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德军十分头痛的军队,隆美尔不惜下令:抓到就地枪决!
原标题:曾令德军十分头痛的军队,隆美尔不惜下令:抓到就地枪决!
阿拉伯半岛的夏天,无情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不过相比起太阳,子弹和炮火更让一群英国士兵们感到难受。这是1972年的7月,9名来自英国的士兵在阿曼的莫百特陷入了游击队的包围。与他们一起奋战的还有不到70名当地的士兵。但这不过是对面的零头,毕竟他们的敌人足足将近300人。
面对敌袭,英军士兵早已呼叫了支援,却因这里远离后方阵地,他们只能先占据地形抵抗。此时的这个中东小镇,迫击炮隆隆作响,带来阵阵烟尘。在这翻滚的尘埃下,英军士兵和盟友们借助简陋的掩体,射击冲过来的敌军。很快,这只小队就打光了弹药。
幸运的是,空中支援在千钧一发之际终于赶到。在猛烈地空袭中,敌军悻悻而退。这支英军在面对将近一个营的敌军的进攻下,最终仅有两人不幸牺牲。种种迹象,向我们展示了这支英军小队的过人之处。
▲驻莫百特英军旧照
这支部队,其实是一支特种作战小队,他们隶属于大名鼎鼎的英国顶级特种部队:SAS特种空勤团。
一、突击:打败北非的纳粹!
早在二战时期,SAS就有雏形。那时,英军正在北非战场和德军交战。
面对严峻的战场形势,一名叫大卫·斯特林的空降兵军官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把过去承担突击任务的连或营级部队,拆分成更小规模的小组。这样,突击行动可以更隐蔽,也可以对更多目标进行突袭。
▲在北非行动的SAS
很快,他的想法得到了他上司的认可,SAS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成建制的特种作战部队。为了迷惑德军,它的对外称号是"第一特种空勤团"。但实际上,在成立之初,他们与空勤作战并没有多大联系。
斯特林发现空降作战目标太大,很容易被敌军发现。于是,他将军用的越野吉普车加以利用,然后带领突击队员乘着这种改装过的吉普车,在北非茫茫沙海中穿梭。他们潜入德军后方,炸毁机场、截断他们的补给运输、骚扰和偷袭德军的驻军,使得德军头痛不已。隆美尔甚至下令:抓到SAS的成员,就地枪决。
当然,隆美尔最终没能如愿。在SAS等部队的不懈努力与配合作战之下,蒙哥马利成功将轴心国赶出了北非。开罗的警报解除,德军两面包抄高加索油田的计划彻底破产,而后2年,纳粹也迎来了自己的末日。
二、重振:半小时后继续看球赛!
战后,SAS曾一度被解散。而战后的英国,国际地位也日渐衰落,许多曾属于其势力范围的地区都爆发冲突。因此不久后,英国政府就又发现:面对这种困境,他们依然需要像SAS这样便于部署的精英部队。
于是,在1947年时,英军受命重新组建这一支战功赫赫的部队。新组建的SAS共有三个团,分别是第21、22和23团,其中第22团是最精锐的力量。
▲战后重新组建的SAS第二十二团
随后,SAS部队陆续被派往这些地方进行军事行动。马来亚、阿曼、婆罗洲、爱尔兰,SAS每到一个地方,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能完美收关。
随着英国国际地位的改变,SAS也慢慢转变为反恐特种作战部队。他们依靠过去丰富的作战经验,发明了许多实用的战术。其中,最能显现他们强大作战能力的一次任务,就是1980年的伊朗使馆人质事件。
▲该事件结束后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同队员合影
1980年4月30日,六个来自伊朗的武装分子进入伦敦伊朗大使馆,劫持了26人,并要求英国释放在伊朗的阿拉伯囚犯。英国警方和他们对峙了六天,但谈判和交流都毫无进展。劫持者失去耐心,杀死了一名人质并把他的尸体抛出使馆。这一举动惹恼了英方,撒切尔夫人不得不下令SAS前去解救人质。
5月5日19点07分,正在观看一场斯诺克台球比赛的SAS士兵接到了命令。他们迅速来到使馆外围,做好行动准备。
19点23分,行动开始。按照计划,三个突击小组分别从后面、正面和天台进攻使馆的一、二、三楼。当突击队员进入使馆后,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火。劫持者一边还击,一边试图枪毙人质,还有的试图混在人质队伍中离开的。所幸的是,他们都失败了。
