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元帅隆美尔最辉煌的卡扎拉会战
隆美尔
卡扎拉会战是隆美尔运用克劳塞维茨"进攻力学"理论的典范。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他做出了一生中"最为大胆"的决定,击溃了英国著名的第8集团军。从此,他声名鹊起,为世人所瞩目。
会战背景
1941年底至1942年初,希特勒加强了在地中海的海空力量,德第2航空队开始对英军在地中海的海空基地马耳他进行狂轰滥炸,德意海军在地中海积极打击英国海军及其运输船,由意大利开往的黎波里的运输船可以畅通无阻地驶过地中海了。1942年1月5日,9艘商船在的黎波里安全靠岸,给隆美尔卸下了50多辆坦克和2000吨燃油,使德意非洲军的坦克很快增加到了150多辆。得到这些增援后,隆美尔悄悄地进行着反攻准备,他对自己的计划秘而不宣,使意大利人和英国人都以为他准备继续撤退。21日8点30分,隆美尔命令非洲装甲集团军发起进攻。英军战线拉得过长,遭到突然打击,只得匆忙应战,英第1装甲师在第一次交锋中就损失了半数以上的坦克。25日,隆美尔攻占了姆苏斯。这时,英军指挥系统陷入混乱,指挥官们正在没完没了的争吵。接着,隆美尔佯装进攻迈吉利,当英军兵力被吸引到迈吉利时,隆美尔却猛攻班加西。29日,班加西再次易主,隆美尔缴获大批战利品。英军第8集团军司令里奇被迫放弃了迈吉利,退守卡扎拉防线。在随后三个多月中,德意联军与英军双方战线大致稳定在卡扎拉防线上。双方都在加强力量,积极准备向对方进攻。
战前双方态势
卡扎拉防线位于托布鲁克以西75公里的地域,是英军利比亚防线的最前沿。它北起海岸附近的卡扎拉南至沙漠中的比尔哈希姆,绵亘80公里,由一系列要塞、大量的野战工事、大片的布雷区组成,具有相当的防御纵深。英军第8集团军下辖两个军:第13军和第30军,第13军负责卡扎拉南部的防御,第30军负责卡扎拉北部的防御。防线的北端由南非第1师防守,南端筑有要塞,由自由法国第1旅防守,外围布有厚密的雷阵。由防线的中央西迪哈夫塔向后延伸10多公里是"骑士桥",也是一个坚固的要塞,由英军1个旅防守。再往东是阿德姆"盒子",由印度部队防守。防线的后方是由机动能力强的装甲和摩托化部队组成的强大预备队。托布鲁克是整个防线的补给基地。隆美尔在谈到卡扎拉防线时写道,"所有的要塞都拥有强大的炮兵、步兵和装甲部队及充足的弹药。整个防线的构筑显示出优良的技巧和高超的技术水准。所有阵地和要塞均符合现代战争的要求……埋设的地雷总数达100万颗……"然而英军部署也存在明显的缺陷。此部署主要是为了一旦准备充分后向西发起进攻,而不是为了坐待隆美尔的进攻。另外,他们在贝勒哈迈德建立了前进基地和铁路终端站,这是一个很容易受到德军翼侧包抄的明显目标,那里堆积如山的物资需要掩护,使得英军指挥官顾虑重重,作战时不敢随意调动部队,其机械化部队的威力便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会战开始前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隆美尔以3个德国师和6个意大利师对6个英国师(2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加强旅和2个"集团军"直属坦克旅。不过5个意军步兵师有4个是非摩托化的,在即将开始的机动战中发挥不了多大作用,而英军步兵师已几乎全部摩托化。经补充后,隆美尔拥有560辆坦克,其中230辆是过时和不顶用的意大利坦克;除掉30辆在修理中的坦克和20辆刚运抵的黎波里的坦克外,再无任何后备坦克;560辆坦克中包括19辆3型(J)特种坦克,装有50毫米反坦克炮一门。得到加强的英军有849辆坦克,还有420辆可派来增援的坦克。849辆坦克中有近400辆新近装备的美制"格兰特"式坦克,该坦克装有一门75毫米坦克炮,装甲厚度和主炮穿透能力均优于德国3型(J)特种坦克。英军在坦克数量方面处于3︰1的优势,在火炮数量方面处于3︰2的优势,特别是反坦克炮方面,英国新装备的57毫米反坦克炮质量优于德军的50毫米反坦克炮。在空军方面,双方的力量比其他任何一次战役都接近平衡。更准确点说,隆美尔略占优势。德意方面拥有704架飞机,英军方面拥有近600架飞机。德意军共9万人,英军10万人。
隆美尔的"进攻力学"
