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政权下的王爵制度,十分钟看懂古代亲王、郡王、藩王如何区分
原标题:封建政权下的王爵制度,十分钟看懂古代亲王、郡王、藩王如何区分
在古代很多史书或者是文学作品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同称谓的王,封建政权里面,爵位是有着不同等级的划分,王爵无疑是这里面最为高贵的,它与底下的公侯爵位不同,能成为王爵,那真的是勋贵里面最高等的。
早期的商周这些政权,他们的统治者就王,后来一些大国也开始称王,在当时的社会里面,王有着崇高的地位,后来秦汉出现皇帝的概念,王爵仍然是国内高贵的爵位,随着封建制度的完善,王爵也有着不同的划分,主要是分为亲王,郡王与藩王三类。
亲王、郡王、藩王如何区分?
其实要从名字来看,想要区分这些王爵也不容易,不过历朝历代,这些不同的王爵,权力与地位还是有明显区别的。那么亲王,郡王,藩王到底该怎么去区分呢?
亲王
首先我们来看亲王,单单从这个字就能看出,这应该是宗室的王爷,秦汉之际已经有了王爵,不过当时没有什么亲王,郡王这类的区分,就是单纯分封诸侯王,像早期刘邦分封的这些王,除了一些刘姓宗室子弟外,还有就是一些有功的大臣,韩信这些人都是异姓诸侯王,他们无论亲疏,都有着自己的封国,还有开府的资格,只不过礼仪规制要比皇帝差一等。这些王的权力是非常大的,后来武帝采用推恩令,才渐渐让他们失去了原本的权力,但两汉时期,王爵是没有细分。
用宗室子弟为王,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西晋时期,司马家就开始大量分封宗室子弟,他们就开始创立了亲王制度,像皇帝家里的子侄,叔伯兄弟都是亲王类别的,这些王爷们有着一定的权力,还可以在朝中担任着一些重要职务,结果司马家的这些王爷不仅没有起到拱卫皇室的作用,还由于自相残杀,导致国家的覆灭。
之后南北朝建立,两边都沿用了晋的制度,仍然是让宗室的子弟为亲王,从此这项制度也一直延续了下来,历朝历代这些皇室为了能稳固自己的政权,往往在开国的时候,都会分封大量的宗室为亲王,不过随着朝代更迭,政府对于这些亲王的限制也是越来越严格。
明朝亲王冕
在明朝的时候,亲王制度较为完善,太子与亲王的待遇也差不多。早期的亲王们权力非常大,不仅有着自己的封国,还掌握着国内军政大权,像燕王朱棣就是借着手上的权力,成功推翻了建文帝,自己来当皇帝。
但在燕王上位之后,他害怕别人也模仿他自己,因此就想办法来削弱这些亲王的权力,原本在朱元璋与朱允炆两代人的努力下,国内的这些亲王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权力,朱棣彻底杜绝了亲王夺权的可能,这些明朝的宗室王爷们就彻底成为了一批批混吃等死的人,不能从政,不能掌权,除了自己的俸禄和产业多点,其他的就真没有什么有用的地方。
要想区分亲王,是非常简单的,亲王大部分都是一字王,像齐,楚,晋,秦这些原本的诸侯国,它们的名字成为后世分封亲王最常用的字样,只要是一字王,基本上都是亲王。
郡王
至于郡王,这与亲王就有不同的地方,主要是从字样上,往往郡王都是二字。同样是从西晋开始,亲王与郡王有了明确的划分,郡王通常是给一些功劳很大的臣子加封,或者是给一些臣子追封。像郭子仪就被封为汾阳王,童贯后来也被封为郡王,一些朝代在实力衰弱的时候,就会疯狂来加封一些王爵,像晚唐,就不断给地方的一些的大员加封王爵,导致郡王泛滥成灾。从隋唐开始,其实封王就非常慎重,臣子们功劳再大,往往也是封国公之类的。
王爵可就不一样了,郡王即便是比亲王这类的低一等,但能成为郡王的人,大部分都是在国内有着很大威望与功劳的人,像郭子仪他被封王之后,其实他自己都有了当皇帝的资本,而且亲王的权力会处处受到限制,郡王由于他们本身就是臣子,手上的实权也很大。
除了臣子外,宗室子弟也会被封为郡王,毕竟一个皇室有着太多的人员,不能说这么多人全部都封亲王,在隋唐时期,像太子的儿子,亲王们的子弟,或者是一些偏远的宗室,都可以被封为郡王。这类的郡王与外臣身份的郡王不一样,他们是有可能晋爵的,毕竟是宗室,自然要有一些特权。
