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此人被吹得比俾斯麦更伟大,二战后却被第一个送上绞刑架

原标题:此人被吹得比俾斯麦更伟大,二战后却被第一个送上绞刑架

二战的德国有个十分特殊的人物,按理说,像戈林、戈培尔、希姆莱这样在当时能够一手遮天的实权人物,随便招惹一个都够难受的了,此人却毫不顾忌地同时招惹他们。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些联起手来几乎垄断了当时德国国家大权的人联起手来想要搞垮此人,后者不但毫发无损,反而地位愈发稳固,此人便是曾担任德国外交部长的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

里宾特洛甫在当时有着极特殊的地位,连希姆莱这样位高权重的人物递交给希特勒的一些建议,有时都会被权衡一番,对里宾特洛甫却几乎是言听计从。他被希特勒誉为“比俾斯麦更伟大的外交部长”,据说在觊觎捷克斯洛伐克的过程中,德国高层忌惮于英法集团的势力而犹豫不决,里宾特洛甫告诉元首,保证能让英国和法国置身事外,结果还真如他所说。这样乍一看,此人似乎是个手段高明的外交家,其实他不过是一个工于心计的流氓式政客。在此之前,里宾特洛甫是个卖酒的。

他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自幼接受了良好教育,1914年曾加入德军并在战时获得了中尉军衔;一战结束后曾在柏林负责对英国和法国等国的酒类出口。也正是如此,里宾特洛甫对这些西欧邻居们有着比较深的了解。1920年,里宾特洛甫傍上了本国酒业大亨的千金,一下子跻身上层社会;1925年,他又通过过继给拥有贵族头衔的姨妈的方式获得了贵族姓名前缀。由此不难出,里宾特洛甫是个十分擅长钻营的人,他的野心似乎也不小。

1932年5月1日,里宾特洛甫加入上升势头明显的纳粹党,他对希特勒展现出了极为强烈的忠诚,几乎是有求必应,甚至把自己位于郊区的豪宅都贡献出来作为纳粹召开秘密会议的场所。结果仅在短短一年里,他就成了希特勒的绝对心腹,不但晋升为党卫队上校,还成为德国国会议员,政治红利相当丰厚。

1934年,里宾特洛甫被任命为德国裁军事务代表驻国际联盟大使,正式步入德国外交界。仗着希特勒的青睐,他明目张胆地组建了“里宾特洛甫办公室”,目的就是为了与时任德国外交部长的康斯坦丁·冯·纽赖特对峙。值得一提的是,身为职业外交家的纽赖特也不是省油的灯,此人也是个比较激进的民族主义者,为将捷克人“日耳曼化”,曾提议用特殊手段摧毁捷克斯洛伐克的知识分子与精英阶层,遭致捷国人民强烈抗议,反对运动接二连三。希特勒于1941年9月27日的召见中指出纽赖特的手段“太过严厉”,不得不派出臭名昭著的莱因哈德·海德里希接管局势,镇压愈演愈烈的反抗运动。

里宾特洛甫初入外交界就敢同这样有手段的人物争权夺势,可见其野心之大,而他也将其狡猾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借助职权之便派人打探元首的生活规律、作息行程等,不断揣摩其性格爱好,把元首摸得一清二楚。据说,里宾特洛甫为了讨好上司,专门安排下属将希特勒的每一次讲话和会谈都整理成文档,然后再反复钻研如何隐蔽地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为了拍马屁,他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其实,里宾特洛甫的发迹也并非毫无理由;当时的希特勒完全没有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即便是想要发动对外侵略,也要看许多人物的脸色。他对外交部的许多主张本身就心存不满,里宾特洛甫的异军突起时机恰好。希特勒想要找一个绝对忠于自己的“代言人”,而里宾特洛甫一心想要充当马前卒,两者一拍即合;在希特勒的纵容下,里宾特洛甫办公室一步步蚕食着外交部的影响力与权势。

