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教,父之过
《三字经》里有这样一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短短的十几个字,就把对子女教育责任分明。子女教育第一责任人是父亲,古人认为子女没教育好当然是“父之过”;这里面的“父”,就是单单指父亲,那么的责任哪里去了?这是因为古代社会以男性为尊,读过书受过教育的很少,只能从事家务杂事和喂养孩子的事务,教育孩子的职责大多落在父亲身上。而社会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摒弃古人这种男尊女卑和父权思想的糟粕,将这里的“父”理解为“父辈的家长”,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父母”。我们古人不乏母亲教育的典范,孟母三迁、曾母投杼和岳母刺字,这些脍炙人口,流传甚广。“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的现实含义应该是: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做父母的过错。而传道、授业、解惑则是“师”的责任,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教授做人之道;“授业解惑”就是传授生存、作为社会有用人才的知识,解答疑惑的问题。不能严格教学,致使学生不能成才,则是“师”没尽到责任。
著名歌星的儿子叛逆,触犯法律。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坑爹”,这种称谓其实还是“养不教,父之过。”传统思想在现在的体现,忤逆之子不仅仅是“坑爹”,连娘一块坑了。古语“坑”和“杀”往往连用,“坑杀”就是把人杀掉,把尸体堆积起来,历史上这样的坑杀事件很多,秦始皇曾“焚书坑儒”。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坑爹”就是把爹杀了,而且不埋。对于歌星这样的公众人物,“坑爹”事件使他们赖以生存的形象、环境、威望,一夜之间被罩上了阴影,无异于被泼上一桶脏水,这被在身上捅刀子,更鲜血淋淋,惨不忍睹。在美国,我们也常常能在华人媒体上看见中国富二代、官二代的“坑爹事迹”,特别是前几天发生的“中国富二代西雅图肇事出人命,父母出200万天价保释金”,和去年中国留学生强奸美国房东,中国父母想私了也被起诉,全家保释金100万美元。一名19岁中国留学生徐××,在华盛顿州金恩郡西雅图市超速驾驶,致当地居民1死4伤,其母近日交出200万美元天价保释金将儿子保出。检方虽担心该留学生弃保潜逃,但仍准释。这又把一些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事情推到风口浪尖:让我们不禁扪心自问,中国的教育究竟怎么了?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习惯,这个家庭信仰理念、处世哲学和行为规范决定了这个家庭的作风,被俗称为“家风”。“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这样家庭自有其独特的家庭传统,形成了良好的家风、门风,这样家庭教育的子女,无不知书达理,这是其家庭氛围发生积极影响的结果;如果家庭氛围发生消极影响的话,将会出现相反的情况。那么家有败儿,谁之过?苟不教,性乃迁,现实中发生的种种劣迹,实际就是家教严重缺失。很多家长对此感到很冤枉,觉得没教孩子不走正道,但岂不知,你对长辈不自觉流露的不敬,对邻里、同事暗中的恶狠狠,虽说表面没做什么,但你的,肢体语言等不良影响,不知不觉孩子已经看在眼里,感觉在心里,潜移默化这“性”就迁了,最终发展到不可收拾。很多农村大字不识几个的敦厚农夫,他们也没教育子女什么大道理,却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子女,这是他们在用赤诚之心、正义之心感化了子女,正确的为人处事之道影响了子女。
蒲松龄的《聊斋》里有一篇《拆楼人》的,文章大意:何炯卿,平阴人士。最初在关中做县令的时候,审一桩民案。一个卖油人犯了一点小罪,但此人出言憨厚,太过耿直,因而激怒了何县令,于是他就命手下用棍子把这个卖油人给打死了。
后来此人仕途很得志,官至铨司;铨司是主管选授官职的官署。家资富饶,于是开始建楼盖房以壮家业;到了上梁的那天,大摆酒席,亲朋好友前来祝贺。正值举杯畅饮之时,恍惚间,看见那个卖油人走了进来,这可让他诧异万分,也受到不小的惊吓。一会家仆来报其小妾生下一个儿子,此时他若有所思,惆怅万分地说:“楼还没有盖好,拆楼的人就已经来了!”这其实是他深信因果报应,而且外人不知道他已经有所见,众人也不知道他何出此言,以为是玩而已。再后来,这儿子长大成人,玩劣异常,家产都让他挥霍荡尽,只好给人家当佣人奴役,每当得点小钱的时候,就去打香油喝,看来没忘了上辈子的行当!
蒲松龄说:“经常看到富贵人家好几座宅邸连成一片,主人死后,再经过这里早就成为了一片废墟。这一定是因为有败家子,也就是“拆楼人”降生到这个家里的缘故。做官处在人上人位置的人,怎么可以不早点自我警惕呢!”
故事情节虽然比较简单,可是文章蕴含的深意却让人回味无穷。卖油的是社会底层人物的代表,何县令是掌握死大权的父母官,而被冤死的人是要报复的,一切的一切都有因果关系,人真的很难掌控。对于身份高贵、地位颇高的人,他们的想法和作为,很多时候主观的因素很大,为善为恶,真的只是一念之间;文中的何县令仅仅是因为卖油人言语冲撞了他,就下令杖责击毙,真真是随心所欲,妄行杀伐啊,但却忘记了天理,不依法断案。人在干,天在看,从而遭受恶报;有这样一句老话:“无恩不成父子,无冤不成父子。”蒲松龄的这篇文章,只是着重因果关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按照这种宿命论,之所以成为父子,在前世要么有恩、要么有冤。家有孝子,那是来报恩的;而败家子是来拆楼的、来报仇的。
我们古人有很多好的传统,可惜被摒弃了,很多人要为此付出惨痛代价后才能明白。人之初,性本善;后来这个小妾生的孩子实际还是一个教育有问题,蒲松龄并没有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多着笔墨。这个何县令自己都不能有一颗善良的心,不能坦荡荡,又怎么教育子女?虽然你有万贯家产,但教子无方,儿子成为了纨绔子弟,挥霍荒淫,早晚荡尽了家产,得到报应。这就是《红楼梦》里曹芹说的:“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家贫出孝子,国难出忠臣。”这是至理名言,已经富起来的家长,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完全可以“制造”一个家贫现象,也就是说不要在金钱上完全满足孩子的愿望,让他(她)知道钱来之不易,不能随心所欲。可少部分当了官或者富起来的人,被既得利益冲昏了头脑,自己的心灵不知不觉已经扭曲,你不可能正确地教育子女了。现在媒体报道的《拆楼人》大都是富二代、官二代,父母终其一生打拼挣下的万贯家业,早晚要被拆光,这也就是常言说的“富不过三代”,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现实在第二代就已经开始了。贫穷人家的浪荡子,要他拆楼他家也没有,也只好发愤图强,自力更生了,这大概就是贫穷的好处吧。
不要一味的谴责叛逆子女,家长多从自身找原因;一个家庭的家风、门风,不是一天形成的,往往是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形成好的家风。不管怎样世风日下,保持好家庭的一片净土,还是能使子女产生免疫的。我们还是用《三字经》里的话告诫年轻的一代吧:“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