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自持不惶惑
原标题:守正自持不惶惑
作者:张硕
《宋史·包拯传》中记载,包拯“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寥寥数语,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清官形象跃然纸上。
笔墨纸砚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来说必不可少,然而包拯在离开产名砚的端州时,却没有带走一块。如此“不持一砚归”的行为,看似小事一桩,却如同一面镜子,照见包拯守正自持的定力。
人生的格局与境界从来都不是由物质多寡决定的,正所谓“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外在的名利远远不及内心守正自持那般可贵。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往往取决于内心能否不躁动、不走神、不惶惑,能否始终坚持理想、付诸行动。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只有多一份守正自持,才能多一份坦然、欣喜,才能像公孙仪一样不被诱惑撼动半毫,嗜鱼拒馈;如子罕一般“以不贪为宝”,守正如初;如诸葛亮一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代先贤的这些事迹都以不同方式诠释了“不持一砚归”的境界和操守。
遗憾的是,总有人不懂得更做不到守正自持,从起初为小恩小惠所惑,到后来被人情世故所累,被贪婪欲望所控,逐渐走上违纪违法的不归路。不少落马官员都承认自己的问题正是从吃吃喝喝、收购物卡等小事开始。如此,无异于“温水煮青蛙”,让意志不坚者防线松动进而底线失守,受贪欲支配在歧途上越走越远。如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忏悔称,正是由于纵容自己的贪欲,才一步步滑向罪恶的深渊。
“观操守在利害时”,面临艰难险阻时能勇于担当,面对风险诱惑时能守正自持,面对复杂情形时能明是非、知进退、有取舍、不惶惑,这些不正是每名党员干部都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吗?
方志敏一生恪守清贫,从不随便动用公家一个铜板,对筹集的款项不贪不占,一点一滴都用于革命事业;“草帽书记”杨善洲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退休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昔日荒山披绿装,他却始终淡泊名利;“治沙书记”谷文昌辛勤付出14载,让福建东山风沙岛变为鱼米乡,调回省城工作时,带走的只有两只皮箱、几袋杂物。这些优秀共产党员正是明白了“为谁辛苦为谁忙”的道理,才能做到目标明确不停步、守正自持不惶惑,才能在多年以后“还是那个谦朴样子,还是那股赤子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就是告诫领导干部要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面对纷繁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守正自持,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相关文章
-
三国细思极恐体现在哪 这几点令人深思相当惊悚
-
1967年,二炮需要为东风3配备牵引车,济汽说:这要求造不了!
-
维恩猎龙:德国大型食肉恐龙(长8米/距今1.8亿年前)
-
岐伯活了1200岁是真的吗?岐伯是什么人为什么活这么久
-
有多少姐妹花共侍皇帝 帝王后宫档案解密
-
中国古代冷兵器不胜枚举,哪些兵器才是最厉害的?
-
开国少将方槐逝世,武汉再无一方面军的红军了
-
美国恐怖袭击9·11事件:19人自杀式袭击致2996人遇难
-
邢窑遗址中出土古代鸳鸯锅,可这都不算什么,最珍贵的是一个瓷片
-
大唐盛世的军事开拓:败薛延陀灭高昌助新罗一统
-
金一南再为毛主席发声:先有伟人后有伟业!
-
一物一故事丨房山区良乡六中石玉婷:后母戊鼎
-
揭秘戴季陶与三位日本女子的风流史
-
史上哪位贪官贪污了1686亿元?谁才是最大的“老虎”?
-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复原图吓人:复原图普通(幻想破灭)
-
缅怀!湘潭市民冒雪排队向毛主席铜像敬献鲜花
-
封神中,除了陆压的葫芦斩仙飞刀,谁的法宝还能“请宝贝转身”?
-
中国古代传统的六位军神:李靖上榜,第一杀敌百万成杀神
-
周恩来与中国步入国际政治舞台
-
曹爽与司马懿 曹魏皇权的衰亡
-
明朝宫廷选美百里挑一,还有一条严苛规定,令参选美女很辛苦
-
《天龙八部》“南慕容” 原型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
-
推进党史教育追寻红色印迹锤炼党性修养——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主题党日教育活动纪实(天津市河北区教师发展中心)
-
揭秘: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身边的“五大金刚”
-
吕布大战赵云视频 吕布大战赵云的结果是什么
-
古人真会将随身物品放入袖中吗,怎么能行走自如、保证东西不掉呢
-
巨鹿之战项羽多少人 项羽巨鹿之战只是吹嘘
-
古埃及人的头骨为什么这么长 古埃及人头骨长原因是什么
-
出狱战斗不停歇铁汉倒在黎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