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早年受贪官之苦,当了皇帝恨贪官,治贪手段令人毛骨悚然
原标题:朱元璋早年受贪官之苦,当了皇帝恨贪官,治贪手段令人毛骨悚然
文/傅华轩
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平民出身,也可以说是苦大仇深,逃过荒,要过饭,后来实在饿坏了,还当过和尚。劳苦大众最恨的就是官吏的贪腐和欺压百姓。朱元璋虽然当了皇帝,但是,他成长的根系在民间,幼年少年时期的耳闻目睹,刻骨铭心。所以朱元璋当了皇帝,必然对官员的管理既严格又苛刻,
朱元璋设立了巡检司和锦衣卫,这个锦衣卫是专门负责监视百官的动静的,是朱元璋接触到底层的神经末梢。有多严格呢,就连乱纷纷的大街上,也满布锦衣卫。这样,吏民的一言一行都会及时向皇帝反馈,官员们的蛛丝马迹逃不过皇帝的眼线。
一次,博士钱宰散朝下班回家,这位老兄不知那根神经线颤动了,在路上信口吟诗一首:
四鼓咚咚起着衣,
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
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分明是在发牢骚,表达了“不想上班”的懒惰情绪。
吟完了诗,他又似乎在摇头晃脑地哼着小曲。
第二天上朝,大事报奏审议完毕,临到要退朝了,朱元璋忽然对钱宰说:“昨天你作的诗不错啊!不过我可未‘嫌’你迟哟,这样吧,把诗中的‘嫌’字改作‘忧’字怎么样啊?”
钱宰一听,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连忙跪下频频叩头。这天正好赶上朱元璋心情好,没有追究他的罪责,钱宰也算是大幸,没有惹祸上身。
再有一例,吏部尚书吴琳告老还乡。吴琳已是年老体衰,耳聋眼花,难做大事了,但朱元璋还是不放心,常派锦衣卫去监视他。一天,身穿便衣的锦衣卫到了吴尚书的老家,向田间插秧的一个老农夫问道:“老大爷,您这里可有个退了休在家养老的吴尚书?”只见那老人仰起脸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睁开浑浊的双眼,端详了半天来人,然后拱手答道:“老朽乃吴琳便是。”哦,是这样,几个锦衣卫和老人聊了起来,聊了一会天,起身告辞。吴尚书看着来人的背影,摇了摇头,眯上眼睛笑了。朱元璋得到了这一消息,知道吴琳并无异志,十分高兴,随即派人送去了大批金银,奖赏了吴琳。
大学士宋濂是著名的学者,又是皇子们的老师,对朱元璋可谓赤胆忠心,但朱元璋还不放心,经常派便衣锦衣卫监视。
一天,宋濂在家请客,便衣锦衣卫竟把赴宴人的人数人名,乃至菜肴的详细菜单报给了朱元璋。第二天上朝,朱元璋对宋濂说,“昨天请客了,都有谁啊?吃的什么美味佳肴?”宋濂先是一惊,然后把所请客人和菜肴情况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听后十分满意地说:“宋学士所说皆实,没有骗我!”随手把人名单和菜单递给宋濂,宋濂心里五味杂陈。
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他在家生闷气,脸上阴云密布,一声不吭,妻妾和佣人们都躲的远远的。便衣锦衣卫(也就是特务)认为,这个家伙有可能是对皇上不满,就偷偷地把他生气的样子画了下来,交给了朱元璋。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宋讷,昨天在家为何不高兴生闷气?”宋讷听后浑身一抖,跪倒在地,如实做了解释,朱元璋知道了他生闷气与朝事无关,才不追究。宋讷壮了壮胆子,抬头问皇帝,“万岁,您真是太神了,怎么知道我昨天生闷气?”,朱元璋随手就把那张画像拿出来给他看,宋讷见到惟妙惟肖的画像,差点被惊倒在地。
就这样,朱元璋掌握了臣下的一言一行,臣下深恐动辄得咎,那里敢有不法行为!
朱元璋对贪官的打击,就一个字“狠”。
狠到什么程度?令人毛骨肃然!
朱元璋对于贪污的严厉程度可谓是空前的!对于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直接判死刑,他下的圣旨中写道:“凡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待。”
六十两银子是多少呢?按照明朝当时的经济情况,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现在的200块钱,六十两银子相当于现在12000块钱,这家伙够厉害的,也就是贪污如今低薪白领们的一个月工资,就是掉脑袋的罪啊。
朱元璋是如惩罚贪官的呢?那些挑断手筋、脚筋,削膝盖挖肚皮等等都是小菜一碟而已,朱元璋发明了“剥皮实草”刑法,就是把贪官活着剥皮,然后,就着肉皮刚剥下来,还有弹性,在皮囊内填充稻草支撑起来,晾干后,把人皮放到官员的公堂桌座旁,时刻警示:如果你贪污腐败,这个“臭皮囊”就是你的下场!
相关文章
-
这个国庆长假不无聊,12部国产高分纪录片推荐
-
川汇消防红门广播!(第二期)
-
党史小故事|我军历史上第一次阅兵毛泽东曾提议另设假会场
-
荀攸是谁的谋士:曹操(曾献计水淹下邳活捉吕布)
-
1949年1月31日,北平无战事
-
你知道“柏”姓是怎么来的吗?
-
艾沃克龙:印度小型杂食性恐龙(长1米/距今2.2亿年前)
-
农村13种铜制日用品老物件,70后都很少见,你认识几种你家还有吗
-
“生在那个时代,我会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民进党前主席聊政治(上)
-
西域秘史:揭秘楼兰变成废墟的未解之谜
-
缙云甲龙:早期唯一带尾锤的甲龙(宽达45厘米)
-
我们从何时开始自称“汉族”?之前还有一个霸气的称呼,流传至今
-
唐伯虎追求自由生活 唐伯虎活了多少岁?
-
诸葛亮的三个经典故事(三顾茅庐、初出茅庐、如鱼得水)
-
好心办坏事,隋文帝的瞎折腾为隋朝灭亡埋下祸根?
-
梁山上最没用的三个好汉,前面两个死得很惨,最后一个却当了大官
-
宋江一心招安究竟为何,除了个人因素外还有何隐情?
-
《独孤天下》中曼陀为什么好命?反派却屡次胜利,答案在性格里
-
没人觉得明朝历史很诡异吗:诡异又伟大(历史评价极高)
-
东北野战军十二个纵队司令员,都是谁,他们都是什么军衔
-
这帮土匪太猖狂了,暗杀了当地官员,还想暗杀他,结果被大炮轰了
-
程万军:好好先生汪广洋怎也难逃一死
-
慈禧在弥留之际留下的3道遗诏,最后一条亡国,前两条就是打脸
-
【漳路党建】庚续红色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
岳飞是否有谋反之心?只会打仗不会揣摩皇帝的心思
-
许世友说一不二,唯有一部属敢顶嘴,许大将军从不生气
-
马王堆汉墓2件陪葬品,象征着身份和地位,专家:辛追生活太奢侈
-
结局最好的亡国之君曹奂简介,曹奂怎么死的?
-
古代手握重兵率军戍边的边将,为什么在宋朝以后就很少起兵造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