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十字军苦苦寻找的祭祀王约翰,竟是成吉思汗?

原标题:十字军苦苦寻找的祭祀王约翰,竟是成吉思汗?

1144年12月24日,夜幕降临,此夜虽是基督教的平安夜,但对埃德萨伯国来说,却一点也不太平。自11月28日起,伯国的都城埃德萨就被塞尔柱帝国的属国——赞吉王朝(两国同由突厥人建立)派兵围攻,且城内要塞几乎无人驻扎,守备力量空虚,根本无力独自抗击城外的敌军,而且埃德萨的盟友——安条克公国、耶路撒冷王国以及拜占庭帝国的援军又“远水难救近火”。这个由十字军在第一次东征后在地中海东岸建立的基督教国家,是夜国难当头。

1135年地中海东岸局势,深绿色为阿拉伯帝国法蒂玛王朝,淡绿色为塞尔柱帝国,紫色为拜占庭帝国,橙色为西利西亚亚美尼亚亲王国,灰色为耶路撒冷王国,红色为的黎波里公国,蓝色为安条克公国

埃德萨城内虽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底下却暗流涌动,城内西欧来的居民虽都在庆祝圣诞节(东方基督徒的圣诞节是1月7日,因东方教会使用儒略历的12月25日,换算成格里历是1月7日,因此不一同庆祝),内心深处却十分惶恐,举杯的手不住地颤抖。夜深后,一处城门旁的城墙在赞吉王朝军队攻城机械的持续敲击下,终于轰然倒塌,随着赞吉王朝的兵士如潮水般涌入埃德萨城内,城内居民心中的恐惧被彻底点燃了,他们夺门而出,想要逃入城内的要塞,却因人流汹涌,发生了踩踏事故,不少人没有死在突厥人的刀下,却死在了同胞的脚下。

一幅表现埃德萨围城战的画作

赞吉王朝很快就占领了埃德萨城,并以该城为基地,继续进犯埃德萨伯国的剩余领土,大有横扫地中海东岸所有十字军国家的石头。见此危局,安条克公国的贾伯莱(在今叙利亚拉塔基亚附近)主教休(Hugh)渡海登陆罗马,赶往维泰博向教宗尤金三世请援。

教宗尤金三世,1145年至1153年间在位

在倒苦水的同时,贾伯莱主教休还给教宗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据称在被穆斯林与多神教徒阻隔的遥远东方,人称“祭祀王约翰”的基督教君王前不久刚刚击败了米底和波斯,收复了埃克巴坦那(在今伊朗哈马丹)。此后他领兵朝耶路撒冷方向进发,旨在“解放圣地”,但底格里斯河水汹涌上涨,使得祭祀王约翰的大军无法渡河,被迫班师回国。他的国家遍地珍宝,异常富裕。

一幅表现祭司王约翰的画作,作于1493年

除了是一国之君,约翰不仅是东方亚述教会的神甫(该教会又称聂斯托里斯派,传入中国后被称为景教),而且还是东方三博士的后裔(Magi,又译麦琪,这三人曾在耶稣降生时携带黄金、乳香与没药献礼),血统尊贵。此外,祭祀王约翰还和印度的圣多马基督徒(即十二门徒之一的多马,据教会传说,其曾前往印度传道)有联系,极具影响力。

一幅表现东方三博士的画作,作于1890年

教宗尤金三世一听到这个马上来了兴趣,心想若能联系上东方的祭祀王约翰,就可使其与西方的十字军合兵,一道夹击处在中间的伊斯兰国家,攻陷阿拔斯王朝都城巴格达,彻底打败突厥人和阿拉伯人。接见完毕后,尤金三世立刻宣布发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并派人联系祭祀王约翰,希望与其结盟。

公元8世纪至公元10世纪之间的巴格达地图

阴差阳错

然而,不仅第二次东征以十字军未能攻陷大马士革而失败,而且教宗派出去的使节并未带回有关祭祀王约翰的回信,反而证实了贾伯莱主教休带来的“好消息”是他自己添油加醋杜撰出来的:东方确实有一场大战,但和祭祀王约翰并无关联。1141年,西辽皇帝耶律大石御驾亲征,在撒马尔罕以北的卡特万草原大败入侵的塞尔柱帝国军队,给予其沉重打击。是役过后,塞尔柱国力大减,西辽取而代之,成了中亚新的霸主。

卡特万战役示意图

除去战役发生位置不符,西辽的国情也与祭祀王约翰统治的基督教国家相去甚远,耶律大石本人笃信佛教,但他秉持宗教宽容的主张,允许除佛教外的各类宗教在西辽境内自由发展,其中就有基督教,西辽本国及其附属国均有不少人口是基督徒。这才使得欧洲人把耶律大石和祭祀王约翰扯上了关系,因为彼时的欧洲人对佛教不甚了解,对其他东方宗教的存在并不知晓,他们认为耶律大石既然不是穆斯林,那肯定是基督徒了。

