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甲午战争沉没船只致远舰在黄海被发现
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家考古人员去年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的疑似中日甲午海战沉没战舰被确认为清朝北洋舰队的"致远"舰。
2014年,国家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121年前,北洋舰队有四艘战舰沉没在甲午海战交战区,它们是致远、经远、超勇和扬威舰。
"丹东一号"沉船位于鸭绿江口西南约50公里海域,所在地曾为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时的交战海区。对于"丹东一号"沉船的水下考古调查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2013年11月、2014年4月,两次开展调查工作,以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大东沟海战沉没战舰为重点,发现了一艘疑似清北洋水师的沉舰,由于对该沉舰的具体身份尚不十分明确,故将其暂命名为"丹东一号"。
2014年8月至10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启动对"丹东一号"沉船的水下考古调查工作。运用科技手段,推测出沉舰体量约为1500吨左右,埋深3米左右。铁质残片所用的铁 (钢)板材料为炒钢。通过大量的抽沙与测绘,已陆续确认沉舰两侧弦边、艉部、桅杆及部分沉船遗物。在沉船现场还陆续发现钢炮 (主炮)、子弹、炮弹、10管格林机关炮等。
水下测绘图显示,舰体绝大部分深埋于沙下,探明长度从桅杆至艉部约50米,宽约9米至10米,船体外壳为铁板构造。铁板以铆钉连接,两侧舷边多因崩塌而平摊沙层中。船体外轮廓形态尚可,但船舱受战火及其他因素影响受损较大。抽沙后,填土中多见碎木板、弯曲移位的铁板,并有多处火烧迹象,这些均与史料吻合。
"丹东一号"绝大部分深埋于沙下,基本上为正沉状态。在沉船现场还陆续发现钢炮 (主炮)、子弹、炮弹、10管格林机关炮、37mm单管哈乞开斯炮。
10管格林机关炮由美国人在1862年发明,是世界上第一种正式装备军队的机枪,美国军队在1866年将其正式列入制式装备。传入中国后,于1881年由金陵机器局开始大规模仿造。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前,中国陆军大规模装备了格林炮,同样安装在北洋水师的战舰上。
正是发现的机关炮,引起有关专家对"丹东一号"沉船身份的猜测,但因为没有准确证据表明"丹东一号"沉船的身份,围绕这个话题众说纷纭。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知名旅日学者萨苏都参与了鉴定工作。
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说,致远舰最后时刻,由于船身倾斜得厉害,主炮和大炮都不能射击了,唯有桅杆上的格林机关炮还在向日本舰队扫射。发现的这门炮很可能就是最后还向日本人开火的那门。
萨苏说,当时专家根据打捞起的舰舷钢板尺寸,初步推论,比较接近英国船厂使用的板材。同时,经国家水下考古中心技术鉴定,各项指标都与北洋水师时代舰只特征吻合。
萨苏说,如果要判定这艘沉舰的属性,大体需要三个方面的资料,第一是摸清这艘沉舰的结构,长宽高是多少,可大致推测是哪一艘舰;第二,出水带有文字的标识物;第三,出水特定的东西,比如是超勇或者致远舰上独有的东西。参与该项考古工作的专家表示,从目前证据看,已基本可确定这艘沉船就是致远舰。
"致远"、"靖远"属同级防护巡洋舰,2舰为北洋水师中航速最快的战舰,长76.2米,宽11.58米,吃水4.57米,排水量2300吨,动力为2座卧式3缸往复蒸汽机、4座高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航试时测得功率为6892马力,采用强压通风时可以达到7500马力,航速18.5节,正常载煤200吨,最大载煤量520吨,续航力6000海里/10节,穹甲甲板厚3英寸(倾斜处)/2英寸(平坦处),司令塔装甲厚3英寸,火炮炮盾厚2英寸,全舰编制204-260人,管带为副将衔。
2015年9月,国家文物局从"丹东一号"打捞起一组瓷器碎片,拼接后得到繁体"致远"字样,由此确认"丹东一号"就是"致远舰"。
"致远舰"属穹甲防护巡洋舰,为北洋水师中航速最快的战舰,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建造,造价84万5千两白银,于1887年完工,当年11月归国。
