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飞:为人民而死
原标题:王若飞:为人民而死
新华社贵阳4月5日电(记者李惊亚)“为了保存一个人的生命,而背叛了千万人的解放事业,遭到千万人的唾弃,那活着还有意思?”革命志士王若飞曾这样说道。如今,在他的故乡贵州安顺,以“若飞”命名的城市道路、公园、广场不胜枚举,在王若飞故居陈列馆里,瞻仰者纷至沓来。几十年过去,这片热土依然铭记着他“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铮铮誓言。
王若飞,原名王运生,字继仁,1896年10月生于贵州省安顺县(现安顺市西秀区)。从青年时代起,他就饱含热情地追求革命真理。1918年,王若飞赴日本东京明治大学学习,开始接触马列主义。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其间与赵世炎、周恩来等在巴黎建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和中共旅欧支部。1923年,王若飞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有关问题。
1925年,王若飞回到国内,开始作为一个职业革命家火热而动荡的战斗生涯。他曾任中共北方区委巡视员,负责筹建中共豫陕区委,后任中共豫陕区党委书记,领导河南党的建设和工农运动。1926年王若飞到达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他还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组织和指挥工作。在武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1928年6月,他赴莫斯科参加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并在列宁学院学习。
1931年,王若飞回国,领导开辟陕甘宁绥一带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工作。由于叛徒出卖,不幸在包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王若飞始终严守党的秘密,继续开展革命工作。他不仅寻找机会对狱友们进行革命教育,还写下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光辉著作。他在狱中为鼓励同志而作短文《生活在微笑》,写道:“死里逃生唯斗争,铁窗难锁钢铁心。”在近6年的铁窗生涯中,他始终威武不屈、坚持斗争,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937年8月,在党组织营救下,王若飞出狱回到延安,先后担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宣传部长、八路军延安总部副参谋长、中共中央秘书长等职。他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并参与了许多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对推动抗日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毛泽东多次夸赞:“若飞是我们的理论家。”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王若飞陪同毛泽东、周恩来飞抵重庆,参加国共两党和平谈判。1946年1月,他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会上,他按照党中央要求,既坚持原则,又掌握灵活的斗争策略,在改组政府和国民大会等重大问题上,团结各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独裁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4月8日,王若飞携带中共代表团就宪法、国民政府组成等问题同国民党谈判的最后方案,与秦邦宪、叶挺等13人乘飞机回延安,准备向中共中央请示汇报。临回延安前,他向周恩来同志道别说:“一切要为人民打算。”因气候恶劣,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撞山坠毁,同机13人全部遇难,王若飞时年50岁。
毛泽东为“四八”烈士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周恩来在《“四八”烈士永垂不朽》这篇悼念文章中写道:“若飞!你最后一席话,是为中国人民及其代表所受到的统治者的压迫鸣不平的。我记住,我永远记住。”
中共安顺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唐佐英说,今天,安顺党员群众仍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学习王若飞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仰,学习他无私无畏、赤胆忠诚的党性修养。王若飞真正用生命践行了“一切为人民打算”的铮铮誓言,用行动树立起一座共产党员的不朽丰碑。(完)
相关文章
-
诸葛亮长相复原 诸葛亮长相如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国民党为何不给杨虎城将军平反?
-
南齐宣城太守谢朓与宣城关系新论(上)
-
天宇龙:中国小型食肉恐龙(长0.7米/距今1.3亿年前)
-
市委宣传部机关委员会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观影活动
-
冷兵器时代史上最强:府兵组成的唐代军队的武器和战术
-
宣太后和秦始皇什么关系 宣太后是秦始皇高祖母
-
中国首面国旗 竟是不得已发布的黄龙旗
-
古人智慧有多高?埃及新发现5座大墓,壁画时隔4000年却宛如昨日
-
【百年征程路】第113期:榜样——毛泽东家风
-
唐太宗的枕边书,没想到过了1300年后竟然这样火
-
拥有屹立千秋的自信,建立横跨欧亚大帝国,看华夏5000年骑兵简史
-
抗日战争时有一“特殊”的部队,首长见到都得敬礼!
-
钱昌明:他的“预言”为何这么“灵”?
-
东北有座“黑山”,鸟兽不敢靠近,学者研究后:这下面有大人物
-
华国锋证伪:毛主席没对我讲过“血雨腥风”中交班
-
慈禧太后竟是卖国贼?慈禧太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
官员与小吏:古代王朝政治中的死循环结构
-
侏儒蜥脚恐龙:欧罗巴龙 长期在岛屿生活(体长仅1.7米)
-
三星堆青铜大面具亮相央视春晚
-
十三个无法解释的童谣 每个都是神奇的预言!
-
三国谋士系列之一五零:贾诩出人意料的一招,令曹操铩羽而归
-
从李耳到李鸿章,李姓或是中国古代史中“最强姓氏”
-
开国将军谭冠三之子谭戎生为何在这场演讲中数度落泪?
-
淮海大战,杜聿明集团拥有三个兵团,那么这三个兵团司令员都是谁
-
古代俗语“一日夫妻百日恩”,下一句是什么呢?你知道吗?
-
对越反击战解放军用高科技压制越军,相当于9个炮兵营的作用
-
大梁处以哪个朝代?大梁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
安徽金寨: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