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为什么叫正月,而很少叫一月?这一时期,中国人一年可以过四次年
原标题:正月为什么叫正月,而很少叫一月?这一时期,中国人一年可以过四次年
正月初一,在清明时期也称为“元旦”,元是开始的意思,旦是指太阳出地平线之时,即一日之始,元旦就是一年的开始,新年的第一天,辛亥革命之后,历法改为国际通用的西历,于是,公历的1月1日就成为了元旦,而传统的元旦则变成了春节。
(1912年1月1日,上海在庆祝民国改元)
在中国古代,正月初一其实是个政治节日,是人为定的,老百姓什么时候过年,涉及到奉正朔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来详细阐述一下这个问题。
正月初一的元旦朝贺仪式,在中国古代是非常隆重的,故宫有三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太和殿是当时北京城内最高的建筑,皇帝在太和殿举行的朝会,一般最为隆重,每年以元旦、冬至和万寿节(皇帝的生日)举行的朝会最为盛大,称为“大朝仪,此外,在每个月的朔望日,皇帝也会在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称为“常朝仪”,朔日是每个月的初一,这一天月球背向太阳的一面朝向地球,在夜空之中,看不到月亮;望日是每个月的十五,这一天夜空会出现满月。
(清朝在太和殿举行的盛大朝会)
正月初一的元旦朝贺仪式,之所以很隆重,是因为正月初一就是“正朔”,正月初一,即是一年的第一个月,也是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即朔日,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有一个名词叫做“正朔”,正朔其实就是正月初一,正指的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即正月,朔是指一个月的第一天,即朔日,正月初一就是“正朔”,正朔在中国古代是天子权力的象征,改朝换代之际,忠于哪个皇帝,也称奉何种正朔。
孔子也非常重视什么时候过年的问题,《春秋》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儒家“六经”之一,为孔子所编定,《春秋》的第一句话是:“元年春,王正月。”鲁隐公元年正月,鲁国并无大事,但却记了一下时间,写作:“元年春,王正月”,《春秋谷梁传》解释道:“元年春,王正月。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在《春秋》一书中,每到记载年初之事,必说:“某年春王正月”,“春”指的是一年的开始,所谓“岁之始也”,“王”是指周文王,而非鲁国君主,鲁国君主的爵位是公爵,不能称王,“王正月”即是大一统的意思,周正以子月(夏历十二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月,鲁国的一年之始,是周朝的正月,也就是说鲁国仍然奉周文王的正朔,忠于周天子,但是在鲁桓公当政期间,记载年初之事,并未用“某年春王正月”,而是称“某年春正月”,因为在孔子看来,鲁桓公是弑君而立,没有资格奉周天子的正朔。
(明朝人绘制的孔子画像)
每年的正月,都是一月,每个月的朔日都是初一,奉何种正朔有区别吗?为什么古人特别强调奉正朔呢?其实,在夏、商、周时期,正月的月份并不是固定的。
先秦时期,中国有六个版本的历法,称为“古六历”,分别是黄帝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和颛顼历。古六历都是阴阳合历,一个回归年都是365.25天,一个朔望月是29.53085106天,19年7闰,即日期都是相同的,与我们现在的农历(夏历)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主要是岁首不同,也就是正月所在的月份不同,通俗一点讲,就是过年的时间不一样。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就是一个回归年)
按照干支纪月法,一年的十二个月,分别是子月、丑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冬至所在的那个月为子月。
黄帝历、周历、鲁历皆以子月为正月,称为建子,也就是说在周代的时候,现在的农历的十一月初一,为元旦,是新年的开始,鲁国奉周朝为正朔,孔子就是在十一月初一过年,当然,周历当中的子月(夏历十一月),即是周历的正月(一月)了。
夏历以寅月为正月,称为建寅,寅月所在的那个月正好是在立春的前后,我们现在使用的即是夏历,以寅月为正月,所以是正月初一过年,过年的时候恰好在春天,因此也可以叫春节。但如果以子月、丑月为正月,就不能叫春节了,因为,十一月、十二月还是冬天。
(明朝宫廷正月十五热闹的景象)
殷历以丑月为正月,称为“建丑”,以丑月为正月,其实就是以冬至所在的那个月为岁终,以小寒、大寒所在的月份为岁首,商朝人是在夏历的十一月初一过年。
颛顼历以亥月为正月,称为“建亥”,以亥月为正月,其实就是以立冬所在的那个月份为正月,秦始皇至汉武帝年间,施行的是颛顼历,在夏历的十月初一过年。
周历本来是以子月为正月的,但是,进入到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力衰落了,群雄争霸,各诸侯国不再奉周朝的正朔了,一共出现了六个版本的历法,黄帝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和颛顼历。虽然,每年、每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但是元旦的时间不一样。如果我们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年当中在各个诸侯国之间游历的话,是真的可以过四个“春节”的,十月初一、十一月初一、十二月初一、一月初一都可以过年。
