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日本首相因为主张裁军,被数百名军官冲进家里刺杀
原标题:这个日本首相因为主张裁军,被数百名军官冲进家里刺杀
熟悉日本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近代日本之所以会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跟日本军部独掌大权、推广军国主义有着很大关系。
那么,日本军部是如何获得这么大的权力的呢?要知道,日本属于君主立宪制国家,即使军部本身掌握一些权力,也应该有内阁和议会来制衡才对,那么内阁去哪了呢?
实不相瞒,内阁已经被吓破了胆。
这话又从何说起呢?要弄清楚日本这段历史,就不得不提“二二六事变”这一关键事件了。
1936年2月26日凌晨5点,皇道派集结1400余名青年将校官兵,向在任内阁大臣们发动了突袭。以栗原、对马等为首的中尉军官,带领数百人围攻首相府邸,以野中等为首的大尉军官,则火速占领了警视厅,控制了全城警卫,与此同时,藏相高桥是清被杀、内大臣斋藤实身亡、侍从长铃木贯太郎身负重伤……一夜之间,冈田内阁几乎土崩瓦解。
那么,当时在任的首相是谁呢?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冈田启介。
“二二六事变”爆发时,冈田启介正在家里吃饭,听到外面嘈杂的枪声后,生性警觉的他立刻钻进了女佣房间的壁橱里。巧的是,当皇道派杀进首相府邸的时候,正赶上冈田启介的妹夫,也是他的贴身侍卫松尾传藏率军来援助,由于这两人长得有点像,所以松尾传藏就被当成冈田启介给打死了。而躲在壁橱里的冈田启介,则多亏了妹夫这个替死鬼,才侥幸躲过一劫。
有人可能就会问了:为什么偏偏是冈田启介在任的时候爆发了“二二六事变”呢?这一方面是历史环境的必然所致,而另一方面,则跟冈田启介本人的军事主张有很大关系。
冈田启介出身于武士世家,像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都能找到他的身影,而且他当年在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手下任职时,还曾亲自指挥击沉过清军舰艇,到1924年已经是海军大将、联合舰队司令,但是,他本人却打心眼里不喜欢战争,反而是个积极的裁军主义者。这也是为什么军国主义分子讨厌他的原因。
1922年的华盛顿裁军会议上,作为海军次长的冈田启介大力支持缔结裁军条约;1930年的伦敦裁军会议上,冈田启介再一次代表日本在条约上签字;1934年担任日本首相以后,冈田启介更是把裁军提上了议程。这一而再再而三的裁军行动,彻底激怒了主张武力扩张的皇道派,从而引发了“二二六事变”。
“二二六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政府即发布了首相冈田启介的死亡讣告,直到几天之后,觉得风头已经过去的冈田启介才偷偷溜了出来,一时间,冈田启介死而复生的新闻引爆了日本社会。
此后,冈田启介虽然又继续干了几天首相,但已经心如死灰的他,对政治失去了兴趣,于1936年3月9日宣布辞职。
冈田内阁的垮台,标志着内阁在与军部的斗争中彻底败下阵来。而反观军部领导下的皇道派,虽然因为此次事件惹恼了裕仁天皇,并导致一部分皇道派青年领导者被杀,但却为军部的崛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此,日本在法西斯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而在“二二六事变”中退出政坛的冈田启介,直到1952年才去世,正好躲过了二战这个大泥坑,也算是非常幸运了。
相关文章
-
他的桃子一箱六个竟然卖到了近千元
-
走进北京市政府旧址所在地:正义路历史街区
-
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面积更大,为何实力不如东魏?
-
《知否》原著:如兰为爱赴死到心死的转变,写尽了婚姻的弯弯绕
-
[图文]印度战俘:永远不忘中国政府的恩情!
-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哪八人拥有元帅级别的军权?
-
林黛玉被王夫人“撵出”贾府,最终埋骨异乡,贾元春是帮凶
-
解密苏联与俄罗斯的国家追杀机制
-
中东此国资源匮乏,海岸线不到20公里,每年却能创造30亿美元收入
-
[图文]张学良为中东铁路与苏联开战 中苏关系趋于恶化
-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为何能和美国硬杠
-
汉服行业数据分析:2021年中国58.45%用户通过社交媒体了解汉服
-
历史上的今天|《科学世界》在上海创刊
-
甘肃馆藏精品丨镶骨珠骨簪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是哪八国
-
我来-我看-我征服:泽拉之战与凯撒的惊世豪言
-
二战中日军的“给水部队”,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它是做什么的
-
日本军费开支世界第五,海上自卫队亚洲第一,军事实力到底怎么样?
-
这个鬼子军官做了什么?美国人尊重他,归还军刀,为他写书拍电影
-
老照片:民国初年,未被“旅游”的都江堰是不是比现在更美?
-
有关印度的15个事实,跟你想象中的差别有多大?
-
南海历史及争端现状:背后究竟是谁在搅混水
-
我国史上四大未解之谜,每一个都充满着神奇,真相究竟是什么?
-
张三丰为何终生不娶?把七个徒弟的名字连起来读,你就明白了!
-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真的十四年不洗澡吗?
-
[图文]间谍第一案揭秘:朱枫因何原因欲吞金自杀
-
1938年徐州会战打响,日军1万多机械化部队杀气腾腾南下
-
日本二战到底败在了哪里?参加投降签字的日本人说,并非原子弹
-
清华美女博士,被戏称为“宅男杀手”,不愿做流量明星只想搞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