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历史上侵占了那么多国家 却为什么唯独放过蒙古
原标题:俄历史上侵占了那么多国家 却为什么唯独放过蒙古
虽然俄罗斯几乎见土就占见地就抢,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唯独放过了蒙古。哪怕就是在二战获胜,苏中实力对比最悬殊时,它也仅仅是操纵外蒙古从中国脱离罢了,并没有把它直接鲸吞。
俄罗斯为何会放过蒙古?是蒙古没什么理由价值,俄国人不在乎?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且不说蒙古高原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仅就地缘角度而言,蒙古高原位于东亚大陆北部中央,以高屋建瓴之势,直接对北中国的华北、东北、西北三大次级地缘板块同时构成地缘压制。
农耕时代的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这些游牧帝国正是凭借着这种优势区位四面进击,将贵为古代全球最强大文明的中华文明弄的是苦不堪言。为了防范塞外胡人武装,中原王朝只能处处设防,即极大消耗了自身的资源和实力,还不能集中力量有效抵御。要是蒙古高原的威胁仅仅是单一方向,凭着华夏文明无以伦比的实力,就算无法将它反向征服,可防御起来也要简单的多。
只要苏联占领蒙古,便能够同时威胁到中国的华北、东北、西北、新疆,使中国陷入防不胜防的困境。
可饶是如此,苏联却依然没有选择吞并蒙古,只是把它吸纳为附庸国,就已心满意足。
当然,作为附庸,蒙古依然得受苏联摆布。但再怎么样,这也没有直接占领来的痛快。能够占领蒙古,却又偏偏放过,这对俄罗斯这种国家而言,简直有点难以想象。
那么,苏联为何不吞并蒙古呢?在云石君看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地缘关系的极端疏离。虽说蒙俄两国是邻邦,可俄罗斯与蒙古接壤的北亚中东部,跟俄罗斯的本部核心区——东欧平原有着万里之遥,而且北亚自然环境极为恶劣,这严重削弱了俄罗斯本部对蒙古高原的影响力投射。
抛开地缘关系,地缘结构方面的缺陷,也影响到俄罗斯对蒙古高原的吸纳:
俄罗斯的国土,呈典型长方形东西走向。按说,这种结构是相对紧密规整的。这种格局下,要是本部核心区大致位于版图中央,便能够相对便捷的把本部的地缘影响力,投射到国家各个边缘角落。
但是,俄罗斯的核心区——东欧平原,恰恰位于其东西向长方形国土的最西端——这意味着本部对北亚的地缘影响力天然受限。而且蒙古高原的东、南、西个方向皆为中国领土,唯有北面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毗邻,这即是说,在地缘结构上,蒙古成为凸出于俄罗斯矩形版图之外的一个半岛。
这就有点麻烦了。鉴于俄罗斯本部向亚洲领土施加辐射的路径是由西向东,蒙古高原就地缘区位而言过于偏南,脱离了西伯利亚铁路这个俄罗斯国家地缘主轴,这更削弱了俄罗斯文明进入蒙古高原的能力。当然,要是北亚本身质量不错,那俄罗斯也能够以北亚为依托,直接向蒙古投射影响。只是北亚环境超级恶劣,压根不能形成规模化的文明体系,最多也只能作为俄罗斯文明对蒙渗透的渠道,而无法作为其之战略依托。
地缘影响力严重受限,这使得就算俄罗斯可以凭强力鲸吞蒙古,但在接下来的消化吸收上,免不了会遇到严重的水土不服。
虽然蒙古高原矿产资源储备丰富,但对俄罗斯这种资源土豪来说,并不重要。而且由于蒙古高原严重偏离了西伯利亚铁路这条俄罗斯连接北亚领土的仅有大动脉,故而在开发与运输方面都极为不便。换句话说,俄罗斯无法通过工业化进程将蒙古纳入自家文明体系。蒙古也不会因为苏联的占领,而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这就有麻烦了。苏联要是吞并蒙古,这等于是剥夺了蒙古人的独立政治权力。倘若这种剥夺,可以带给蒙古不错的经济利益,那蒙古人倒也并非无法接受。但要是没有足够物质好处,那蒙古人臣服于俄罗斯就很有些划不来了。久而久之,蒙古人肯定会心理失衡,滋生对俄罗斯的反感和排斥,进而构成隐患。
当然,蒙古满打满算也没多少人,苏联也可以通过移民的方式,把蒙古高原彻底俄化。
但真要这么做,麻烦更多。蒙古高原的特殊地缘环境,意味着即便俄罗斯人迁入,其处境也决计不会比土著蒙古人更好——多半还会因不适应而更坏。如此一来,这些等同于流放的新移民,其之不满,多半比千百年来生存于此的蒙古土著更大。
其实苏联解体时中亚五国的脱离,就已经从侧面证明了俄罗斯吞并蒙古的不可行。中亚五国尽管也是深居内亚,不过因为毗邻南俄,所以与俄罗斯东欧本部的地缘关系要远比蒙古紧密。但即便是这样,苏联也只能勉强实现对它们的控制(这还得依靠苏联的强大实力,以及每年从中央划拨的大量边疆补贴),及至苏联解体,继任者俄罗斯联邦元气大衰,自然不肯再背这个大包袱,故就算当时的哈萨克斯坦等国并没有太强的独立倾向,俄罗斯却依然主动将它们甩出去。