秦国直到秦武王时期还奉周朝的正朔,以子月为正月,到了秦昭王时期,开始使用颛顼历,以亥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也统一了历法,各个地方都实行颛顼历,秦朝人是在十月初一过年,立冬前后就过年,而农历的十月,其实天气还很暖和,是在秋季,秦人是在秋天过年,秦朝的正月初一不能称为“春节”,因为,这个月还是在秋季。
西汉建立以后,也沿用了颛顼历,以亥月为正月,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开始以寅月为正月,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使用《太初历》,以寅月正月,实行的是“夏正”,在此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正月就再也没有调整过了,一直以寅月为正月,所以,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也可以称之为“夏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生产)
西汉到了武帝时期,开始以寅月为正月,但是,人们依然习惯在十月初一过年,十月初一在汉代被称为“秦岁首”,秦岁首是一年当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汉代以后,民间仍然称十月初一日为“十月朔”,“十月朔”在中国古代的节日气氛,仅次于立冬日,在十月初一这一天,朝廷一般还会赐衣给大臣。
十月初一过年,实际上也更符合“年”的本意,“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年”在最早的时候其实写作“秊”,《说文解字》记载道:“秊,谷熟也。”过年的时候,正好是谷熟的时候,农历的十月是农作物大丰收的季节,正因为以亥月为正月更符合“年”的本意,所以,在西汉的很长一段时间以内,人们仍然习惯过“秦岁首”。
十月初一过年,虽然更符合“年”的本意,但是,人们却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庆祝节日,中国古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说法,每个季节,农民都有事要干,十月是秋收的季节,秋季并不是农闲季节,其实是与夏季、春季一样忙,秋收之后,在冬季还要平整土地、兴修水利,冬季也是狩猎的季节。
(雨水节气的前后)
那么一年当中,什么时候最闲呢?其实就是在立春和雨水的前后,中国古代的农民,一年四季都有农活要干,但是在每个季节交替的时候,会稍微闲一点,尤其是在冬天结束,春天刚刚要开始的时候最闲。立春、雨水的前后,刚好是一年当中最闲的时候,冬天与春天交替的一段时间,既不需要冬藏,也不需要春种,立春、雨水前后所在的月份刚好是寅月,建寅,以寅月为正月在后来的历史时期,之所以一直没有变化,其实也与建寅的合理性有关,立春和雨水前后所在的月份,是农闲季节,有利于人们庆祝节日,这就是在中国古代,过年一直从腊月初八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原因。
以寅月为正月,那么,正月初一恰好是在立春和雨水的前后,冬天即将结束,春天即将开始,因此称呼夏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是非常合适的。
相关文章
-
贾家哪位“爷”的妻妾最多?有人不输贾赦
-
解密王莽的“新”朝仅维持了十六年灭亡原因
-
作为一代高僧,玄慈方丈为何不愿承认自己是带头大哥?
-
除隋唐大运河之外,隋炀帝还有一项大工程,连考古专家都钦佩不已
-
当年毛主席的一句话,让他与上将军衔擦身而过,后来成为国家主席
-
金庸小说武功排名 金庸小说最难练的十大武功
-
开国将军谭冠三之子谭戎生为何在这场演讲中数度落泪?
-
魏晋南北朝战火流离,人民自顾不暇,为何中医儿科发展还那么快?
-
金兀术与岳飞究竟谁厉害?各有所长
-
成吉思汗之死:传说被西夏王妃咬掉生殖器而死是否属实?
-
公元1165年,辛弃疾去哪儿了
-
部首
-
为什么有些朝代永远也上不了电视?
-
魏忠贤之死:崇祯煤山自尽前为何厚葬魏忠贤?
-
结局最好的亡国之君曹奂简介,曹奂怎么死的?
-
程万军:明成祖朱棣创建内阁的真实目的
-
一生娶500多个老婆,生下800多个女子,他比任何皇帝都要幸福
-
年初四:迎灶神
-
古代刽子手为何一生都不会娶妻生子
-
最后的汉人封建政权,1662-1683年的明郑政权是什么样?
-
春秋战国时期,留下了5个谜团,它们是什么?直到现在也还没解开
-
想当年第一大将粟裕手下强将如云,这4员虎将更是勇猛
-
打败甄嬛获皇帝恩宠,淳儿哪里傻白甜?她1句话露出马脚
-
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听懂他们在说些什么吗?
-
如果地球上只有一男一女,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繁衍出77亿人?
-
春秋霸主楚庄王的无奈:人亡霸灭 国内纠纷不断
-
从“考试”到“科举”,科举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
关于成立“炎黄一家亲联谊会”的倡议
-
古代人都吃什么主食 简直让人大跌眼镜和现在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