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小伙严重偏科,“梦中”推出3900个公式,后来竟成一代数学大师
原标题:印度小伙严重偏科,“梦中”推出3900个公式,后来竟成一代数学大师
拉马努金于1887年生于印度的一个落寞的贵族家庭,祖上是印度著名的“婆罗门”家族中的分支。拉马努金的父亲在裁缝店打工,母亲在教堂唱圣歌。夫妻俩靠微薄的工资养活家里的五个孩子,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
童年时,拉马努金居住在姥姥家生活,那时的他没有玩伴。从小性格内向的他从不与外人交流,也养成了很多的怪癖。比如他从不与别人一起吃饭,总喜欢将食物拿到安静的地方自己享用,家里的东西他习惯性地摆放在墙角,不喜欢别人乱动。
1898年,10岁的拉马努金就读于贡伯戈讷姆的一所中学,在学校里,他第一次正式地接触到了数学。在数学方面,他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经常让老师挂在黑板前出丑。
有一次上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个命题,任何数除以它本身,都等于1,比如我手中有三块糖果,分给小明、小红、小丽三位同学,结果每人得到的是一块糖果。
拉马努金举手提问道:“老师,如果按照您的思路,您手中有0块糖果,再分给0个人,结果还是一块吗?”
老师立即替自己圆场,说道:“当然,这个命题中不包括0的情况。”
拉马努金在学校里总是独来独往,没人愿意跟他玩。他只能沉浸在数学的海洋中,对数学中的几何尤其感兴趣。
他整整用了五年,将《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概要》这本书中的上千个公式全部推导完,留下的是几百本的草稿。这五年中,他几乎掌握了数学中所有的基本的公式。这几千个公式,便是他以后研究高等数学的基础。
高中毕业后,拉马努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印度著名的贡伯戈纳姆学院。高中时,因为每天的课程时间均匀,所以拉马努金并没有太偏科。到了大学,他果断地放弃了其他学科,全心扎根在数学上。这也导致了他其他学科都不及格,被学校开除。
一年后,拉马努金又参加高考,考上了马德拉斯的帕凯亚帕学院。他依然只对数学感兴趣,其他学科连看都不看。很快,他又一次被赶出了大学的校门。
被学校劝退后,拉马努金步入社会。因为是家中的长子,经济的压力一下子落在他的肩上,他只能硬着头皮去找工作。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拉马努金遇到了一位贵人。此人叫拉奥,是一名官员,同时又是个富豪。机缘巧合的是,拉奥也是一位数学迷,他很欣赏拉马努金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并鼓励他继续研究数学,而不是找其他工作。
拉奥承诺每月给拉马努金1000卢比,作为他的生活费,这些钱足够让他专心研究数学。
然而,拉马努金婉拒了拉奥的资助,因为他不喜欢接受别人的施舍。他也没有找工作,而是整日在家中埋头苦干,研究数学。
1911年,24岁的他发表了人生中的第一篇论文,论文的题目是《关于伯努利数的一些性质》。后来他又陆续发表了14个关于圆周率计算的公式。他虽然发表了很多篇论文,但当时印度国内的整体数学水平很低,根本没有人关注到他的研究成果。
几年后,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将信件寄给了剑桥大学教授哈代,哈代收到的只是拉马努金所研究出的公式和命题,并没有证明的过程。
哈代看完这些公式也是一头雾水,只能找到英国另一位数学家李特尔伍德交流。李特尔伍德经过仔细研究,认为拉马努金是一个难得的数学天才,因为这些公式有一个自己曾经论证过。
哈代急忙给拉马努金回信,希望他到英国来一起研究数学。
1914年,拉马努金顶着家族的压力,只身来到剑桥大学。拉马努金从未接受过高等教育,在数学的研究上,他的算法非常杂乱,缺少严谨性,这样的研究成果就算发表了也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而哈代正是剑桥大学的教授,对于数学,他有着扎实的功底和严谨的算法,可以帮助拉马努金将其算法规范化。而哈代所缺少的是创新,因为多年的研究,他的思想慢慢禁锢了,拉马努金则可以为他带来新的灵感。