面对英军的防线,隆美尔一直在思考着最佳作战方案。他重新改编了自己的装甲集团军,谨小慎微地避免向敌人暴露企图,使对方摸不清他究竟是在加强防御还是在准备一次新的进攻。由于英军沿着防线,自与大海毗邻的卡扎拉一直到比尔哈希姆,已埋下了一百万枚地雷,隆美尔感到震惊和沮丧。因为英军的这条防线恰好切断了所有理想的沙漠小道,使得隆美尔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他既不能直接发起正面进攻,也不能做漫长的迂回运动以越过比尔哈希姆尽头的沙漠。
隆美尔思来想去,克劳塞维茨著名的"进攻力学理论"浮上了脑海。进攻力学,也称"杠杆"战术。这种战术的核心内容是正面佯攻敌人,而将主力迂回到被攻击方的后方或一侧,给敌人以致命打击。为什么称为"杠杆"战术呢?可以这样理解,同样的力,作用力臂不同,产生的力矩的大小也不同。假如把整个战场看作是一个力臂的话,以进攻某个山头为例,从正面进攻这是一个力点,从山的一侧进攻或从背后进攻都是一个力点。一个战场分三个力点,正面、一侧和后方,如果把兵力全部配置在正面,就好比把力用在杠杆贴近支点上一样,对作战战斗力发挥得很小。可是如果把一部分兵力从正面移置敌人的一侧或后方进行迂回,那么所发挥的力就不一样了。对于敌人而言,因为后路被堵死了,就很可能陷入完全无法退却的困境,从而丧失了他原有的优势。
于是,隆美尔制定了一个极为冒险的作战计划:以一部兵力佯攻英军正面,拖住英军主力;集中全部装甲部队从卡扎拉防线南翼实施突破,然后北上机动到英军防线背后,这样可以切断英军机动部队与其一线部队之间的联系,从防线背后进行突破。其具体部署是:由4个意大利步兵师于进攻当天下午2点对卡扎拉防线北部发起进攻,并插入敌方阵地约20公里处,随后由德军一个坦克营和一支由缴获坦克装备的部队发起坦克进攻。目的是将英军装甲部队吸引过来。至黄昏时德军坦克营便撤出战斗加入主力向南的迂回行动。由非洲军的第15和第21装甲师、意军第20军的阿雷艾特装甲师、的里雅斯特装甲师及德军第90轻装师构成的主力部队于进攻之日当晚9点出发,向南运动到进攻出发阵地,次日4点30分在卡扎拉防线南端发起进攻。突破后即向托布鲁克方向攻击前进,截断英装甲部队退往托布鲁克的后路。
隆美尔曾对他的将领讲过这么一句话,他说,这次做战的关键必须造成我们不是向南进行一侧包围,而是向北实施正面突破这种假象,只要这种假象没有被英国人识破,我的"杠杆"就能撬动敌人的坚固防线,歼灭他。这是隆美尔一生中"最为大胆"的决定。许多德意军官提醒隆美尔:"你这是拿自己的全部荣誉去冒险!"因为一旦迂回突破失利,德意联军将全线失败。他的参谋长阿尔曼雷德•高斯于1957年写道:"他让军团的全部坦克迂回到南端。这种进行翼侧包围的决定是十分大胆和罕见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隆美尔自己的后勤补给线也必须从那个侧翼绕道而行。如果他的这次战斗失利,他将面临失去整个非洲的危险。"
会战经过英军最初计划于1942年5月中旬发动进攻,但由于隆美尔装甲集团军的实力明显增强,英国军方认为尚不具备发动进攻所必须的强大优势,遂决定把进攻推迟到6月中旬。这是个致命的决定。
隆美尔决定抢先动手。1942年5月26日下午2时,4个意大利步兵师对卡扎拉防线发起正面进攻,一个德国坦克营开着大汽车,汽车后面拖着砍倒的大树,在沙漠上兜圈子,卷起了滚滚沙尘,以迷惑英军。英军果然上当了,他们误认为,德意联军主力将从卡扎拉防线的北端(也就是英军第8集团军的正面)实施突破,而忽视了防线的南翼。隆美尔恰恰就是从这个最薄弱的部位突进防线的。晚上大约8点30分,隆美尔宣布"开始行动!"这是他向南运动的出发信号。乘英军防线正面混战之机,隆美尔率领主要突击部队乘夜色掩护急速迂回卡扎拉防线。凌晨3点,隆美尔的部队到达位于比尔哈希姆以南的第一道停留线上,这是一个离托布鲁克70公里的沙漠前哨。非洲军已成功地绕过英军的防线。隆美尔下令部队进行阵前编队,左翼是第21装甲师,右翼是第15装甲师。每个师又进行了"区域编队"-;-;330辆坦克后面跟着工兵、炮兵和信号兵,两翼是乘坐卡车的步兵以及反坦克部队;中间是他的"驼峰"-;-;成千辆编成梯队的给养卡车。5月27日清晨4点30分,编队开始向北推进。
第一天,隆美尔达成了战术突然性。因为英军判断失误,没有及时向南翼调派装甲部队。但隆美尔并未能如愿以偿,他没有冲到海边,从而切断卡扎拉防线上的那些英军师的退路。这天结束时,他离海边仍有近40公里,却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坦克。第二天,隆美尔继续北进,但进展很小,损失却很大。天黑时,他速战速决的企图已经失败,他只剩下150辆坦克可用了,而英军手里还有420辆。这是英军把隆美尔打翻在地的绝好机会,可惜英军并未能抓住战机。第8集团军司令里奇没有集结起他的装甲部队,协同打击共同的目标,也没花力气打击德军的补给线。
