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珍贵古籍《洪武南藏》重修出版
原标题:国家珍贵古籍《洪武南藏》重修出版
《洪武南藏》重修出版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国家珍贵古籍《洪武南藏》日前重修出版并在北京举行座谈会,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洪武南藏》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楼宇烈为其撰序。
《洪武南藏》是明代初期由官方出面刊刻的一部大藏经,又名初刻南藏。它从洪武五年(1372)开刻至建文末年(1402)完成,后由于时局动乱,未及流播,而被隐匿于深山古刹中近六百年。
《洪武南藏》重修出版
正如楼宇烈教授在序言中所说,《洪武南藏》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大藏经”。它以校勘严谨,刻工精良,字体秀美,收录典籍之多而著称,又是当今海内外仅存孤本,为中外学者所重视。二〇〇八年,《洪武南藏》就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成为国家重点抢救的佛教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因年代久远,《洪武南藏》在其600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历经风云变换,经书已遭虫蚀鼠咬,纸质也已经脆化,经卷缺失及破损程度已经相当严重。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抢救、不抓紧去重修复原它,后人就难以再看到这部大藏经。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对重修复原工作极为重视。要求对这部稀世孤本作进一步的发掘整理,力求恢复其历史原貌,为国家、为子孙后代留下这笔珍贵财富。
《洪武南藏》重修出版
据悉,北京大方广华严书局、北京华严古籍文化研究院、北京华严慈善基金会组织的华严修藏团队,自筹资金公益修复,经过八年艰苦努力,终使《洪武南藏》重新得到修复,还原了它600年前的历史原貌。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出版后将分别赠送国家级图书馆、博物馆,省级图书馆、博物馆,国家级重点开放寺院以及部分高等院校图书馆收藏。
诚如楼宇烈所言,《洪武南藏》的抢救、修复、还原,无论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是从古籍整理出版的角度,都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大事。
附楼宇烈教授撰序全文——
为《洪武南藏》重修出版序
佛教文化是由古印度传来的一种外来文化,但经过数百年与中国文化的交流融合,早在隋唐时期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儒、道文化并列,被合称为“儒释道三教”,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多元一体的主体特色。
佛教文化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而于公元之际(两汉之交)传入中国,那时离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离世已五百多年了。据佛教经典中的记载,佛陀在临终前曾嘱咐弟子们说,他“涅槃”(离世)后,弟子们当“以戒为师”,“以法为依”。由是,佛弟子们在佛陀离世后,几次结集,集体回忆、背诵、校订佛陀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所、不同听众中所讲的“戒”、“法”,把它们记录下来,整理出来,并抄录传播,以供弟子们和后来学佛者得以学习、继承、传播佛教思想文化。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印度本土已结集有许多记录佛陀说法的典籍。而且由于弟子们对佛陀所说法的理解不完全一致,在佛陀离世一百多年后,就出现了不同派别的经典结集,以及以诠释佛说经典为目的的菩萨“论”着。由此,形成了以“经”(佛说之法)、“律”(佛教之戒律)、“论”(菩萨们对佛说之法的诠释和发挥)三大类组成的佛教思想文化经典库。
中国中原地区对佛教经典的翻译,大约始于东汉末,至两晋南北朝已十分兴盛,著名的译经师有鸠摩罗什、真谛等。唐代是佛经翻译的鼎盛时期,以玄奘(三藏)法师为代表,在他主持下,重译、整理完成了佛经中篇幅最为浩繁的,有600卷之多的《大般若经》,以及其他许多重要的经律论佛典。宋代也还有一个译经的小高潮,之后就只有零星的翻译了。而为了佛教信徒们收藏、阅读、研究的方便,从南北朝时就有一些高僧开始对译出的经典加以整理研究、分类编目,当时就已有“三藏”(包括“经”“律”“论”)的称呼。唐以后随着佛典翻译的增多,以及本土高僧大德各类作品的不断加入,佛教经典分类已远不是“经”、“律”、“论”“三藏”这一名称所能统摄,于是又有了用“大藏经”这一名称来称呼包括“三藏”在内的佛教文献典籍总集。
