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美文欣赏 > \

书期颐长寿 传翰墨书香

  

  书期颐长寿传翰墨书香
  
  ——记书家王金凯与他的中国寿字文化
  
  王金凯先生近照
  
  中国的传统文化浩如烟海,源远流长,其中的“寿文化”更是亘古延传,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寿”字的本义是“年长”、“年老”的意思。金文的“寿”字上部以一个老人的形象表意,下部以一个“畴”字表音,再下面是一只手,表示扶寿,又加表示举杯祝寿的酒器“口”字(有时“手”和“口”字或被省去)。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便是表形、表声、表意的“寿”字,寿字的这种写法在周代得到了广泛应用。
  
  康殷先生书写的金文寿字
  
  中国的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重要的文化符号,每一个字从它诞生开始,就同时充满了丰富的寓义,被人们赋予创造奇迹的期待。是行走的,它所走过的五千年路途便是一份真实的文化历史;文字是繁衍的,每一个充满活力的汉字通过历史的孳乳都拥有一个庞大的族群,丰富的营养足以让它们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每一个文字的图画都可以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因此历史上对寿字褒意的运用就更为广泛,人们以寿字来招福纳祥,期盼追求长寿,如意,已成为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约定俗成的社会风尚。所谓老而为寿,寿而为尊,尊而为贵,贵而为福。历史上的许多书法家都在辛勤的耕耘着这块土地,创造出了许多丰硕的成果。
  
  在今天,北京城南紫元斋的书案之上也诞生出了一个特别的寿字,这个寿字的书作者即是身为北京长城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委会副秘书长、北京书画艺术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王金凯先生。
  
  金凯字韬宇,号紫元斋主。一九五四年生于北京。他幼习书翰,自唐楷、二王入手,继学隶篆,尤善行草,并兼长刻字艺术。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书法展览,并被国家博物馆等单位收藏。
  
  自幼濡染燕京风物与文化的熏陶,使金凯的书法透露出浓厚的书卷之气,然而其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更是丝毫不曾懈怠。知命之年以后,他将主要的研究方向锁定在传统“寿文化”之上。走进紫元斋,在与金凯先生品茗之余,他会如数家珍地向你讲述他的诸多研究成果,从古时祝寿习俗到寿龄雅称,从寿字书法到寿字的图画,使你豁然领略到中国的传统寿文化的博大与深邃。
  
  在他的收藏和中,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样关于寿文化的资料、图片、书籍、。中国人自古追求高寿,常称福、禄、寿、喜、财为“五福”。“五福”中又以“寿”为先,既表达了对生命的珍重,也使寿文化更加绚丽多姿。
  
  中国寿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尊老、敬老。常体现在为寿星做寿上。于是,做寿也成了寿文化的亮丽风景。过去皇帝的生日称“圣寿节”,到了明清,凡皇帝寿辰统称“万寿节”,皇后则称“千秋节”。民间老人过生日叫“寿诞”,60岁为花甲寿,70岁为古稀寿,80、90为耄耋寿,100岁为期颐寿;并称60岁为下寿,80岁为中寿,100岁为上寿。但是只有到50岁才能称寿,小于50岁只能称过生日。
  
  对寿数的雅称尤为有趣,更体现出寿文化与书法的密切关系。比如77岁称“喜寿”,因为草书的“喜”字恰似七十七;88岁称“米寿”,八十八拆开刚好是个“米”;岁称“白寿”,因为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白”字正好减去一横;108岁称“茶寿”,最为玄妙,“茶”字的草头恰似二十,余者可拆成八十八,二者相加正是一百零八。
  
  寿文化又常见于绘画中。男寿星南极仙翁的形象是白须老翁,头大额突,一手扶鹿杖,掛宝葫芦,另一手托仙桃。身旁鹿鹤相伴,以喻长寿。女寿星则以麻姑为代表。据说,麻姑以灵芝酿成寿酒,敬献王母,王母封她为寿仙,称“麻姑献寿”。
  