5月29日,德意联军对防线北端英军南非第1师的阵地进攻受挫,危急之中,隆美尔决定放弃原来的作战计划,用88毫米高射炮和反坦克炮阻止东面英军的进攻,同时组织部队向西面的西迪穆夫塔撤退,在英军雷阵中撕开一个缺口,恢复与从正面进攻的德意部队的联系,以便恢复一条供应自己部队给养的主要路线。5月30日,隆美尔包围了西迪穆夫塔。激战至6月1日,隆美尔终于在卡扎拉防线上的西迪穆夫塔英军阵地上撕开了一个宽10公里的缺口,打通了与后方的联系。6月2日至5日,隆美尔包围了比尔哈希姆。英国人企图堵住西迪穆夫塔的缺口,但里奇在使用兵力方面显得过于吝啬,只拿出一半的兵力。6月5日,英军发起进攻,但进攻重心未指向德意军重兵集结地,却误入了其反坦克炮阵前,70辆坦克中有50辆被毁。鉴于英军的攻势已失去声势,隆美尔遂于当日下午发动了一次漂亮的反击,将印度第10旅、英第22坦克旅的支援群及其后面的4个炮兵团包围起来。
6月6日,隆美尔对该敌的围歼开始了,印第10旅被歼、英军4个炮兵团已基本丧失了战斗力,只有英第22坦克旅得以逃脱。接着,隆美尔又于6月10日攻占了卡扎拉防线南端的比尔哈希姆,并于第二天从这里向北进攻。6月12日,德军两个装甲师将英第2和第4坦克旅包围。英第4坦克旅一开始就溃不成军,英第2坦克旅和赶来增援的英第22坦克旅也被迫撤退。激战至黄昏,英军损失了120辆坦克。6月13日,隆美尔乘胜进攻。到6月14日,只剩70辆坦克的里奇见大势已去,被迫把英军的残余部队撤出了卡扎拉防线,向埃及边界撤退。为尽快到达海边,切断英军的退路,隆美尔急令非洲装甲集团军连夜出击。但经过3个星期的血战,非洲装甲集团军已山穷水尽,无法把士兵们动员起来认真执行隆美尔的命令。
6月15日晨,第15装甲师只截住了南非第1师的后卫,其主力溜掉了。英军第50师主力也突破意军防线,从比尔哈希姆的南边绕过,退往利埃边界。6月15日隆美尔写信告诉夫人露西:"会战已经胜利了,敌军正在崩溃。我们正在扫荡他们的残部。"随后,隆美尔乘胜追击。一周后,也就是征服托布鲁克之时,隆美尔被擢升为德国陆军元帅,达到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顶点。
相关文章
-
国内最真实“一线城市”,长是宽的600多倍,网友:太苗条了
-
美国总统老布什,在日本国宴上吐日本首相一身,难道是另类报仇?
-
他是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用6颗手榴弹,创下惊人奇迹
-
我国最特别的民族,重女轻男,重点是男女不通婚,以此方繁衍后代
-
1937年四川大饥荒饿殍载道的上色彩照倒毙的孩子爬满苍蝇
-
[图文]老人细说辛酸劳工经历 回想在日本被迫挖铜矿
-
斯大林死后,他的女儿叛逃美国,这位苏联公主却在异国受尽冷眼!
-
[图文]1988年中越南沙赤瓜礁海战我军完胜
-
引狼入室!美国传奇狙击手退役,在自家企业中被打成筛子?
-
宝钗3次派人到黛玉房间,次次都令人不齿,连作者都说她可恨
-
滑铁卢战役为何惨败 到底有何不可告人的真相
-
《丝路梵华—吉泉斋藏古代佛教造像集珍》佛像赏析——观音菩萨坐像
-
伪满时期黑龙江,呼兰石人头像和瑷珲气派的商会馆如今是啥样?
-
中国第一贼王,警校出身,2年不出门研究盗宝,一夜盗走6亿国宝
-
美国制裁还未开始,丹麦却半路杀出抢先出手,扬言对伊朗发起制裁
-
二战前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为何视而不见?
-
甄嬛两次倚梅园祈福,从单纯美好到充满心机,你注意这些细节了吗
-
[图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何戏剧性地推迟6天才正式爆发
-
[多图]解密百团大战五大谜团
-
再现高光时刻!兵马俑文物大展亮相日本
-
阿巴斯军事改革:近代波斯帝国的复国强兵运动
-
二战中,为何3个日本兵就能控制10万人县城?
-
并不铁血的德意志
-
德国高层为何放弃围攻英国,而是转向进攻非常强悍的苏联?
-
希特勒最后握手的德国少年兵,后来怎样了?
-
苏联时的哈卡斯人过着自主生活,历史上曾受契丹人、蒙古人统治
-
萨达姆在监狱里真实的生活是怎样的?是否如传说那样受尽折磨
-
青藏高原曾出现长牙巨兽,3米獠牙重达6吨,剑齿虎见了都绕道走
-
二战德军真正的帮手,这国不仅提供1000万吨石油,还有70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