像宋朝就有一个潜规则,往往皇室的这些子弟是逐渐晋爵,很多人都是先从公爵慢慢晋升上来,到郡王再到最终的亲王。明朝就规定较为严格,开国之后基本上都是讲皇子封为亲王,后来朱棣裁撤改封了一批,从此就形成了定局,宗室王爷不太可能做出改变,皇帝也不会随意来封亲王。朝中的臣子除了追封外,也不太可能会封郡王,可明朝还是出现了众多的郡王,这是因为这些地方的亲王,也受到了另类推恩令的影响,明朝规定这些亲王的嫡长子来继承王位,可他们往往是一堆儿子,那么继位的这个孩子是亲王,剩下的这些孩子就都是郡王,郡王再往下传承爵位就渐渐降级,到最终有不少的宗室子弟已经失去了爵位。
藩王
从身份,地位与称谓多个方面都可以区分亲王,郡王。那么还有一类王就更特殊了,这就是藩王。与亲王,郡王不同,藩王的定义就太广了,首先藩王可以是亲王,郡王,像燕王朱棣,他本身就是亲王,不过他也常常被称为燕藩,实际上他也属于藩王。古代不同的时期,对于亲王,郡王的权力划分是不一样的,那么只要你亲王,郡王拥有着封国,或者是实际的封地,就可以被称为是藩王。
不过更多的亲王,郡王,他们没有自己的封国,封地,只是挂着这么个爵位,领着自己的工资,这些人就不能被称为藩王。藩王等于是这两类王爷中有实权的那种群体,在名称上他们与亲王,郡王的区别不大。
另外一类藩王,他们等于是一些特区的王爷,古代中原王朝的影响力非常大,那么四方就有很多的部落或者国家来投奔中原王朝,他们向朝廷进贡称臣,朝廷也会给他们赏赐,像西南,东北与西部很多地方,都有着众多的藩国,这些国家实际是独立自制的,不过他们名义上属于中央政府。
因此他们的王位册封,还有传承以及各类的大事,都是需要中央政府批准的。这些国家倒是不敢自称皇帝,不过他们还是可以称王,他们的这些王爵等于是自己建立,不过也是中央政府册封出来的。
这些人就属于藩王,因此藩王无论是国内封的,还是国外封的,都必须要有自己的封地或封国,否则就没有办法被称为藩王。它们与亲王,郡王区分,就主要是从这方面来看了,总得来说,亲王,郡王虽然地位非常高,但他们往往是不会威胁到政府的统治,可藩王就不一样了,他们掌握着实权,有着自己的封国,这就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古代大部分的宗室或者地方叛乱,都是这些藩王们挑起的,至于其他的亲王,郡王,他们就算是叛乱,也只是与一些实权人物勾结,至于他们本身力量不足,很难掀起什么大的动乱,这也导致历朝历代对于藩王的管理最为严格,不会给他们随意掌权的机会。
相关文章
-
开江龙:四川大型食肉恐龙(长9米/距今1.5亿年前)
-
红军罕见搭配:红5师师长政委,双双20岁,比少共师年龄还小
-
他47岁起兵称帝,一生共娶了4个寡妇,为什么还被后人称颂?
-
毛泽东: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头部是武则天48岁时的容貌
-
齐白石画画不行?将他91岁画的这幅画放大10倍,你就知道厉害了
-
汉献帝刘协:不合格的帝王,却是成功的医生,死后建帝庙、享国葬
-
现在的犹太人怎么样了?分散在世界各地(早已经同化)
-
中国九个大一统朝代的开国皇帝,杨坚统一天下最容易,朱元璋最难
-
郭宝钧:开创周代考古,命名“龙山文化”
-
“东山再起”的东山究竟在哪儿?
-
官员与小吏:古代王朝政治中的死循环结构
-
施奇:坚贞、圣洁而崇高的“丹娘”
-
农民声称自己曾是红军团长,无人相信,司令亲自出面为他证明!
-
【政协·往事】宋庆龄北上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两封亲笔信
-
《水浒传》戴宗的神奇"甲马"古代多用于祭奠
-
党史小故事|行程五万余里的“新安旅行团”
-
沙湾高士何克谏的本草奇缘
-
唐朝忽悠大王是谁?李建成?李世民还是李元吉?
-
金沙江龙:中国大型植食性恐龙(长11-13米/1.75亿年前)
-
太监,不健全的人格但却能权倾朝野
-
读《史记》:史上最严厉的帝师伊尹,把帝太甲关“小黑屋”三年
-
马寅初的精神风骨
-
如果文物会说话,走进国保单位中兴煤矿公司旧址
-
52年毛主席视察黄河,六旬老太急忙赶来:毛主席,斯大林来没有哇
-
中国出土了一个“神秘老人”,竟然与黄帝有着莫大的渊源
-
纣王被封为什么神:天喜神(负责掌管民间嫁娶喜事)
-
大型鸟脚类恐龙:禽龙 体长10米(奔跑仅用后两足)
-
以色列被亚述所灭的原因 以色列为什么会被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