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的爱情诗情意绵绵,这首《寄赠薛涛》句句深情,值得我们一读
原标题:元稹的爱情诗情意绵绵,这首《寄赠薛涛》句句深情,值得我们一读
过去人们对于姐弟恋很难接受,即使是在二十年间,姐弟恋也是比较出格,一个年轻的男孩,去追求三十多岁的女人,一定是会被人笑话。但是现在时代在进步,慢慢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实爱情没有年龄的限制,只要是单身任何年龄都可以恋爱,毕竟这是一个人应有的权利。
当然古代的人是比较保守,自然无法接受姐弟恋,一般的青年男女也不可能在大街上相遇,从而陷入热恋。由于当时的女子要恪守三从四德,养在深闺,只有等到了年龄之后,经由谋人牵线搭桥。这就是古人常说的父母之命,以及媒妁之言,大部分的人都是如此,只有极少部分的人才有幸自由恋爱。
唐朝才子元稹就是一个例外,他的爱情经历很丰富,从早期的崔莺莺,到原配妻子韦丛,再到后来的才女薛涛,每一段恋情都轰轰烈烈,成为了唐朝文坛的一段佳话;尤其是与薛涛的爱情,更是为后人津津乐道,由于薛涛比元稹大十多岁,属于是典型的姐弟恋,这在当时是比较出格,但是两人冲破了世俗的约束,毅然决然地选择在一起。
公元809年(元和四年),年仅三十岁的元稹授监察御史,出使东川(今天的四川),三十岁可以说是意气风发,当时他的妻子韦丛还没有逝世。初次到达四川的成都的元稹,不仅被当地的优美的风景所震撼,同时也认识了才女薛涛,于是他展开了疯狂的追求,写下了很多的爱情诗,其中这首《寄赠薛涛》,写得最为深情,从而打动了美人。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薛涛是当地有名的才女,元稹不仅欣赏她的才华,更是被他风韵犹存的外表所吸引,而这首诗正是高度赞美了薛涛,把她比喻成汉朝时期的卓文君,这样的评价是很高,所以首联写得很有韵味;锦江华丽峨眉山秀丽,才能够变幻成像卓文君一样的才女,这个人正是薛涛,你不仅长得漂亮,才华也是无人能及。
颔联和颈联依旧还是在赞美薛涛,用尽各种华丽的词句,无非是为了博得美人一笑;你言语巧妙好像是偷得了鹦鹉的舌头,写出来的文章很华丽,好像是凤凰身上的羽毛。那些擅长文章的才子,见了你之后,纷纷搁笔不敢再写,文人墨客更是像王浚梦刀升迁,一个个都离开了,在你面前那些人都自愧不如。
尾联则是描写了自从一别之后,元稹内心的相思之苦,还有对于薛涛的爱慕之情,“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自从我们分别之后远隔烟水,让我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着你,这种思念就像是庭院里盛开的菖蒲花,又像是那天上的云彩,总之我一直在家中思念着你。
元稹正是见了薛涛一面之后,便是被她迷人的外表,还有过人的才华所吸引,也正是这首诗,打动了四十多岁的薛涛,开始与元稹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尽管后来元稹再次移情别恋,不过对于两人来说,那段恋情一定是刻骨铭心,其实古代的才子都那样,不会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用。所以在这首诗中,还是能够感受到了元稹的一片深情,虽然薛涛比他大很大,可他并不在乎,还是表达了自己的爱意,用这么一首情诗打动了对方。
相关文章
-
本是对古代高级官员的称呼,后来变成一种崇高职业,人人争着做
-
解密:蔡锷两次自愿督湘与松坡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三)
-
中国历史上两个坐上皇位的私生子 明成祖和秦始皇
-
王羲之是怎样成为“书圣”的?
-
犸君颅龙:非洲大型肉食恐龙(最长11米/头顶长角)
-
揭秘:古人为何把夫妻之事称作“周公之礼”
-
史上最牛老丈人,女儿有三个是皇后,为何晚景凄惨被逼而死
-
【学党史】活捉陈时骥——陈时骥被捉经过
-
1978年木匠救85条人命,因一封迟迟未到的感谢信,他背负27年骂名
-
封神:阐教三大师的原型真的是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吗
-
财源滚滚新年到,正月初五祭财神,这项习俗竟与姜子牙有关
-
战争造成的尴尬:开国元帅娶了中将的妻子,后来结果怎么样了?
-
【钩沉】这位泰州人第一个将红旗插上扬中,和杨根思一起出席全国英模会
-
鲁智深武松三拳两脚打不倒:李逵的防御能力,像不像大兴安岭中的两种猛兽?
-
童骋说花钱专栏《将马钱中的苻坚与王猛》
-
“巾帼学者”王贞仪与宣城
-
葛能全:听钱三强讲王大珩
-
此人兵器重达六十斤,两度单挑双鞭呼延灼,击毙没羽箭张清
-
李白文采斐然剑术高明为何儿子全是傻子?只因他这个特殊癖好
-
对于曹操的威胁,孙权的态度是什么,诸葛亮之语究竟有多大作用
-
《告台湾同胞书》是劝降书吗?
-
闭门造车惹风波,贪恋痴迷作小妾:清代“风流作弊案”探究
-
五卅运动是怎么回事 五卅运动简介
-
四野打的最惨烈的一战,林彪都急的三天睡不着
-
五代·佚名《丹枫呦鹿图》
-
湖南有个长寿镇,走出两位开国中将,一位活一百岁,一位活101岁
-
大禹治水主题文化雕塑——大禹治水是上古时期大禹治理大洪水的传说
-
武警江西总队政委徐云飞晋升少将警衔
-
建党一百周年组诗《百年炬光》552-554吴建国梁英瑞丁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