1160年的西辽疆域示意图

虽然回报的使节给欧洲人迎头浇了一盆冷水,但欧洲诸国并没有就此将祭祀王约翰的传说归为谣言,反而仍孜孜不倦地试图与这位传说中的东方君主取得联系,因为十字军战争的天平正愈来愈向对欧洲不利的方向倾斜了。

法蒂玛王朝疆域示意图,其发源地是今阿尔及利亚与突尼斯一带

危急存亡之秋

原先伊斯兰世界四分五裂,不仅有成群的小王朝与地方军阀,甚至还有两个哈里发——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逊尼派哈里发以及开罗的法蒂玛王朝什叶派哈里发。不过,在赞吉王朝埃米尔努尔丁的努力下,叙利亚成功地统一了起来,随后努尔丁向埃及派出由谢尔库赫指挥的远征军,试图一举摧毁什叶派的法蒂玛王朝。谢尔库赫出征时带上了他的外甥,此人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萨拉丁。

经过十余年的征战,继承谢尔库赫基业的萨拉丁不仅击败了入侵的十字军,而且还成功肃清了法蒂玛王朝的势力,于1174年将什叶派的哈里发废黜,自己夺权登上了素丹宝座,由此统一了叙利亚与埃及,建立了阿尤布王朝,名义上效忠于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哈里发。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力量由此再次统合了起来。

1193年阿尤布王朝的疆域示意图

1187年,萨拉丁攻陷了耶路撒冷,引起欧洲强烈震动。英格兰国王“狮心王”理查一世、法国腓力二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纠结联军,于1189年发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奈何时运不济,腓特烈一世于安纳托利亚率军渡河时溺亡,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群龙无首,而理查一世则与腓力二世龃龉不断,使得十字军内讧不休,最终被萨拉丁击败。第三次东征赔了夫人又折兵,白忙活一场。

“狮心王”理查一世向耶路撒冷进发,作于1850年

仍不甘心的教宗又接连发动了第四次与第五次十字军东征,但都无果而终,这迫使十字军不得不寻求致力于外援来共同对付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此时恰好又传来了有关祭司王约翰的新消息:1221年,阿克主教雅克·德·维特里(Jacques de Vitry)从第五次东征的前线归来,他向教宗禀报称,祭司王约翰的孙子,印度的大卫王正调动军队攻打萨拉森人(即阿拉伯、波斯与突厥穆斯林)。最近他打败了花剌子模帝国,拿下了整个波斯,目前他的军队正向阿拔斯王朝的都城巴格达进发。

1190年至1220年间的花剌子模帝国疆域图

宗教宽容的“祭祀王”

接二连三铩羽而归的欧洲人此时已心灰意冷,因为连年东征军费开支高昂,而回报却极为有限,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已被穆斯林拿回去了大半。可当他们一听到东方的祭司王约翰一家又有大动作,马上原地满血复活,立马派人去东方联络这位潜在的盟友。可使节进入“印度的大卫王”控制的区域后,才发现这位东方君王,根本不是信奉基督教的祭司王约翰的后裔,而是笃信长生天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的画像,作于蒙元时期

欧洲使节起初极度失望,心想这次又搞错了对象,又一个“异教”的敌人出现在了地中海的门口。可当他们沿着蒙古大军开辟的征战路线向东深入探索后,他们才发现与“异教”的蒙古人结盟并非不可能,因为成吉思汗始终秉持宗教宽容的理念。

成吉思汗在位期间蒙古帝国扩张示意图

早在其还未统一蒙古诸部时,他就热衷于学习其他宗教的哲学观与道德准则。在他的大帐下,佛教僧侣、基督教传教士、穆斯林、道家的道士一应俱全,他们对成吉思汗治国理政起到了重要作用。诸如兼通儒佛的耶律楚材、道教长春真人丘处机与佛教的海云禅师等人都为成吉思汗所用,为他出谋划策;在拿下花剌子模帝国后,成吉思汗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穆斯林行政集团,并把他们派到中国协助管理新征服的土地,因为这些贤者与宗教人士大多有收缴税赋、编纂法典与行政管理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正是世代游牧的蒙古人所欠缺的。