19点50分,五名武装分子被打死,人质得到安全转移,仅剩的一名武装分子也很快就被抓获。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营救行动只用了十七分钟。8点10分,SAS士兵回到驻地,还不忘问:"刚才的比赛谁赢了?"仿佛他们不是去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营救行动,而只是出去散步了两圈。其对反恐作战得心应手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三、从精英中诞生
经过这一次营救行动,空勤团名声大噪。许多英国年轻人都把这支部队视为超级英雄,申请表格如纸片一般飞进空勤团的办公室。但是SAS可不是那么容易进入的,不论报名者出身如何,SAS都不会轻易为其开门。该部队每两年招收一次新人,这些新人只能是来自其他部队的志愿者,而且必须是最优秀的士兵。他们经过严格的挑选和残酷的训练,才能够称为一名合格的SAS队员。
▲SAS的野外训练宣传图
但即使是很优秀的士兵,想要加入SAS也不是容易的事。它的人数规模大致控制在九百人左右,因此每次招纳新人时,名额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也正是这激烈的淘汰制,使得SAS能够得到全英国最为优秀的士兵,从而维持自己作为全世界顶尖精锐特种部队的地位。
千磨万击、百炼成钢。SAS从战火中诞生,也在无数历练中成长。这充分说明,一支军队要保持高战斗力力,就必须在平时的训练中严格要求。正如我们常说的: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相关文章
-
扬州大明寺《重修平山堂记》与清末民初旌德旅扬绅商的活动(二)
-
强取胜于苦耕:以成吉思汗为首的游牧民族,为何喜欢发动战争?
-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为何中国志愿军全部撤回?其中有何难言之隐
-
晶报快评|让世界期待一个令人向往的崭新宝安
-
在人类最古老的酿酒中心,能喝到什么样的葡萄酒?
-
《沙丘》故事缘起:帕迪沙皇帝为什么非要除掉厄崔迪家族?
-
世界上最逗的国家,80名士兵去打仗,战争结束回来一数:81人?
-
日本侵华终结“黄金十年”
-
现代海战启示录: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的海军较量
-
150师反击战中做了何事?事后军长被撤职,部队番号被取消
-
努力发展与前进中的常德不锈钢加工行业
-
俄罗斯最鸡肋的领土,最后一位岛民被北极熊咬死,美强烈要求收回
-
甄嬛两次倚梅园祈福,从单纯美好到充满心机,你注意这些细节了吗
-
为什么FBI曾怀疑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是前苏联间谍?
-
国家大剧院复排新制作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王沪宁出席观看
-
德国元帅隆美尔最辉煌的卡扎拉会战
-
史上负责搞笑的军队:三十多万的意大利军队,攻不下五万人的法军
-
阿富汗一代枭雄,娶了本拉登之女,身份神秘,外人只知他是独眼龙
-
悬棺之谜:这是何人所为?真有诸葛亮的“兵书宝剑”吗?
-
二战时欧洲男人的无耻战时得不到的女人战后想方设法毁灭
-
南京大屠杀的凶手,2年后离开中国时,3句话重新认识中国人
-
藩镇割据:大一统史观下的插曲
-
二战后苏联是怎么对待日本战俘的 四个办法一个比一个狠
-
河北农村有一口枯井,夜间总是传出怪声,专家:下面埋着皇帝!
-
历史上德国曾经制造出航母,技术从日本引进,可惜最后没派上用场
-
他曾拯救数千万人性命,还荣获诺贝尔奖,只因一个举动化身恶魔
-
《因法之名》如果陈谦和没有隐藏指纹,许志逸恐怕还是会含冤入狱
-
她曾是埃及最有权势的王后,征服无数男人,最后却死在了毒蛇嘴下
-
盖棺无定论、改葬惹争议:佛朗哥的政治遗产仍在割裂西班牙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