佛教典籍的传播,最初都是单本手抄流传,后来有了按照某部“经目”所列经书,结集手抄收藏、阅读。唐代开始有木刻刷印经卷,到了宋代,才开始有按照某一“经目”体系刊刻的整套“大藏经”。第一部汉文刻本大藏经为宋初之《开宝藏》。此后,历宋、辽、金、元、明、清,约一千年间,先后又有各种官刻、私刻版本二十余种,其中宋代除《开宝藏》外,还有《崇宁藏》、《毗卢藏》、《圆觉藏》、《资福藏》;辽代有《契丹藏》;金有《赵城藏》;宋元之际有《碛砂藏》;元代有《普宁藏》;明代仅官刻本就有三刻,即《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明清之际有《嘉兴藏》(也称《径山藏》);清有《乾隆藏》等等。
明初所刻《洪武南藏》历三朝三十余年才完成,但由于时局动乱,未及流播,而被隐匿于深山古刹中近六百年。直到一九三四年才现身于四川省崇庆县上古寺。幸得该寺数十代僧人的至诚精心守护,才使这部藏经得以基本保存。五十年代初,上古寺已面临无有人力财力来保存其如此卷帙浩繁的国宝,经当时县领导决定,将其送四川省图书馆代为保管。这一代管,又使其沉隐了近五十年,以致世人根本就不知道有这部大藏经的存在。
《洪武南藏》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大藏经”。它以校勘严谨,刻工精良,字体秀美,收录典籍之多而著称,又是当今海内外仅存孤本,为中外学者所重视。二〇〇八年,《洪武南藏》就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成为国家重点抢救的佛教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四川省佛教协会获准有关部门支持,由副会长广成法师率四众弟子,历时五年,将这部藏经进行了初步抢救整理,并以原版缩印,方册缎面精装为十六开本,恭制赠送结缘。但由于当时资金及技术条件所限,部分缺失的经文及错误之处还未来得及补进和纠正。为此,四川省宗教局、四川省佛教协会决定,将《洪武南藏》后期抢救、修复、还原等事宜,交由北京有关研究、出版、慈善等机构完成。并于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六日,在四川省慈济堂菩提印经院举行了交接仪式。
自二〇一一年五月开始,有关执行机构就组织起由教内外专家学者为主的精干编辑、修复队伍。并先后成立了《洪武南藏》专家委员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经过八年多的努力,由民间一批“不计报酬、不惮辛劳,慧眼观无我,善心唯利他”的公益热心者,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以“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一丝不苟,默默奉献”的精神,使这部隐藏六百年之久的《洪武南藏》,终于重新得到修复、还原、出版。重新修复、还原的《洪武南藏》,完全按原貌恭制,并补齐了整部大藏经中缺失的部分,校正了替补部分经本、经文中因历代补抄而出现的多种错误。全藏将分为经折本和线装本两种装帧印制出版。
《洪武南藏》的抢救、修复、还原,无论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是从古籍整理出版的角度,都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性大事。
最后要申明的是:本藏从修复、还原到印制出版,均不做任何商业运作,完全是公益化的行为。全部完成后将分别赠送国家级图书馆、博物馆;省级图书馆、博物馆;四大名山及国家级重点开放寺院和国家部分高等院校图书馆收藏,传世子孙后代。此功德实实地令人感慨,令人赞叹!
楼宇烈
公元二〇一八年十月
相关文章
-
少林寺两位开国将军?他们是少林寺和尚吗
-
中国改名失败的十大城市,其中南京曾前后改过44个名字!
-
古代为何要有“嫡”“庶”之分?
-
蒙古学者说,明成祖朱棣实际是元顺帝的儿子,这个记载正确吗
-
朝代最短的是哪个朝代?
-
二战彩照,拿枪的少女,士兵的cosplay,日军偷袭前与少女合照
-
古代大刀上为何要装铁环?专家:遇到刀上有9个环的,赶紧躲远点
-
《千古玦尘》白玦算计假娶景昭是不是他不愿承认他是清穆?!
-
黄仲则:太白楼即兴一首七言长诗,一时纸贵,被赞为“诗仙”再世
-
秦朝统一的文字叫什么:小篆(为秦国丞相李斯发明)
-
他没有前线带兵的经历,直接被任命为旅政委,后成正国级上将
-
【量化历史研究】制度自律者,得财政自由──来自殖民地墨西哥的证据
-
商鞅为什么被车裂?得罪了太多人(变法触碰了贵族的利益)
-
浙江小庙挖出梁山伯之墓,墓内石碑,揭开真实的梁祝化蝶
-
青铜器收藏亿元时代的雷池禁区
-
这里是唐代国道,也是当年吴国楚国分水岭,饶茶徽墨由此流向四方
-
在中国古代,想要靠“炒作”“作秀”出名,根本行不通!
-
红楼梦中能通灵的甄士隐究竟是何方神圣?
-
追忆历史,激发情怀
-
齐家坪发现“中华第一镜”,镜上有两个洞,专家推测是干这个用的
-
岳父日记里的彭德怀元帅
-
淮海战役华野成薄弱环节,蒋介石本可绝地反击,却因一人错过大好机会
-
汉景帝的母亲是谁?窦太后(从宫女到太皇太后)
-
此人是红军传奇女连长,一人打退马步芳200骑兵,牺牲时只有40岁
-
毛主席畅游长江: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
远古传说中的神仙有可能是外星人吗?时间会告诉我们最终的答案
-
靖江马桥镇:汲取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
历史上真有鬼谷子这个人么:原名王诩(春秋战国时期人物)
-
【党史上的今天】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