长春子丘处机求仙图,作于1503年

此时的蒙古人对所有的宗教一律平等对待,不仅使得不同宗教的信徒能和平共处,也使得欧洲的基督教国家能放心地派出使节与商队前往蒙古,而不用担心自身的人身与财产安全。随着越来越多的欧洲使节造访蒙古帝国核心地带,他们惊奇地发现蒙古人中间竟有多个部族信奉基督教聂斯托里斯派(即东方亚述教会,又称景教),不单平民中有信徒,并且贵族中也有不少信徒,而这和成吉思汗义父王汗的克烈部不无关系。

在内蒙古赤峰出土的一块刻有蒙古文的基督教聂斯托里斯派石碑

蒙古基督徒

基督教在7世纪由聂斯托里斯派传教士带入了蒙古高原,不过并未立刻吸引大量追随者。蒙古部落中真正出现大量的基督徒,还要等到11世纪初,而这背后还有个克烈部汗的小故事。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上的叙利亚文(阿拉米文)铭文,由同属基督教聂斯托里斯派的波斯传教士于781年建立。

1007年或1012年冬,克烈部汗在自己领地内的山地中狩猎时,突遇暴风雪,迷失了方向。正当他万念俱灰准备赴死时,他看见了异象,基督教圣徒塞尔基(Sergius)显现,对他说:“你若信基督,我将引导你,免你死于此处。”克烈部汗遂允诺将成为基督徒,圣徒赛尔基便让他闭眼,领着他安全地走回了家,随后便消失了。

一幅描绘赛尔基殉道的画作

不久后,有一支基督教商队前来克烈部领地经商,克烈部汗想起此前的异象,便向商人们询问基督教的基础知识,礼拜方式与教会法,商人们欣喜若狂,遂教给他叙利亚语(阿拉米语)的主祷文、赞美诗与三圣颂。

叙利亚语的主祷文

此后在商人们的建议下,克烈部汗向木鹿(今土库曼斯坦梅尔夫)的东方亚述教会派去使节,请其派出司铎与执事各一名,为自己与整个克烈部施洗。事成之后,克烈部汗带着2万名部众受洗,皈依基督教。此后克烈部西面的乃蛮部及其南面的汪古部受其影响,也集体改宗基督教,部分蔑儿乞人也皈依了基督教。

绿色为信奉基督教聂斯托里斯派的蒙古诸部落所在位置

基督教遂在蒙古高原牢牢扎下了根,为此后祭司王约翰的传说指向蒙古王汗打下了基础。王汗名叫脱斡邻勒(Toghrul),是也速该(铁木真之父)的安答(蒙古语音译,意为结拜兄弟)。1130年左右脱斡邻勒出生于克烈部,信奉基督教聂斯托里斯派。他早年经历坎坷,黄口之年便被蔑儿乞部掳为奴隶,后趁机逃出。可当他刚满13岁不久,他连同母亲再度被塔塔尔部劫为人质,多年后才被救出。脱斡邻勒刚回到部落大营便听闻噩耗——父汗亡故,他的五个兄弟为汗位继承权吵得不可开交。经过一番斗争,脱斡邻勒于1165年登上了克烈部汗的宝座。

1207年的蒙古诸部分布图,克烈部位于蒙古高原中部,乃蛮部位于高原西部与北疆,汪古部位于今内蒙古乌兰察布与呼和浩特一带

可脱斡邻勒连屁股都没坐热,他的叔叔就起兵造反,把他赶下了汗位。脱斡邻勒找到了乞颜部的首领,铁木真的义父——也速该,希望其出兵援助。由于乞颜部曾与克烈部结盟,也速该于是决定帮助脱斡邻勒,并和他结为安答。乞颜部发动突袭,击溃了脱斡邻勒叔叔的军队,帮助脱斡邻勒重登克烈部汗位。在脱斡邻勒的统治下,克烈部实力大振,影响力与日俱增,威震草原。

之后也速该在造访塔塔尔部时被投毒,撒手人寰,群龙无首的乞颜部四分五裂。铁木真长大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部分离散的部众聚集起来,可没多久乞颜部又和蔑儿乞部发生了冲突。铁木真于是向克烈部求援,脱斡邻勒念及铁木真是自己安答也速该的长子,便认他为义子,出手援助,两部合兵攻打蔑儿乞部,大败之。脱斡邻勒之后与铁木真多次联手攻打蔑儿乞部,最终于1185年将其灭亡。

2004年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中脱斡邻勒的形象

与此同时,由于塔塔尔部对金朝屡降屡叛,金章宗火冒三丈,派兵攻打塔塔尔部。此事被铁木真知晓后,为了报先父被塔塔尔部毒杀之仇,铁木真再次联络脱斡邻勒,两部发兵夹击塔塔尔部,大胜。由于克烈部出兵最多,金朝遂封脱斡邻勒为王,他之后便改称“王汗”,声望日隆。