哈代也曾坦言:“如果拉马努金从小一直接受正归的数学教育,他在数学上的造诣将远远超过我。”
在哈代的指导下,拉马努金一共发表了28篇重要论文。论文一经发表,得到了世界数学界的高度赞誉!英国数学家给拉马努金的评价是:拉马努金推导的公式,将带领世界数学前进一百年。
为了表彰拉马努金,剑桥大学破格聘请他为数学院的院士,他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此荣誉的印度人。
拉马努金一生中共推导出3900个数学公式和命题,为后世的数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却说:“这些公式都是在‘做梦’时,女神娜玛卡尔给予我的启示,早上醒来,我回忆梦中的启示,就撰写出了这些公式和命题。”
拉马努金是一个素食主义者,由于营养跟不上,加之工作上过度劳累,他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这种病在当时并不好治愈。由于长期住院,拉马努金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患上了轻度抑郁症。
1920年4月,对数学仍然依依不舍的他告别了人世间,33岁的数学巨星就此陨落。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杜月笙爱女:在外漂泊半生,71岁回上海老宅,发现门匾中有惊喜故事大观
“邻居三不要,亲戚三不交”是什么意思?老祖宗的忠告,你应该知道历史传奇
特种小队执行任务时神秘消失,归来后竟击毙倭寇数万人!阅点小说
涪陵榨菜:躲过“酸菜劫”,陷入“钠”争议AI财经社
激光雷达2022:在风口、泡沫和希望中行走财经杂志
摆谱?莫里森拒见中国大使,又甩锅中国观察者网
让虎皮兰冒新芽,抓紧做4件事,新叶长满盆阅客生活
相关文章
-
甘肃馆藏精品丨镶骨珠骨簪
-
亚洲最好战国家,史上打过数百仗,每次都打赢,如今周边全是敌人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用四百多万军队的死亡,拉开苏德战争的序幕
-
被困三年,弹尽粮绝,女子从城上抛下一头猪,敌人看到立马撤军
-
宜家在巴黎市中心开店
-
我理解中国为何反应强烈,事件太失常
-
这个北欧小国看似很弱,却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前苏联,如何做到的
-
德国高层为何放弃围攻英国,而是转向进攻非常强悍的苏联?
-
刘胜墓中出土53颗金豆,京城的专家说:我发现墓主的一个秘密
-
沙特为何要全面推广汉语?其实从唐朝时期就仰慕中国文化
-
1969年勃列日涅夫为何没敢揿动打击中国的核按钮?
-
日本人为何说:罗斯福下套让他们偷袭珍珠港?这三个疑点确实可疑
-
伟大属于罗马?这个皇帝给蛮族上贡,被俘后跪着为奴,死后被剥皮
-
二战老兵揭日军活体解剖暴行
-
郭靖晚年的武功之高,为何连百年修为的张三丰都自愧不如?
-
努力发展与前进中的常德不锈钢加工行业
-
南海发现一南宋沉船,花3亿打捞出14万件文物,专家:价值超千亿
-
在商丘这座古园里,可以“穿越时空”3000年!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词作者麻扶摇逝世
-
如此逼真的苏联红军进攻场面,竟然不是现场照片
-
藏品鉴赏|新石器/王之物/玉斧
-
军队的形成—炎帝姜克
-
荷兰王后:人高马大衣品好,珠宝不比英女王少,“洞洞裙”惹争议
-
【今日历史】11月17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皖南花鼓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二)
-
明朝初期,广东设省时有十三府一州,各为哪里?
-
剧中那些出众的风尘女子,不搔首弄姿,照样能惊艳卓绝
-
张三丰见到张无忌的武功后,为何第一个联想到了郭靖而非杨过?
-
紫禁城防贼人挖地道,传说用“满天红”地基,专家说:我给你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