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趣闻: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
原标题:野史趣闻: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
苏东坡写过一首长诗,里面有这么四句:“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四句诗写的是打包: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有个哥们儿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
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当然有,司马光就是一个例子。
司马光晚年在洛阳定居,请朋友们吃饭,酒不过三巡,菜不过五味,要是不尽兴,酒可以再来一壶,菜是坚决不再上。他给这种抠门儿饭局取了个名字,叫“真率会”,意思是朋友相见应该真实、坦率、有什么就是什么,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别动不动就点燕鲍翅、灌人头马,在哥们儿面前还装土豪,恶俗透了。
要是别人请司马光吃饭,司马光一样主张少点菜,够吃就行。等饭局结束,桌子上一般还剩些内容,司马光“既食而携其余”。“既食”就是饭局结束,“携其余”指的就是打包。
有的读者或许会认为司马光太小气,请别人吃饭的时候他抠门儿,别人请吃饭的时候他又通过打包占便宜。其实司马光非常大方,他二十岁就中了进士,当了几十年领导,从来没有贪污过一分钱。
宋仁宗在世时很喜欢他,赏他的金银珠宝价值百万,他一半送给了穷亲戚,一半捐给了政府。他晚年在洛阳买房,居然凑不够房款,还得靠同事接济。他的结发妻子死了,他又出不起埋葬费,卖了田地才周转得开。
苏东坡给他写挽联,说他去世的时候家无余钱,只剩下枕头旁边一本书。像这么有风骨有气概、视钱财如粪土的官员,现如今已渐少,怎么能说他小气呢?
既然司马光不小气,为什么他请客的时候不多点菜、赴宴的时候又总是打包呢?他这是为了遵守古训、避免浪费。
司马光是儒家,儒家向来就有打包的传统。孔子在世时,虽然不吃火候不恰当的米饭,不吃不合乎时令的蔬菜(反季蔬菜),不吃切得不端正的猪肉,在饮食上有很多臭讲究,但是他提倡打包。
天子宴请外宾,“既食,有司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宴席结束了,要把那些没吃完的猪肉、羊肉和牛肉统统打包,送到外宾下榻的酒店里去。“既食而裹其余,既遣而包其余”。亲朋好友在一块儿聚餐,要把没吃完的饭菜裹起来带回家;父母去世,儿女在墓前用好酒好菜祭奠,祭奠完了要把那些酒菜吃掉,吃不完就打包带走,千万别乱扔,不然死去的父母会不高兴。
可惜除了司马光,大多数宋朝人都把这些优良传统扫进了历史垃圾堆,越是没钱又没文化的市井阶层,越是瞧不起别人打包。
据说南宋时期有位儒生赴宴,见席上半只鸭子没吃完,想打包带走,偷偷用荷叶包起来藏进袍袖里,临别跟人作揖,袖口一松,鸭子掉出来了,遭到众人嘲笑。
我觉得那些嘲笑他的人都是傻瓜。
相关文章
-
酒中李白: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
张九九:淮海战役是中央军委毛主席指挥的
-
你是什么姓,祖上从哪里来你知道吗?六大寻根圣地哪个跟你有关系
-
川航出过几次飞机事故:1次(5·14川航航班备降成都事件)
-
虎毒不食子?此人却连孙子都不放过,堪称史上第一暴君
-
一代名妓:柳如是如何成为史上最好命的红尘女子
-
为什么安史之乱要除掉杨玉环 红颜祸水(死因成谜团)
-
【铸魂·传承】红色文化专题栏目|《碧血丹心刘仁堪》
-
古玉制作线切割的三种工具痕迹特征
-
几乎所有大禹治水的漫画中都会拿把叉子?这把叉子有何作用?
-
秋收起义部队到湖南,毛泽东说不要提我名字要提“郭亮”
-
三国赵云娶了几个夫人 赵云结发妻子是谁一起经历什么
-
潘金莲为什么会嫁给武大郎?得罪了有钱人(不愿意当妾室)
-
以“中华标准”重审西方文明史,能看到什么?
-
古代高中不容易,为何有人中探花比中状元还高兴?有一不成文规定
-
日本和韩国,是怎样评价大秦帝国的韩国太狂妄,日本则很客观
-
古代为何只认虎符不认人?任何人拿着虎符都可以调兵吗?
-
二战日军罐头被保存,竟然还非常新鲜,专家给了两个字“保质”
-
毛主席年轻时听过他的演讲,后来力邀他出任新中国副总理
-
中国最古老书籍三坟真的存在吗 三坟是一本什么书
-
狸猫换太子真实原型介绍 狸猫换太子小说与真实事件对比
-
露梁海战:决定了东北亚三百年政治格局
-
凭什么秦始皇和唐太宗是千古一帝,隋炀帝就只能留下骂名千年
-
歇猎龙:南美洲大型食肉恐龙(长9.5米/距今9300万年前)
-
被时代遗忘了的抗战国家元首
-
丽水这老人打过战,经历传奇!如今100岁了,有50多个子孙…
-
王猛的孙子:刘裕麾下第一名将,威震关中,却被自己人干掉
-
三宫六院有多残酷?了解一下?
-
浙大校训的三个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