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男人发型怪异,为何要将中间的头发弄秃,还要一根根拔掉
原标题:日本古代男人发型怪异,为何要将中间的头发弄秃,还要一根根拔掉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将孝放在首位,他们认为身体是父母给的,所有古时的男子是不剪头发的,在这种长期的演变当中,为了生活方便,也为了美观,古人就开始结发,这也就形成了发髻。
中国女子的发髻种类就非常多了,远古时,流行披发,到了汉代,女子就开始结“倭堕髻”,唐代又有“灵蛇髻”和“飞天髻”,不管在那个朝代,发髻总能够成为女子的一大亮点,古代男子的发髻基本就比较统一了。
在日本,同样流传着发髻梳理发髻,但是日本的发髻就相当怪异了,他们不仅要将中间的头发弄秃,还需要一根根全部拔掉,看起来都相当疼,至于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还得从日本的发髻发展史开始说起。
在弥生以及古坟时代,日本就跟中国来往密切,文化、服饰以及发髻都受到了中国的影响,一开始日本最早期梳的发髻为总角,这种发髻只有上层社会的男子才能梳,头发以中风的形式梳开,在给耳朵两旁辫子扎好,这种发髻也是借鉴了中国未加冠的孩童。
古坟时代之后,中国也进入了“贞观之治”下的唐朝,日本派遣使者来到唐朝学习儒家之知识,儒家学术传到日本之后,日本男子大多数发型都是留着中式的发髻,在戴个帽子,他们的发型跟唐朝古人没有什么区别。
这种发型“一髻”,是将头发全部整理起来,再用布条扎在头顶上方,众所周知,唐朝的“一髻”都是由“箍”来固定发型,“箍”形式不一,代表的地位也是不一样的,这点在日本同样一样。
日本的“箍”颜色和长度来辨别人的地位和身份,紫色的“箍”代表着身居高位,白色就是平民。进入镰仓时代之后,武士政权开始诞生,日本有武家和公家两大政权,镰仓时代也是非常混乱的一个时代。
由于战乱比较频繁,武士“一髻”发型不适合打仗,带上头盔之后,“一髻”容易散落,前面的头发会影响作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月代头”就开始出现,起初武士剃头的方式是一根一根将头发拔掉,这样非常彻底。
但是一根一根拔实在是太疼了,而且容易感染,后来,就改用剃刀剃头,但这样一来头发根除的就不是非常彻底,每次都需要打理,这种“月代头”也成了武士流行的发髻,到了江户年间,这种“月代头”已经成为了潮流。
相关文章
-
大屠杀纪念馆的血腥回忆
-
越军特工部队的战斗力很强,然而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
历史上的今天—1624年8月27日
-
纪念抗日战胜利六十周年:长沙会战之铁血南郊
-
不速之客夜闯女王卧室,干荒唐事惹出争议,让大英帝国丢尽了颜面
-
最冷血变态的日本兵:战后美军总司令点名抓他,却隐身活到85
-
【不忘初心】征文选登:在五四的光影中重拾青春
-
景德镇冷门景点,青山环抱远离嘈杂,展现原生态生活,知道的不多
-
河北廊坊的名字怎么来的?和朱棣有关
-
见证上千人祭与英军劫掠之剑:贝宁王国埃本剑传奇
-
历史上的今天|“无线电之父”伽利尔摩·马可尼逝世
-
香河老人去世,为何遗体未经防腐处理还能表面似打蜡,十几年不腐
-
团长配女秘,冲锋喊乌拉:苏军的徒弟派头挺大,打仗如何?
-
喀秋莎火箭炮:二战中苏联“武器控”的梦中情人,纳粹军团的梦魇
-
印度邀请特朗普作为贵宾出席共和国日庆祝活动 遭到拒绝
-
此国女孩子一个比一个漂亮,被称之为“天堂”,但却是世界癌症病发率第一
-
历史上的今天——1824年2月24日,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
-
一战时,沙俄媒体如何宣传他们的女兵?
-
中国难以取名的四大姓氏,无论取什么名字,听起来都像在骂人
-
古人常说: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鞭春到底是什么意思?
-
《长津湖》正在上映,剧中你认为哪些地方是亮点?
-
[图文]苏联士兵奉命在毫无防备的士兵挺进核爆中心
-
唐朝将军被吐蕃活捉,行刑前只多看一眼,吐蕃王竟跪地大哭
-
《天龙》中,慕容复最后去了哪?原来他死在这,段誉来告诉你
-
这一战,解放军只伤亡20人,俘敌2800名,缴获汽车300辆!
-
红色记忆:新洛阳报社编印《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
德国日本能,我们为什么不能?
-
邓小平为何两度当选《时代》年度人物?这背后与同一件事有关
-
法国战役时,为何英法联手都打不过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