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原标题: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背景链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总书记引用“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勉励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春秋时鲁国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子就何为“死而不朽”展开讨论。范宣子认为,他的祖先从虞、夏、商、周以来世代为贵族,家世显赫,香火不绝,这就是“不朽”。叔孙豹以为不然,他说,这只能叫作“世禄”而非“不朽”。在叔孙豹看来,真正的不朽乃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太上的意思是最上,最高。最高境界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次是树立言论,这就叫做“三不朽”,表明古人极端重视立德、立功和立言。
在后人对“三不朽”的解读中,“立德”系指道德操守而言,“立功”乃指事功业绩,而“立言”指的是把真知灼见形诸语言文字,著书立说、传于后世。当然,无论“立德”“立功”还是“立言”,其实都旨在追求某种“身后之名”“不朽之名”。而对身后不朽之名的追求,正是古圣先贤超越个体生命而追求永生不朽、超越物质欲求而追求精神满足的独特形式。
可以说,对死后不朽之名的追求,可以激励个体生命释放出无比巨大的能量,拼搏奋进,建功立业;而置个人身后名誉于不顾的人,则难免平庸下流,甚至猥琐卑贱,不值一提。对不朽之名的追求是要付出非凡代价的,被历史大书特书的旷世伟人都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做出巨大的个人牺牲并放弃凡俗的某些物欲与私利,而后才能功成名就。
其实在人民的心目中,这些标准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边界。比如孔孟的聚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真正的功业,他们的言论与著作,也都千古流芳。又比如诸葛亮与崇拜他的杜甫,他们分别代表立功与立言,但他们的忧国忧民,又都是深入人心的。
(作者系文史学者、中山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24日第2版
相关文章
-
奥匈帝国瓦解,捷克与斯洛伐克为何要互相抱团?
-
他是明朝知名的藩王,却因一个动作被当做“乳猪”烤死
-
《冰与歌之歌》的维斯特洛大陆,原型是不是大不列颠岛?
-
如果省会当时设在安庆或芜湖,如今的安徽会怎样?
-
从素质低下、将领矛盾等五个方面分析二战时意大利军队的败因
-
【今日历史】1月18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明朝花魁出了一句上联,下联难倒唐伯虎,来看看你行吗?
-
被誉为“最美杨贵妃”,却因长得太美遭人算计,林芳兵的近况如何!
-
“300多万孟加拉人死于饥荒,丘吉尔要负责”
-
他是打仗最无能的日军战犯,打了败仗就搞屠杀,后骨灰被扔进大海
-
欧洲两国亲如兄弟,三次合并却被他国三次拆分,如今再也不能统一
-
52前的今天,美国人将他杀害,但英名千古流芳,成就盖世英雄
-
关于《端午节》的名字趣谈
-
“混血”的大英帝国:血统论的背后,移民如何造就日不落神话?
-
白宫受到2个方面的巨大压力,川普想讨个便宜之后就对华休战?
-
解放战争中,巨大的伤员是如何救护的?一个野战军就有30万个床位!
-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前,沙漠发现一群乞丐,派兵一看,居然是国军?
-
雄狮为何会长茂盛的鬃毛?有利也必有弊!
-
日本“童贞观”为何从至宝变为耻辱,处男到底是怎么被鄙视的?
-
天才爱因斯坦,因疯狂工作而疏忽家庭,用诺贝尔奖换离婚
-
澳大利亚等国独立后,英国在大洋洲唯一海外领地在哪?
-
谈谈刘备和曹操谈统治类型
-
进攻新大陆:西班牙征服者科尔特斯的早期美洲战记
-
民间故事:为了七亩地,亲人成仇人,县官:兄弟情谊胜过七亩肥田
-
历史上有很多蟒蛇吞人的事件,人被吞后,能不能用刀破腹而出?
-
抗战时美国把很多淘汰装备给了远征军,却打的日军抱头鼠窜
-
对越战争,我军伤亡较大的真正原因,这些血的教训永远难忘
-
[图文]1944松山战役:中国军队第一次全胜的攻坚战全过程
-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神行太保日行五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