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美文欣赏 > \

开卷有益

  

  古人认为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多读书,能令人平步青云,筑建黄金屋,娶得如花美眷。在现今社会要除了个人学识之外,还得有地理、时机与伯乐相配合。虽然如此,读书的好处仍然是不少的,以下我所说的读书是书籍。
  
  面对着浩瀚无边的书海,自己是如此渺小,小得不敢有着如井底之蛙般的自大。也不要无自信及自卑,以儒释道作为,孔子格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见解,有值得借鉴的位置,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即使是鸿儒也有其不足之处,白丁也有其生存之道。不论金银财帛多寡,不论社会地位成就,不论学历知识高低,都值得互相欣赏。态度不亢不卑,虚心学习,对修身养性,待人处事,增长知识,都有所指导作用。历史书,了解祖国,环视世界,以史为鉴,裨益良多。
  
  科技一日千里,电视、计算机及电话等,也能助我们吸收新知识,这都是一个可选择的途径。但是书始终是老祖宗,地位不曾动摇,我这个传统书虫,喜欢翻书的触感,捧书的质感,阅书的味感,掀书的声感,这些都不是新科技产品可以比拟的。我不是到图书馆借阅,就是到书局购买,最后才是网上浏览。我总觉得网上看,会比较没耐心去细看,看了一会儿眼睛又特别累。
  
  书为我贫乏干涸的文化泉源注入活力,润泽心田,得到平静。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只要不断学习,不断坚持,不断进步,欣赏身边的美好事物,集百花之蜜,取百家之长,博览群书,补自家之短,人就会变得乐观豁达,英明睿智,书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多读书,读好书,自然「腹有诗书气自华」,配合知书识礼,立言立德,超凡脱俗的气质,温文尔雅的谈吐,每每能后天培养。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另外,夸美纽斯又说:「书籍是培植智能的工具。」可见阅读可以令人扩阔视野,见识广博,开慧增智。通过阅读别人的作品,从中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即使我们未曾接触过此物,未曾当过如此角,未曾有过这样经历,书中的一言一句,用「吾」的「心」去悟。很多情况其实不能单靠言语表达,必须融合个人的经验、体会去,才能如同亲历其境,批判对错,思考。一切一切都是唯心而已。
  
  最近读了两本书,第一本《我要做司仪》由多位本港著名司仪讲述成为一位司仪的心得,且有不少难忘经验分享,他们的笑与泪,汗与血,苦与甜,呈现在读者眼前。细味当中的思想,与自己的思想结合起来,自由自在的翱翔,无拘无束的畅游。另一本《争气》由杨受成口述,陶杰编着,讲述杨受成的大半生。此书不光只说杨生的起跌浮沉,还有香港的历史变化,钟表业的风起云涌,世间的冷暖百态,陶杰的妙笔生花等等。陶才子学识渊博,融合古今中外文化,字字珠玑,情节铺排极具张力,把本应沉闷的自传写得生动活现,引人入胜,吸引不同年龄层的读者进一步阅读下去。
  
  一个有深度的阅读,是层层欣赏,用心体会,细细品味,把作者的心路历程及其他数据讯息,透过探本溯源,内心沉淀,静思想象,返躬内省,开慧增智,纳入自己的经验中。某名书法家说:「临摹是一种深度阅读。」此方法也可以用于文章阅读上,选一美文,取其骨干,自绘轮廓,注入热血,赋予灵魂,建立风格。既能学习,也生一篇创作,可谓一举两得,相得益彰。读书与写作,慢慢地,内心变得平静,清澈澄明,纯洁无瑕,细腻丰富。
  
  不久前看了网友的一篇荷塘月色,描述月色下荷花的美姿,我觉得不比朱自清那篇逊色。从前真是不懂得欣赏描写部份,一来比较喜欢有及趣味性的记叙部份,二来以美人、星星、明珠来形容荷花,把几样对象「炒埋一碟」,马上耳鸣、目眩、头晕……现在体会到作者透过自己的想象,利用各种比喻及丰富的修辞手法作多方面去刻画对象,困难之处是通过绚丽多彩的文笔,高超絶伦的技巧,令到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当中还得靠读者的联想及幻想。长期阅读此类书籍,可清心净意,丰富思维,提升创意,增强观察力。在作家的笔下,大千世界的草木虫鱼均可以成为题材,例如:白杨、月、日出等等,这些常见的,却又被人忽视的,透过,或能唤醒世人,欣赏周遭,爱护环境,珍惜生命。
  
  鲁迅说过:「,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既然读书能够启动脑筋,丰盛人生,何不每天挤出一点点时间,享受一下读书的乐趣。网上有句话:「或者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掌握生命的厚度。」有祸福旦夕,瞬间逆转,人生无常,活在当下,及时行乐,一笺墨香,一缕茶香,一曲旋律,我心满意足焉。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