其实,里宾特洛甫也并非完全是庸才一个,他好歹也曾做过商人,最擅长如何在谈判桌上与对手讨价还价。1935年6月,里宾特洛甫赴伦敦就德国海军发展问题进行谈判,历史上著名的《英德海军协定》就诞生于此。根据协定,德国舰队总吨位允许达到英国的35%,这对此前而言已经是极大的突破了。次年11月,里宾特洛甫又在飞机上同日本代表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当时,德国外交部、国防部两位部长均强烈反对,希特勒却置若罔闻。里宾特洛甫助纣为虐,希特勒的侵略计划在一步步实现;1938年2月4日,他终于如愿当上了德国外交部长。

此后,里宾特洛甫更是看透了自己的上司,两人通力配合。1939年1月,里宾特洛甫在陪同希特勒会见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时,元首唱红脸,口口声声说希望和平解决问题,他却又在一旁唱黑脸,声称如果不按照德国的安排行事,“将会有不堪设想的后果”。1939年7月,在与意大利大使会晤时谈及德国同波兰就但泽地区的争议问题,里宾特洛甫大放厥词,称德国可以在48小时内攻下华沙,如果法国插手,德国将没有比这更高兴的,因为法国会被消灭;英国敢轻举妄动,这也将是大英帝国的末日;至于美国,“元首的一篇演说就足以将罗斯福打败。”

除此之外,里宾特洛甫不但用尽手段挑拨英法关系,还拼命地破坏苏联同英法集团的谈判。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之前,苏德两国虽然一直保持接触,但苏联方面的态度却十分冷落。直到8月17日晚,当苏联同英法的谈判陷入僵局后才同意了德国会晤的要求。8月22日,里宾特洛甫带着希特勒签字的全权证书与“不惜一切代价”的指示火速奔赴莫斯科。当时,德军高层普遍认为入侵计划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保证苏联中立。由此看来,里宾特洛甫又是“大功一件”。

实际上,德军在二战初期的犀利,与里宾特洛甫的阴险有着直接关系。就在入侵波兰前夜,里宾特洛甫以解决争议问题为由邀请英国大使进行会晤。他对后者提出的建议不屑一顾,反而不断强调德国提出的“16条建议”;结果,当双方还在为这些问题纠缠不休时,英国大使突然被告知“合理解决波兰问题”的时限已到,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闪击波兰,后者根本没有时间做出准备。在入侵苏联时,里宾特洛甫故技重施,当苏联驻德大使试图追究德国飞机闯入苏联领空的责任时,他虚张声势地说:“这不是现在应当纠结的问题。”就在此时,德军已经开入苏联境内了。

里宾特洛甫凭借心机与阴谋爬上高位,获得了元首的绝对信任,也变得十分膨胀。有资料记载,最初希特勒并不希望把英国变为敌人,而仅仅因为自己在英国上流社会中受到冷遇,里宾特洛甫煽风点火,声称“英德对立无法调和”,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国的侵略计划。他的恣意妄为同时也招致许多同僚不满,比如在与宣传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外交部经常故意发表意见相左的言论,招致戈培尔憎恨;就连希姆莱都感受到了来自里宾特洛甫的巨大威胁,不得不将其视为一个可怕的对手。

被逼急眼的戈林、戈培尔、希姆莱等人联手,想要共同将他挤出核心权力圈,然而每当一说他的坏话,希特勒就十分不悦,还会重复“里宾特洛甫比俾斯麦更伟大”的言论。有趣的是,即便如此,里宾特洛甫依旧没能被“收买”:二战末期,当得知在元首的政治遗嘱中并不能扮演重要角色,他随即生了异心;1945年4月,里宾特洛甫偷偷逃离柏林。

值得一提的是,外交官是拥有豁免权的,但里宾特洛甫根本就不算一位合格的外交家,更像是一名险恶的弄权者。他作恶太多,实在难以饶恕。这个“比俾斯麦更伟大的外交部长”不但毫无疑问地被判处死刑,还被第一个送上了绞刑架。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