既然俄罗斯连中亚都吞的勉勉强强,那对蒙古高原,就更不用说了。
对苏联而言,其之领土已经实在够多了,而且其中大部未经开发。所以起码中短期内,苏联并不太稀罕多一个蒙古高原。蒙古高原在苏联眼中的价值,仅仅是作为中俄两国的战略缓冲区,以及它地缘上对北中国的压制作用罢了。既然强行吞并会让自己消化不良,那不如退一步,只把它收做附庸、确保事实控制就行了。这样既能够达到自己的现实目的,又不用对蒙古承担太多义务——这种做法的性价比是最高的。
而对中国的顾及,也影响到了苏联对蒙古的吞并企图。蒙古高原对北中国的地缘压制功能实在太过明显,要是这种地方纳入苏联之手,那中苏间本就十分尖锐的结构性地缘矛盾,将激化再无缓和余地。面对这种地缘绝境,无论中国是什么政权在位,只要这个国家依然存在,就必须跟苏联拼到底。
虽然以当时的国力对比,中国跟苏联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但中国毕竟是东亚大陆这个世界级地缘板块的拥有者,这意味着其天然具备成为一流强国的地缘潜力。只要这种潜力被释放——甚至仅仅是释放一部分,其所迸发的能量,都足以对苏联那体量庞大却又实力孱弱的北亚板块构成巨大威胁。
对苏联而言,它的最大对手是美国。除非万不得已,苏联实在没必要为了一个已经事实控制的蒙古,而将自身与中国推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把蒙古变为附庸,中苏还有缓和的余地,但一旦直接吞并,中国肯定会成为苏联的死敌。
所以,哪怕是在中苏关系最恶劣的上世纪6、70年代,苏联也仅仅是陈兵中蒙边境,作势威胁而已。
如今再回头看这段历史,苏联的这种自我克制,其实还是很明智的。如果它真的吞并蒙古,那中国别无选择,唯有向美国妥协,借美国之力对抗苏联——否则契丹跟北宋的故事,就将在20世纪重演。在中国的全力对抗之下,苏联亚洲领土的战略承压将明显加剧,这会极大的消耗苏联的国力,加剧其崩溃的速度与程度。
说一千道一万,无论是出于维持蒙古高原稳定秩序,抑或避免刺激中国太过,除非苏联的实力已强大到足以占领整个北中国,并确保对其之消化吸收,不然都没必要过早的强吞蒙古。
当然,苏联解体后,继任的俄罗斯元气大伤,对蒙古的钳制也大不如前,中蒙关系相应的出现了一定改善空间。
按理说,这时候蒙古这时候应该抓住时机,在中俄两国间大搞平衡,力争左右逢源,两头通吃——这是身居大国夹缝中的小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最合适做法。
但在现实中,中蒙关系虽有了改善。不过蒙古对中国的敌意依然甚深。动不动就喜欢整点小幺蛾子,来给两国关系添堵。而在政治层面,蒙古虽则也有所动摇,但整体而言,蒙古在中俄之间并未一碗水端平,依旧更加倾向于俄罗斯。
相关文章
-
注孤生的李宅······
-
战斗民族最宠的人,妹妹为他单身买房,女粉即使结婚都爱他
-
朝鲜战争毛主席两次亲自点将:你去了我放心
-
德国元帅隆美尔最辉煌的卡扎拉会战
-
被遗忘的德国名将:原是隆美尔上级,堪称天才,却没能做元帅
-
西方人画的满清酷刑,五花八门令洋人自叹不如
-
章永乐:将中美争议类比于“英德之争”是恰当的吗?
-
日本海军大将南云忠一被人批评“贪生怕死”,为何还深得重用
-
诸雨辰、胡韧奋:寻找怪物:中国古代的动物图像丨【文化一瞥】
-
[多图]曾驻守西藏的国民党部队
-
《中国纪行》:中亚世界与丝绸之路的最后呐喊
-
国庆节快乐,向祖国致敬!欢度国庆,祖国万岁!
-
[图文]罗美二战中2名交战飞行员66年后握手言和相拥致敬
-
盘点历史上改变人类认知的八大宇宙学说
-
没去成迪斯尼的赫鲁晓夫 被安排在好莱坞看表演 妻女在旁很尴尬
-
歼15帮手来了?隐身无人战机有望登上国产航母
-
中美浮梦录︱1882年《排华法案》之前世今生
-
可怜吗?放弃外交梦,嫁给日本太子,她明年将成为日本皇后
-
原始人类的生殖崇拜,撞脸广东丹霞山景区,请不要脸红!
-
消失的民主德国:发展水平很高,被誉为“社会主义的橱窗”
-
1930年代陕西人,戴“礼拜帽”的是回民,披长发的是刚剪了辫子的汉民
-
斯大林那天晚上还和人共进晚餐,为何没过几天就传出去世消息
-
日军在这些战役是怎样无意中暴露弱点,被困张鼓峰上更是弹尽粮绝
-
全世界独一份的奇葩造型盾牌,欧洲骑士比武专用竞技盾简介
-
俄罗斯特种兵为救中国记者而牺牲,记者答应娶其遗孀,后来怎样了?
-
弹丸小国文莱,为何如此富裕呢?
-
明星部长因论文抄袭“被辞职”,德国政坛为何容不下他?
-
剑指美国:五花八门的轴心国北美攻击方案
-
此人要起义,白崇禧为何不敢抓他?一动他,钢7军就要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