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战争,我军伤亡较大的真正原因,这些血的教训永远难忘
原标题:对越战争,我军伤亡较大的真正原因,这些血的教训永远难忘
每当说起战争人们脑海中总是浮现出战场上的残垣断壁,战争是残酷的历史上没一场战争都带走了大量的生命,因此人们对战争早已深通恶绝,然而战争总是无法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人们以为会迎来永久的和平,可是直到今日世界上还是有战争的发生,因此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矛盾升级了也就变成了战争。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距离我们也只不过四十年的时间,如今我们还能从许多当年上战场参战的老兵口中了解一些那场战争发生的事情,这场战争给我们第一个印象就是中国军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在越南境内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并且在之后的十年轮战期间打的越军溃不成军。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其实这场战争不止是越南损失惨重我国作为胜利的一方也付出了很多的代价,尤其是战争前期我军在越南境内付出了很多ad伤亡代价,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对越战争,我军伤亡较大的真正原因,这些血的教训永远难忘。
根据详细资料记载我军在这28天的时间里面一共歼灭了42000多名越军,击伤10000多人并且成功俘虏2000多人,而我军也阵亡了6000多名战士,受伤战士21000多人,到底是什么原因才会导致我军战士在这28天的时间里会产生这么大的伤亡,这就首先从中国国内开始说起。
当时的中国国内刚刚经历十年动荡时期,在这十年里中国军队忙于搞生产和建设训练基本废弛,因此当时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许多士兵生产建设是个好手但是却不会打仗,那些曾经参加过战争的老兵经过了十年也大部分历来了军队,因此当时的军队也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
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之前,我军为了准备打仗开始扩充军队因此部队里面出现了许多的新兵,虽然当时我军在战前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军事训练,但是这毕竟不是长时间训练,因此我军战士的军事素质还是不能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在加上许多部队干部都是临时提拔上来的,之前根本就没有任何带兵打仗的实战经验,因此当时的中国军队根本无法与实战经验丰富的越军相比。
战争爆发以后,我军在中越边境迅速集结部队奔赴越南战场,当时前往越南战场的解放军战士之前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雨林作战经验,因此前期和熟知越南地形的越军交手以后造成了我军大量的伤亡,我军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向越南方向推进了40公里,这40公里的路程我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并且当时我军指挥官在前期观念老旧还在采用之前的“人海战术”,因此大部队挤在越南的森林里,结果遭到了越军重武器的攻击最终导致我军死伤惨重,好在我军指挥官及时发现并改正才没有造成更大的伤亡。在加上当时军衔制度存在着问题,士兵只认识自己的长官,新来的陌生长官如果没有文件证明的话士兵根本就不相信,这就导致在战场上我军部队出现混乱的情况,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暴露出来,我军才能够及时的改正,这些经验教训都是用鲜血总结出的,为我军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朋友们,看完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相关文章
-
日本甲级战犯东条英机行刑报告证实:被正确处决,骨灰撒入太平洋
-
德国在一战中输给了英法,为何德国人却始终不服
-
他从小做事不着调,我行我素被同学讥笑,百年后却被世人景仰
-
史久成:路漫远兮,举薪者与来自口腔医学世家的理想与荣光|牙医纪事
-
泰坦尼克号1985年就被发现,为何一直不打捞?专家:碰都不可以碰
-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搭伙与散伙:始于利益,也终于利益
-
普法战争,普鲁士靠什么武器打败法国?
-
西汉骑兵有多厉害?轻松吊打同时期的西方骑兵军团
-
曾经称霸世界的蒙古族到底起源自哪里?
-
老山对越自卫反击战揭秘:解放军的哪支部队是主攻营
-
唐宋元明清,朝鲜历史上如何“选边站”
-
丹老群岛之战:葡萄牙海盗与奥斯曼近卫军的反猎杀游戏
-
绕开关隘可直接避免军队消耗,那么古代军队打仗为何不绕开呢?
-
在这场“狗咬狗”的战争中,诞生了世界第一门迫击炮和掷弹筒
-
很快就喝光:一战英国士兵的宝贝,激励着军队的士气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回忆:鬼子开枪瞬间,我是如何成功逃生的
-
五分钟了解古代斩首刑罚:真庆幸我们生活在文明的时代
-
鲜为人知!241名华人百年前曾参加一战澳新军团
-
这个东南亚国家也曾拥有图16轰炸机,威慑过欧洲强国海军航母
-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靠这个“怪招”耗死德军,将其拖入死亡冬季
-
《红楼梦》:怡红院三人大战,黛玉为何要淌这趟浑水?
-
二战曝光惊天间谍案只因美女吃醋 丽质天成美女被克格勃相中
-
山西老农除草时捡到一箱黄金,被迫上交,价值超过2000万!
-
包青天为什么要斩公孙策,挥泪斩公孙策?真相让人大跌眼镜
-
他没日没夜的造假证,导致妻离子散,却救了一万多人的性命
-
[图文]朝鲜的三个漂亮“女特务”的最终结局
-
[图文]朝鲜战争战俘营中美军趣事
-
参考文苑|那些知名公众人物的最后一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