  另外,故宫博物馆藏有一幅《万寿图》书法长卷,展示出一万多种“寿”字不同的写法。可以说,寿字创造了中国单字异形之最,是寿文化的杰作,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都无法比拟的。这种杰作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遗产。
  
  金凯先生还收藏有多幅关于“寿”字各种写法的书法资料。我们看到有一个由一笔书写而成的寿字,即相传为唐代吕洞宾的“九转成丹寿”,外形似寿,却内含丹、寿二字;还有一幅是明代海瑞为庆其母七十寿辰书写的“生母七十寿”,这个寿字是自上至下由“生母七十”四个字一气呵成的;在今天的西安碑林还有一通清同治年间由马德昭书写的“花甲重周寿字碑”,内含九十九、二十一,组成了一百二十的“花甲重周”寿数。
  
  唐吕洞宾书“九转成丹”寿明海瑞书“生母七十”寿
  
  收藏于宫廷的各种寿文化作品就是更是不胜枚举,诸如清郎世宁
  
  清马德昭书“花甲重周”寿清郎世宁“蝴蝶寿字图”
  
  的全部用蝴蝶组成亦书亦画的“寿字图”;光绪帝以松树绘成的“松寿图”等,都别有韵味。至于民间,就更是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清光绪松寿图清宫藏佚名珍卉蔬果寿字图民间群仙寿字图
  
  在精研收藏如此浩繁的寿字文化资料之后,金凯先生越发沉醉到寿字书法的创作当中,他在继承了传统寿字书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探索。他认为,书法的本源在于书写的内容,内容是书法艺术最核心的载体,创作形式固然重要,但不能脱离其核心内容的依托。古人的寿字书法固然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但大多过重于形式的表现,将过多的内容附着其中,致使文字完全失形,甚至不作解说,就完全看不出所含内容,不知所书,这是其弊。至于那些或松或蝶的寿字图等,更是远离了书法之外的笔墨游戏之作了。
  
  其实寿字书法本身是骚人墨客的一种文字游戏,如果强行附会,势必适得其反,关键是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写出符合寿字本意又不失字形的佳作,看似简单平常,却又妙在其中,才能将平常的笔墨游戏上升到书法艺书的最高境界。
  
  就是在此创作思想的指导下,金凯经过反复推敲酝酿,终于在一日入夜时分,于卧榻之上灵光突现,披衣而起,掌灯铺纸,饱蘸浓墨,大书一个寿字,终于使自己心中所思所想的“看似简单平常,却又妙在其中,既合寿字本意,又不失字形”的佳作跃然纸上。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乍看金凯所写一笔寿字榜书,与一幅普通寿字书作并无太大区别。但细看时,你就会发现,该字的上半部分却暗藏着一个“长”字,使一个寿字化身为“长寿”二字,不仅暗合寿书本意,其绝妙之处更在于浑然天成,并无人为牵强之处。这种合乎运笔,天衣无缝的写法,与古人屈曲盘绕,曲意附会,又大失字形的写法形成鲜明对照。
  
  纵观整个寿字苍劲有力,结体完美,雄浑中不减俊雅,遒劲中不失逸趣,堪称神来之笔。若不是金凯三十年余年临池不辍,苦心孤诣,用心求索,恐怕是绝难获得的。此幅创意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佳作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多方青睐。诸多文化艺术界名流雅士皆以收藏金凯先生的寿字书作为幸。
  
  王金凯书长寿书法轴书作局部
  
  著名导演张艺谋收藏王金凯王金凯先生书法作品作为
  
  先生书法作品“长寿”珍贵礼品赠送俄罗斯建筑
  
  协会会长柯什曼先生
  
  今天,金凯先生不仅几乎每天都要继续创作蕴含着几千年文化底蕴的“长寿”书作,以应求藏者之需,且继续以此的创作思路再度创作出“千佛”、“万福”、“美食”、“养生”和“必忍”等新作,并全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保护。相信这一基于传统而再获新生的书法创作形式,会获得更广快的发展,受到更多人们的喜爱。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