但由于铁木真扩张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想象,王汗对此惴惴不安,生怕自己草原霸主的地位不保,其子桑昆趁机蛊惑,使得王汗拒绝了铁木真联姻的提议,并最终于1203年春与乞颜部反目成仇,和铁木真开战。铁木真起初谦卑请和,但王汗之子桑昆不允,结果克烈部发生内讧,不少不愿意与乞颜部交战的支派愤然出走,使得克烈部实力大打折扣。

《马可·波罗游记》插图中王汗的形象,作于15世纪

1203年秋,在屡次求和无果后,铁木真率8000骑兵突袭克烈部,激战三天三夜后将其击败,王汗只身遁走乃蛮部,可乃蛮部戍边将领却没有认出他是克烈部王汗,反而认为将其当作间谍处死。一代王汗就此走下了历史舞台。

虽然王汗已故,克烈部也归顺了铁木真,但基督教东方亚述教会并未就此绝迹于蒙古,而是因成吉思汗的宗教宽容政策保留了下来。不少蒙古帝国的头面人物都是基督徒,如旭烈兀汗的大妃脱古思可敦,率军攻打埃及的怯的不花都是基督徒。

《史集》插画中旭烈兀汗与脱古思可敦的形象

敌人的敌人即盟友

正是上述与欧洲人同宗的蒙古人,才让欧洲人对这些远道而来的陌生东方人产生了亲近感。不过之后蒙古人开始进攻东欧,并于1241年4月在列格尼卡战役中大败德波联军,使得欧洲人对蒙古人十分恐惧。为了自保,欧洲人遂意欲借助蒙古人中的东方亚述教会的基督徒,达成和平协议,并与蒙古结盟,共同攻打阿拉伯—伊斯兰世界。

列格尼卡战役中的蒙古重骑兵,作于13或14世纪

1245年,教宗依诺增爵四世任命柏郎嘉宾(Giovanni da Pian del Carpine)为全权特使,携带教宗写给蒙古大汗的两封亲笔信,一封是对基督教福音的详细阐述,劝蒙古人全体改宗基督教,另一封则是劝告蒙古大汗停止进一步西征,并对蒙古军队滥杀无辜表示谴责。

柏朗嘉宾于4月16日从里昂出发,途经波希米亚、波兰与基辅罗斯,渡过伏尔加河,到达金帐汗拔都的营帐。稍作休整后他继续一路向东,最终于次年7月22日抵达蒙古上都哈喇和林,此时蒙古正在进行大汗选举,柏郎嘉宾获准观看。8月24日,窝阔台之子贵由登基大汗,不久后便召见柏郎嘉宾,他遂呈上教宗的亲笔信。

《史集》插图,贵由汗正在举行宴会

贵由汗在听完信件翻译后,当场拒绝了教宗的要求,并命人以波斯文写了封复函,反过来对教宗进行指责与威胁。柏朗嘉宾于1247年11月返回里昂,在他朝觐教宗,呈递复函后,欧洲人便大体上放弃了联合蒙古攻打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念头。

贵由汗致教宗依诺增爵四世的复函

毕竟祭祀王约翰的原型王汗脱斡邻勒此时已去世多年,蒙古也不再是信奉基督教的克烈部所主宰的了,仅存的蒙古基督徒人数极为有限,而这些少数无法左右笃信长生天的多数蒙古人,因而他们并未能如欧洲人期望中的那样对大汗施加足够的影响力,最终使得两者初次接触便不欢而散。祭祀王约翰的传说还是成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美好幻想之一。

参考文献:

1.Halsall, Paul (1997). "Otto of Freising: The Legend of Prester John". Internet Medieval Sourcebook. https://sourcebooks.fordham.edu/source/otto-prester.asp 访问于2018/08/10

2.Silverberg, Robert, The Realm of Prester John, Ohio University Press, 1996 (paperback edition) ISBN 1842124099

3.Bowden, John (2007). A Chronology of World Christianity. Continuum Books. ISBN 9780826496331.

4.Rossabi, Morris (1992). Voyager from Xanadu: Rabban Sauma and the first journey from China to the West. Kodansha International Ltd. ISBN 4770016506.

5.Jackson, Peter (2005). The Mongols and the West: 1221–1410. Longman. ISBN 9780582368965.

6.Gumilev, Lev (1970).Searching for an Imaginary Kingdom : The Legend of the Kingdom of Prester John

7.Chua, Amy (2007). Day of Empire: How Hyperpowers Rise to Global Dominance. ISBN 9780385512848.

8.贝凯,译(2002-2)。柏郎嘉宾蒙古行纪 鲁布鲁克东行纪,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29420

9.尔登泰,乌云达赉 编 (2017-1)。蒙古秘史(上下),内蒙古人民出版社,ISBN 9787204083695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