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是怎么对待日本战俘的 四个办法一个比一个狠
原标题:二战后苏联是怎么对待日本战俘的 四个办法一个比一个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和日本虽然分别属于同盟国和轴心国,是敌对国家,可他们在很长的时间内并没有宣战,甚至还签订了《互不侵犯友好条约》,明确规定“双方承诺双方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互相尊重对方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但是,当“二战”进入尾声之际,苏联人“该出手时就出手”,于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派出150万军队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在4000多公里的战线上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
曾号称“皇军之花”的关东军,在苏军的打击下,顷刻间灰飞烟灭。据统计,关东军被击毙8.3万人,被俘59.4万人。战后,余下的近60万关东军官兵并没有在中国东北地区就地接受改造,也没有被迅速被遣送返回日本,而是被苏军象战利品一样送到西伯利亚从事强制劳动。
为什么苏联要将日军俘虏送往西伯利亚?
一个很大的现实考量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几乎将所有能够搜罗的劳动力送到战线保家卫国,甚至包括妇女和青少年。这就导致在战后,苏联出现了极度匮乏劳动力的现象。于是,苏联将这些日军俘虏送到西伯利亚战俘营充当苦力,来为苏联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劳动力。
“二战”中,战争给苏联制造了巨大的灾难,让苏联经济陷于崩溃。让日军俘虏以充当苦力的形式弥补他们制造的孽障,苏联当局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战俘被用来干重体力活,下矿井、伐木、搞建筑、铺公路,种种劳动当作是对战争期间苏联所遭受的损失的一种补偿。”“而且使用战俘只须提供最低水平的食宿生活条件,无需苏联政府太多的投入,就能迅速启动被战争摧毁的工业、能源、交通等国民经济重要部门………”
在遥远的西伯利亚,苏联是怎么对待日本战俘的呢?有四个办法。
一是寒冷。西伯利亚地区是世界上除了南北两极之外最寒冷的地区之一。这里天寒地冻,以至于许多地方不生长任何生物。日军战俘缺乏足够的御寒物品(那时候就连苏联人都缺衣少食,更何况日本战俘)。所以,许多日军战俘死于寒冷。
二是饥饿。当时,苏联的物资极度匮乏,特别是食品。当时,苏联许多民众生活都极度困难,更别说这些日军战俘了。于是,日军战俘又饿死了一批。
三是劳累。日军战俘被送到西伯利亚地区,不是度假,而是下苦力的。日军战俘整日劳作,几乎谈不上休息,被累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四是处决。对于不听从管教,或者偷懒的日军战俘,苏联的办法简单粗暴:开枪处决。
随着经济的改善和国际政策的调整,苏联政府也会不定期遣返一部分日军俘虏。最终,苏联军队陆续遣送了30万日军战俘回到日本。这就说,近60万日军战俘中,差不多有一半30万人,长眠于那遥远而寒冷的西伯利亚战俘营。
相关文章
-
军神巴顿,让他自豪的不是血战沙场的骄人战绩,而是奥运会成绩
-
他既是开国少将,也是上将,还是另一位中将的机枪手
-
拯救过世界的小人物:他是有史以来救人最多的医生
-
纳粹的“生命之泉”计划是什么?为什么制定这个计划?
-
权力之争《兵法三国》更新国家系统
-
远东失地还能不能要回来了?俄罗斯是怎么看待这段旧账的
-
他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始作俑者,后因权力凌驾于天皇之上而被暗杀
-
王熙凤对平儿一个不好,平儿就对她三个坏,这对主仆的感情太塑料
-
哥哥是大将,弟弟是元帅,但没有人喜欢他们哥俩儿
-
中国最古老的木塔,曾受200发炮弹不倒,却因后人不当修缮致使大幅度倾斜
-
[图文]新中国首次授衔中唯一的外国将军:洪水将军是位传奇人物
-
在火车上作案的连环强奸杀人犯曾两次脱逃终极目标是当红女星
-
扼杀苏州河:惨遭明朝国策圈禁的中世纪上海
-
长子被德军俘获后,斯大林为何坐视不救,还要逮捕、审讯儿媳?
-
“黄泉路”原来真实存在?已被禁止进出,专家至今也无法解释
-
古代人生意经:以价低取胜,海外贸易萌芽期,诚信是立商之本
-
奇石园里话“宣石”
-
今天,这两条热搜令人愤怒心痛
-
德国放弃强渡英国令德粉扼腕叹息,希特勒无奈:你以为我不想吗?
-
周六荐书|历史与记忆中的第三帝国
-
双向努力邓氏桅杆保护有行动
-
中越战争,为何许世友要血洗凉山?看看被越军俘虏的我军战士的下场,就知道了
-
身为日本天皇,却成四大怨灵之首,并诅咒皇统断绝
-
刺杀金日成:朝鲜战场上的间谍战 远东布点
-
现在的伊拉克人民怨恨美国吗?看看如今的现状,就知道了
-
族内婚制度:古代大伊朗的特殊祆教文化
-
凡尔登之战,新兵乱开一炮,竟引爆德军炮弹仓,瞬间扭转整个战局
-
袁世凯之后中国还有皇帝,50岁老汉在深山称帝,后宫数量达55个
-
抗美援朝时期,他是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也是黄继光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