穹面装甲2至4吋厚,正常载煤200吨,最大载煤量520吨,,穹甲甲板厚3英寸(倾斜处)/2英寸(平坦处),司令塔装甲厚3英寸,火炮炮盾厚2英寸,管带相当陆军副将。军舰中腰部位的穹甲甲板,因为下方保护着锅炉轮机等要害部门,厚度为4英寸,而延伸向首尾的穹甲甲板,则出于减少重量考虑,厚度只有2英寸。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致远舰激战五小时受重创后,管带邓世昌欲冲撞日舰吉野(一说"松岛")与之同归于尽,但被日舰击沉,同舰官兵246人同殉职,邓与其爱舰同沉。全舰仅7人获救,全部壮烈殉国。
致远舰沉没地点是现今辽宁省东港市大鹿岛西南16.9公里的海域,政府已开始计划打捞。二战期间日本人亦曾打捞一些物件,最初致远的主桅在低潮时仍露在海面上,后被当地渔民锯掉变卖了。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原籍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广州市海珠区),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有林农的《甲午风云》、《英雄邓世昌》等多部文学、影视、戏曲作品歌颂其丰功伟绩与英雄壮举,有墓冢、纪念馆等多处可供纪念、瞻仰、凭吊。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1894年9月17日,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这就是黄海大战。战中,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这时,一发炮弹不幸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使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抛给他救生圈,他执意不接,爱犬"太阳"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狠了狠心,将爱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享年45岁。
邓世昌的三儿五女:邓世昌长子邓浩洪,承袭世职,任职于广东水师,1947年去世;次子邓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邓浩乾是遗腹子,曾在民国海军部供过职,1969年逝于无锡,无子,邓浩乾养女邓孝思; 邓世昌长女邓秀媛;次女邓秀蝉嫁给邓世昌同窗挚友南洋海军超武舰管带叶富的儿子叶说周为妻;三女邓秀娟;四女邓秀婷;五女邓秀海。
相关文章
-
声音里的年俗丨大年初四接灶神
-
皇后打了宫女自己却被废 宫女这么厉害
-
南阳唐河发现西汉和唐代墓葬,出土16件古代遗物…
-
墓志铭上的写真——梅光迪杂写之一
-
韩国出土1000多个汉字金属活字距今500多年
-
这位独臂将军虽个子不高,但十分的勇猛,士兵和他摔跤都不是对手
-
处事莫如为善,传家唯有读书
-
晚年的慈禧太后和身边小太监发生哪些趣事儿?
-
火药最早是谁发明的 火药由什么组成
-
中国古建筑中的“门”,由哪些构件组成?
-
史上最难答的27个问题,个个让你长见识!(值得收藏)
-
《觉醒年代》观后感
-
红色记忆:载有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麓水报号外》
-
没有钢筋混泥土,秦始皇往长城里加了什么?长城2000年屹立不倒
-
俄罗斯历史上能把任何一个党员干部干掉的机关
-
24入党,28当区长,40成县委书记,临终向组织提一请求,令人泪奔
-
古代真实宫女的生活状态:卑微的生活与牲畜无异
-
孙权五位顾命大臣全非命解密
-
不为稻粱无愧稻粱
-
都知道唐朝有唐刀,但你知道唐剑长什么样吗?
-
刘尊棋:恩来同志支持我们办《联合日报》
-
《资治通鉴》启示录:长孙皇后家族被灭,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
贵山云雾深千姿百态共一“绿”
-
东林党人分权运动与明朝灭亡 “明亡于党争”之再审视
-
苻坚成事的最大功臣,真正做到出将入相,被誉为“功盖诸葛”
-
揭秘:谁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敢打孔子爆栗的人
-
揭秘秦始皇陵的不能挖的八个理由:震惊国人
-
“三国故地,六朝古都”被杨坚一把火烧了,如今是河北的一个村子
-
读明史:穿越时空看历史,明太祖的崛起从改名为朱元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