一堂号,却由两地在不同时期移迁至合溪来的。其中一支来自合肥肥西县,故称之为“江北孙”。该支孙氏家族的祖先信公,是在明朝洪武初年迁居合肥县的,至于“信公”其人,家谱记载:“信公排列老二,与其配偶戴老太太在明朝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由皖南太平府当涂县来到庐州合肥县西乡大蜀山西,在九郎墩南首物色了住处。当时编籍在‘民九图七甲’,户名‘南孙二’。信公待人醇厚,人们称他是‘盛德长者’。信公去世后,全葬在‘淮提奄’东一里多路南,即孙家老坟地。”由此看来,本地“江北孙氏”再度由合肥肥西南迁,其实是回到原祖居地“寻根”罢了。

据两家孙氏后人回忆,“江北孙”要早于“安庆孙”移民江南,据“江北”孙氏后人孙铭昌先生(移民江南的第四代传人)回忆,当年是他的曾祖父挑着一担箩筐带着一家人下江南的,初来乍到时,过着漂泊乞讨的日子,之后看中了合溪村的罗家村(此时的罗家村因战祸和瘟疫基本上是十室九空),慢慢地安定下来,开始垦荒种地,繁衍生息,这支“单门独户”的江北孙氏发展到现在已经历了六、七代,繁衍后代数百人,仅现在居住在罗家村、王家村和郑家边的“江北孙氏”后裔已有一百余人。其辈分世派以“五行”作偏旁部首为序,“淑-業-焕-增-鉴,治-极-勛-在-铭,汉-东-荣-报-锡,清-乐-灿-堂-钧”。

另一支孙氏来自安庆怀宁涨溪滩,该支孙氏与江北孙氏同宗同祖,其分支先祖认定是孙文汝公,自江西迁至怀宁,迄今已有二十余代。上文所提孙敦怀(“安庆孙氏”移民江南的第三代传人)、孙实寿(第四代传人)叔侄即属该支孙氏后人,据孙敦怀先生回忆,其父(移民江南的第二代)曾对他们兄弟说起过迁移之事:大约1901年,孙敦怀的祖父(移民江南的第一代)带着一家老兄弟五人和一个妹妹一行六人因家乡遭灾一路逃难来到江南,见到罗家村所处地理位置与涨溪滩差不多,而且村内也住着不少孙姓后人,便选择在郎川河岸结庐而居,由其祖居地的名称可知该支孙氏喜滩乐水,当地称之为“安庆孙”。由于这两支孙氏家族同宗同祖,生活习性相通,语言相仿,故能和睦相处,两个家族人丁兴旺,分家立户后子孙开始迁居王家村、郑家边,现在这三个自然村孙姓人口近300人,占全镇孙姓人口总数的44.58%,目前名列我镇第九大姓(约占全镇人口的2.4%)。

据怀宁涨溪滩《孙氏宗谱》记载,孙姓历史源远流长,孙姓为黄帝之传人,并为姬姓之后裔,周文王之幼子姬封,被封于卫国,人称卫康叔,卫康叔传至第九代,出了一个惠孙。惠孙的孙子武仲按当时取姓之习惯,以祖父的字为姓,这就是史载的最早之孙姓。现今孙姓是中国常见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孙姓人遍布全国各地,孙姓人成大事而载入史册者甚众。著名军事家、齐国的孙武及其后人孙膑,有《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传留后世。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清官、楚国令尹孙叔敖为官清正,厉行法治,广修水利,今寿县安丰塘即是他领导开凿的,至今仍是造福后人的伟大水利工程。孙武的后裔、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孙权,创下丰功伟业,曾使曹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隋唐时代孙思邈(今陕西耀县人)是历史上著名的医药学家,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被誉为我国古代医药百科全书。……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今广东中山市人)更是国人皆知的领导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的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孙思邈

孙氏人才辈出,名人名家璨若群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涛城合溪罗家村就走出过孙瑾、孙德胜等几位热血青年,他们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当地的贫苦大众打土豪、闹革命,演绎出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故事,只可惜立场不稳、革命不坚定的孙瑾于1936年6月变节投敌,给郎溪的地下党组织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而孙德胜,这位“安庆孙氏”敦字辈即孙氏下江南的第三代传人,不仅没有辱没“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务本业以定民志”等上谕十六条及“孝父母、友兄弟、敬长上、睦宗族、崇正业、和邻里”等家训,反而传承祖训、光大门楣,成为宗族里面的一代翘首和孙氏后人膜拜的榜样。

孙德胜,当地老百姓人称孙政委,解放前历任郎广游击队队员、郎溪县武工队员、警卫连指导员、中共长乐区委书记、誓节中心区委书记、路北(誓节)区委书记,解放后历任中共郎溪县委工人运动委员会书记、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泾县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他的一生秉承其先祖数百年来留下的《齐家宝要》《家训格言》等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精髓,为党忠心耿耿,为国廉洁奉公,为民任劳任怨,实为子孙之楷模,后世之典范。

“安庆孙氏”与“江北孙氏”宗祠堂号一致,都是“映雪堂”,这不仅有其历史根据,更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源于一个古老且美丽的故事。据《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淡,交游不杂。”东晋时,孙康之祖父孙放官任长沙相,可孙放之子孙康之父孙秉一生无仕,家境贫寒,这样便引出孙康映雪读书之一幕。正因为孙康这一刻苦读书的动人故事,常给后人以激励,且在民间广为传颂,所以太原中都孙氏的堂号便称为“映雪堂”……

(作者系郎溪县涛城小学退休教师)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