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么防止纸钞造假的?手段确实高明!
原标题:古代人是怎么防止纸钞造假的?手段确实高明!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并大规模使用纸币的国家,纸币的发明可以上溯到北宋初年四川地区所使用的交子。相对金属货币而言,纸币制造成本较低,易于携带,且能节约所需的金属用于打造兵器。
纸币的推行,对于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俗话说:金钱动人心。难免会有人铤而走险,做起伪造假币的勾当。在古代中国,伪造假币在江湖上被称为“火门”。因为古代中国的货币一般是金、银、铜、铁等金属铸币,冶炼钱币都需要“火”,是以称为火门。火门不但伪造金属货币,纸钞也在其造假之列。
元朝时期,不铸造铜钱并禁止行用前代铜钱,纸钞通行全国,成为法定货币单位,纸钞最小的货币单位是10文面额,最大面值二贯文十。由于元朝纸币的印钞用纸容易获得,纸钞的制作方法相对简单,以至于当时造假流行,伪钞泛滥。
当时的江西铅山是全国假钞制造的重灾区,一名叫吴友文的造假分子所造的假钞在江淮、大都非常流行。他以造假钞而致富,为了独占假钞生意,养了一批打手,常派人告发同行,甚至直接对抗政府中专门打击假钞的官员。
当时元朝伪造假钞的不但有民间百姓、地方豪强,甚至连丞相想小舅子也带头造假钞,事发后,竟然未得到任何追究。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元朝假钞泛滥,以致到了后期,纸钞贬值,物价上涨,引发元朝经济崩溃。
事实上,为了打击伪造假钞之风,古代官府也是出了很多对策的,一是从法律层面严打造假,二是提高防伪技术,增加假钞的制造难度。虽不能完全杜绝造假现象,却能遏制伪钞的大量出现。
如宋代法律规定,私造交子的,要到边疆服劳役;金代贞元年间交钞上即篆书:“伪造交钞者斩,告捕者赏钱三百贯“,元代宝钞上印有“伪造者处死”“首告者赏银五锭”等字样,还规定除赏银,将犯人的家产全部赏给告发者。明代《大明律》“诈伪”条规定:伪造宝钞,不管主犯还是从犯以及藏匿知情不报者都处以斩刑,财产没收;清代同样严厉,生产伪造假钞非斩即绞。
在防伪技术上,历代制作的纸钞都采用特殊的材料,并掺有其他物质来制作钞纸,使得普通人难以获得。宋朝的交子,采用楮皮制造的楮券,故纸币又有“楮皮“之称。元朝制钞主要用桑皮纸,制作工艺复杂,一般人很难仿制。
不过,单凭原料限制是难以消除假币的,还必须有其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最为普遍的办法就是绘制较复杂的图案,使作伪者不易临摹仿制。
古代纸币还出现了铜版印刷,这是因为铜版可以印制线条细、图案复杂的画面,印成之后,极难仿造。从宋代开始,用多色套印纸币,以增加防伪功能。据文献记载,钱币用黑色印文字,蓝色印图案,红色印颁行者印章。这就是印刷史上大名鼎鼎的套色印刷,这种套印的方法,至迟在公元十四世纪的元代就已经发明了。
此外,如果遇到改朝换代或是旧钞回收,政府会特别任命的官员试制样币,他们不仅要在每一张纸币上具名,而且还要盖章。当他们依次办完这几道手续后,再由皇帝任命的总管,把他所保管的御印,在银朱中一蘸,盖在纸上,于是印的形态,因银朱而留在纸上,永不褪色。
纸币经过这样处理后,不仅取得了通用货币的充分权威和信用,且这依然是防伪的措施之一,皇帝用的印泥不是一般人可得的,印章的使用也增加了伪造的难度。
相关文章
-
[航拍中国]一千年前的大学是啥样?看中国最早的私立书院
-
揭秘:孟子竟是史上第一位被宫刑的文人
-
穿越古代,我一个历史学者,眼中的拥有诡异莫测能力的奇人
-
古人作弊啥下场?温庭筠当过“枪手”唐伯虎终身被禁考
-
宋高宗禅位之谜历史罕见 宋高宗赵构为何盛年主动禅位?
-
这样的军队,一定能立于不败之地
-
钱穆|病与艾
-
此县令因斩一宿客而成名,后成霍光的掘墓人,死后汉宣帝做惊人举
-
我想对党说
-
台生:两岸婚姻登记人数为何变少了
-
年羹尧被罢免了大将军,降级为杭州将军,这个官职到底有多大权力
-
黄洋界保卫战细节:一发炮弹为何吓跑了敌军一个师?
-
文物里的红色故事65丨红军总司令朱德用过的大供桌
-
山海经:古代诡异文献,九首人面,饕鬄,应龙,穷奇到底是什么?
-
参谋长说:顾长官打三四仗,新四军就要完蛋!不料顾长官首战就大败
-
百年党史天天学
-
58年此上将被彭总批判,20年他后第一个支持陈云为元帅平反
-
雍正帝在位13年看似短暂,实则对他而言也是一种幸运
-
传承革命星火,扬帆起航新征程
-
【每日一句】只有强者才懂得斗争;弱者甚至失败都不够资格
-
李白一篇溜须拍马的诗文,为什么却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
此国曾被美国援助上万亿元,后来让美国头疼50年,如今已灭亡
-
这个传奇女子,她的4个儿子都做了皇帝,自己身兼2国太后
-
程万军:朱元璋首席战友徐达是被整死的么
-
周恩来带头学习少数民族日常用语
-
长沙最冷时有多冷?湘江上可以跑车马,还......
-
朱元璋为什么叫朱重八?
-
光亭:血战碾庄——国民党二流部队是如何顶住了解放军十二昼夜的猛攻?
-
《资治通鉴》启示录:长孙皇后家族被灭,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