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出一国,上千万人去首都需绕道邻国,请求我国帮忙解决
原标题:苏联解体出一国,上千万人去首都需绕道邻国,请求我国帮忙解决
1991年,苏联突然解体,成为二十世纪末期最轰动全球的大事,原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中亚五国也先后独立。乌兹别克斯坦,在1873年被沙俄征服,成为附庸国,1924年成为加盟国之一,1991年8月31日独立。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的内陆国家,独立后面积为44万平方公里,人口接近3200万,占了中亚地区的一半,也是中亚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全国GDP不足500亿美元,人均GDP仅1500美元左右,比很多非洲国家都穷。这是怎样造成的呢?
在苏联时期,中亚五国就是最穷的地方,常年依靠中央进行过补贴,因此并不愿意看见解体,然而历史是谁都无法阻挡的。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由于深居内陆,基本都是穷国,条件稍微好一点的是哈萨克斯坦,因为按照苏联的内部分工,哈萨克斯坦发展工业,而乌兹别克斯坦被分配是种棉花,发展农业,因此解体后就悲剧了。
此外,乌兹别克斯坦深居内陆,中西部地区大都为荒漠,降水稀少,不适合农作物的种植,乌除了少量种植小麦外,就靠种植棉花对外出口换取粮食,所以国内粮食一直无法只给,这也是造成贫困很大的原因。
在乌兹别克斯坦最东部,有个地方叫费尔干纳盆地,物产丰富尤为丰富,面积仅4万平方公里,以中亚五国1%的土地面积,却养活了中亚五国22%的人口,被誉为“中亚明珠”。但就是这个小小的盆地,却被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分割,边境线如同犬牙般蜿蜒交错,还有很多小块飞地,因此常常发生争端,这也不利于中亚国家的发展。
为何费尔干纳盆地这么复杂呢?这一切都源于苏联分而治之的管理政策,使得三国均不能独自占领富有地区,以分化地方力量,便于苏联的管理与控制。这个地方被三国分割的有多乱呢?
费尔干纳盆地西低东高,西部的入口处,也就是战略通道被分给了塔吉克斯坦,掐断盆地内乌兹别克斯坦3个州与内地的便捷通道,使盆地内的乌兹别克人到首都塔什干不得不翻山越岭,或者绕道邻国。盆地的中央分给了乌兹别克斯坦,有几个城市集中在此地,是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盆地的边缘地区归吉尔吉斯斯坦,是高山足以俯仰盆地,而且控制着水源。
这样犬牙交错的边界划分,使得盆地局势错综复杂,乌兹别克斯坦拥有盆地最精华的部分,却控制不了周边的关隘高地,有地无防,而且还被吉尔吉斯掐断了去路,使得位于盆地3个州1千多万人到首都,要么坐汽车去,要走铁路运输就得绕道邻国。于是,乌兹别克斯坦修建了安格连—帕普电气化铁路,连接了费尔干纳盆地,但要不绕道,铁路就得穿越20公里的卡姆奇克隧道。最初,乌兹别克斯坦在全球招标时,许多欧美企业都打了退堂鼓不敢接,因为隧道还要经过7个地质断层带,难度太大乐观估计至少需要5年,但乌等待不起就找到中国帮忙,最终我国仅用900天就贯穿了隧道,成功解决了难题。现在,卡姆奇克隧道被称为中亚第一隧道,全场19.2公里。
相关文章
-
照片上的这个中国士兵是谁?上了美国杂志封面,美国记者告诉你
-
同样是远洋航行,为何郑和船队平安无事,西方水手却九死一生?
-
王熙凤为何被休?不是因为放高利贷,而是因为她的手下不忠!
-
党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
汝窑宋瓷文化中的千古绝唱
-
俄国最可怜的沙皇,不满1岁登基13个月后被废,被囚禁23年后遇害
-
太平洋战争的最高指挥官,在前线肃清残余时,日军的炮弹落他面前
-
台湾女间谍许佳滢:37岁妇女,通过金钱和情感渗透21岁大陆的学生
-
二战时北欧小国芬兰哪来的那么多先进武器装备
-
专家复原了杨玉环生前容貌,猛然发现,居然和现代一位女明星相像!
-
萨达姆被捕后,美国对其进行三年世纪审判,后为何非要将其处死
-
历史上真实的关宁铁骑 没有传言中那么神!
-
纵观千年,是谁丢掉了中国人的尊严?是谁让日本军队杀进了中国?
-
疯狂医生的毒品摧毁了希特勒的健康,让纳粹更早灭亡
-
让许多人鲜少知晓,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9个奇怪的工作
-
击毙本拉登的那位海豹突击队员现在如何?
-
老照片:争奇斗艳的各国公主王妃,又漂亮又善良的那个命运最惨
-
[图文]二战时期日军安全套曝光 慰安妇怀孕不在少数
-
他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 造成30万人死亡 多年后说:我不后悔
-
中国最强防盗古墓,30多个盗墓贼葬身墓室,上千件文物全都在
-
鏖战
-
二战战犯坚持要去前线,结果座机被美军击毁,死后传出一条怪消息
-
损失巨大!中国2800亿大单被土耳其取消,军迷怒吼:太欺负人了
-
肯尼亚总统说了公道话,CNN主持人想抹黑中国碰了一鼻子灰
-
万历时期朝鲜战争:丰田秀吉统一日本却殃及邻国,三国三败俱伤
-
[图文]蒋汪决裂后蒋介石下令“十八罗汉”潜入河内追杀汪精卫
-
日本人虽可恨,但日本动漫值得一句:YYDS
-
朗杰瓦拉之战:印度陆军的温泉关史诗
-
俄罗斯特种兵为救中国记者而牺牲,记者答应娶其遗孀,后来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