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美文欣赏 > \

麦田里的孤独守望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片麦田里做游戏……..我的职务是在那里守望….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
  
  -----霍尔顿
  
  曾经很多时候,我把自己关在一个封闭的里,一个人孤独守望着。那么,我究竟是在守望着什么?《麦田里的守望者》给了我答案。
  
  拿到这本书是在十五岁的时候,那时的我叛逆,傲慢,像极了书里的主人公霍尔顿。我是一个不良少年,是眼里的坏学生,父母心里的坏孩子。但从我读过《麦田里的守望者》后我就改变了,变得成熟懂事了。
  
  这本书的封面是绿的,和一位美国画家画的名为《麦田里的守望者》很配。初次拿到它的时候并没有太浓厚的兴趣,但很喜欢它的书名,便开始看起来。书的第一页把catcher翻译为守望者,我觉得有错。因为在词典里,catcher并没有守望者的意思。但在我把这本书看完后,我就懂得了作者的用意了。对于心中的某一个意念的守望,不算深刻,但很深入。作者用第一人称完成了这本书,让我这个年龄的孩子读起来感觉像是在说自己。叛逆,傲慢,颓唐,似乎正是现实里我们某一些人的真实写照。读过这书的人都不会觉得它的有多华丽,但众多口语化的语言反而让我越陷越深,彷佛就是在写自己一样。一个十六岁的霍尔顿,一个十六岁的我,就感觉像在照镜子,而镜子里的自己看起来是如此的让人厌恶。
  
  霍尔顿在美国的五十年代,这是一个物质生活很富裕,但精神生活很虚无的年代。作者称之是“静寂的五十年代”,静寂二字正是指精神上的。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霍尔顿会成为那样的不良少年也是很正常的。缺乏精神上真正的愉悦,霍尔顿始终活在自己苦闷,彷徨的世界里。那个时代,物质与精神形成了强烈反差。对霍尔顿来说,现实生活的丑恶与自我内心的纯洁是他解不开的矛盾。在这样颓唐的社会里,霍尔顿不愿意同那个年代合拍,和那样的世界同流合污,可是他却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所以,霍尔顿的心每天都在无力的挣扎,,他以叛逆,肆意妄为的做法来表达对现世的不满。他受到别人的冷落,像一个疯子。但他是真的疯了吗?庆幸的是最后霍尔顿在东方哲学里找到了解脱之法-----长大后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整天都做那件事。好在现世的一切并没有将他完全腐蚀,最终他有了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那么我呢?我没有生活在那样一个物质上和精神上存在极大反差的时代,又是什么原因使我变成了父母眼里的不良少年?我给自己的理由是父母给了自己太大的压力和束缚,那我自己有没有原因?这本书给了我答案。纵然来自父母的重压使我喘不过气,但我的自甘堕落才是罪魁祸首吧。在那样的压力下,我的心理渐渐变形,性格走向极端,最后迷失。所以我要感谢霍尔顿,是他让我看清了自己,找回了自己迷失的方向。
  
  但从另一个方面讲,这本书除了引起期的我们的共鸣,又会不会引起父母们的反思呢?青春期的我们很容易就迷失方向,而这时我们的父母是给了我们指引还是无意间把我们推向了极端呢?十六岁的心理是很脆弱的,在父母给予的巨大压力下本来就不堪一击。而父母在孩子一旦犯错就破口大骂,更是能使它破碎了。那么,有多少父母在孩子犯错时能心平气和的和他们谈?
  
  “不良少年”,是我们的责任,还是父母的责任?这确实应该引起我们和父母们的反思。虽然《麦田里的守望者》作为反面教材,究竟是对我们有好处还是坏处,还很难下结论。但至少我认为这是一本好书,因为它拯救了曾经一度颓唐不已的我。
  
  在那样的矛盾里挣扎着,做一个简简单单的守望者,未尝不是好的。麦田里的守望,本身就是一种神圣的象征了。守望的不是别的,正是我们的追求和理想,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