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闹饥荒,灾民为何宁可啃树皮,也不愿上山打猎,下河捉鱼呢?
原标题:古代闹饥荒,灾民为何宁可啃树皮,也不愿上山打猎,下河捉鱼呢?
在生产条件落后的古代,老百姓饿肚子可以说是一件常见的事情,尤其是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国社会,不但要指望朝廷当政者廉政,同时老天爷也要给面子才能有饭吃,就拿明朝来说,明朝在中国古代的税收是最低的,然而地球进入小冰期,天下接连大旱,农民本来就没饭吃了,崇祯因为边境战事紧急还想加税,本来这税也不高,然而李自成等人还是领导农民轰轰烈烈的造反了,大明王朝也就彻底结束。
而另外一个过去最为富庶的宋朝,也曾经面临过这样的问题,1120年农历7月,安徽等地发生了大旱,地裂叶枯,遍地焦黄,稻谷颗粒不收。这个时候官府却连连上门讨税,农民方腊乘势带着农民军揭竿而起,从而又造成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乾隆皇帝年间被称为康乾盛世,但是就拿他上位的前七年来说,发生了如下灾难:“元年夏,海阳饥。三年秋,平阳饥。四年春,葭州饥。夏,砀山饥。五年,巩昌、秦州、庆阳等处饥。六年,甘肃陇右诸州县大饥。七年春,山阳饥。”
可见过去老百姓饥荒无论是任何时候,都是常有的事情,一旦发生,断绝了食物的来源,大伙就开始争着吃树皮,吃蓬草,以至于甚至吃观音土。观音土实际上就是一种烧瓷砖的黏土矿物,并没有多少营养,抢着吃的人依然络绎不绝,不少因为消化不良肚胀而死。然而让人感到好奇的是,从书上看,老百姓为何宁可啃树皮,也不下河捕鱼,上山打猎呢?实际上这个问题也非常的简单,饥荒的引起,要么是旱灾,要么是洪灾,或者是蝗灾。
旱灾的时候,农田附近的河流自然都干涸了,哪还能有什么鱼吃?另外一种则是洪涝,遭殃的不单单是人间,自然生态也会遭到破坏,不少动物和人死去的尸体又会造成瘟疫,河里能够给人吃的鱼并不多。而且一旦有饥荒的势头,河里的生物自然也会被人想办法打捞一空,它们的数量,是远远支撑不了人的生存的。
再说说山上打猎的事情,古代的森林里猎食动物还是很多的,以老虎最为著称,《水浒传》里我们就能够看出,乡下存在吃人大虫似乎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发生饥荒,老虎等动物的猎物也会减少,活动范围更会扩大,而那时候的人,抵抗力又弱,加上饥荒更是没有什么力气,就不知道是人吃动物,还是动物吃人了。
东汉王充在《论衡·遭虎》就说,“虎时入邑,行于民间。”明朝清朝的时候虎患大大的增加,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江西上犹县,“虎灾连年,群虎遍扰,各乡伤及死者五六百人。“明朝欧阳直就在《《蜀警录》》写到:蜀中自张献忠死后,“遍地皆虎,或一二十成群,或七八只同路,逾墙上屋,浮水登船爬楼,皆闻所未闻。”清朝的《三冈识略》也提到,阆中、南充一带的丘林中有近千只老虎,饥荒的时候就穿行在丛林与田园之间觅食活人。
因此过去古代的日子,绝对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美好的田园生活,清朝中期,随着土豆番薯等耐寒耐旱植物的大力种植,饥荒才减少了一些,然而因为番薯等植物营养单一,导致不少老百姓即便是吃得饱饭,但是也会面有菜色,显得营养不良,正如同我们今天常常见到的清朝老照片,他们的生活,也是让人感到难过和惋惜。
相关文章
-
仙居掌故:“木笼人”江西祭碗窑
-
大美韶山,伟人故里
-
马永康:智与“人道进化”——论康有为对智的提升
-
帝司马炎为什么要分封诸王 司马炎分藩、削藩
-
王洪文陪毛主席十六次接见外宾,为何迅速失宠
-
“七被追捕,三入牢狱”的国学大师,章炳麟有哪些突出的学术成就?
-
周月林出卖瞿秋白? 两个女人蒙冤几十年
-
周恩来为何顶着干扰力挺《东方红》?
-
最大的偷蛋龙下目恐龙:哈格里芬龙 体长达3米(像鸵鸟)
-
日寇的“特移处理”是什么?真相让人不敢相信!
-
他曾助胡志明打败法国人,堪称我军军政双料奇才,后官至副国级
-
古代宫女每天都干什么?工作之余有什么娱乐活动
-
古代女子出轨的后果 竟然是让她自己死
-
早年大义灭亲的王树声,建国后为何三个儿子都成了残疾人
-
夔牛再读西游|白骨精身世之谜!谁给她刻上白骨夫人四个字?
-
“汉族”的由来
-
唐朝灭亡的原因 安史之乱如何毁灭大唐盛世的?
-
廬陵是现在什么地方?
-
三星堆有件玉器,名叫双猪立鸟器,可是古蜀国时代的猪并不是这样
-
【教学研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经济政策
-
论“历史虚无主义者”的“人性懦弱”
-
如何处置女囚?古代最早的女囚犯都犯了什么罪?
-
迷你型手盗手恐龙:耀龙 身长仅40厘米(像鸽子一样大小)
-
这位将领的遭遇真坎坷,徐向前曾经四次出手相救,他终成开国中将
-
今月曾经照古人
-
大写的结论:曾业英先生搞错啦!既有孟博,又有击椎生
-
工业老建筑|成丰面粉厂楼曾是济南第一高战争年代是重要占领区域
-
为什么你随便说一句对方就生气?
-
周武帝灭佛:南北朝时期的兴佛运动严重影响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