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义植老人杜克宽:为后代儿孙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原标题:甘肃义植老人杜克宽:为后代儿孙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甘肃义植老人杜克宽:为后代儿孙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在甘肃华池县五蛟镇杜右手村,有位81岁的老人。他一个人,凭借着一双手、一把铁锹,坚持义务造林三十二载,在荒地荒坡上播下春绿5000余亩。“土地是国家的,我种的树也是国家的。能给后辈留下一片林地,我觉得付出是值得的”。问及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时,杜克宽老人这样说。
甘肃省庆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退休职工杜克宽 (央广网发 受访者 供图)
在杜克宽的记忆中,儿时的华池县山区面积超80%,农业人口超90%,家家户户对生态保护都十分重视。1956年,华池县兴起全民植树活动,仅一年,全县群众自发植树达316万株。就是这一年,一颗“绿色”的种子悄然埋进了杜克宽的心中。
1986年,47岁的杜克宽由于妻子患病提前退休回到老家杜右手村,和妻子开始专心务农。农闲之余,杜克宽开始在自家田地附近栽种各种果树。看到自家地头的树绿了,可是山头荒地还是光秃秃的一片土黄,杜克宽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杜克宽告诉记者,之前山上树木生长得十分茂盛,后来都被破坏了。一刮风,满天都是黄土。我在家也是闲着,不如多种些树,还能造福后人。就这样,杜克宽开始了他的义务植树之路。
回望32年前,子午岭中的那片山遍地荆棘,一片荒凉。而现在,漫山遍野绿意葱茏,山野路旁杏花争艳,遍布芬芳。在公益林中,小的树身直径有50至60厘米,大部分树身直径已达到一米以上。自从公益林形成规模后,当地很难再看到“风卷黄土尘飞扬”的情景。
说起义务植树这些年发生的变化,杜克宽老人显得很高兴。他告诉记者,早些年,村民养羊需要在村里的公用地放牧,而自己种树也需要土地,一来二去矛盾就产生了。后来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村民们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于是也开始自发地植树。
甘肃省庆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植树活动现场 (央广网发 受访者 供图)
2019年,庆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原庆阳公路总段,杜克宽退休前工作单位)在得知杜克宽的事迹后,立即组织人员协助杜克宽义务植树。直到今天,庆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先后花费20多万元购买苗木、树籽,参与种植公益林60多亩。
如今,杜克宽已经81岁高龄了。为方便照顾老人,小儿子杜博把他接到了自己家中。杜克宽告诉记者,植绿爱绿护绿、建设美丽家乡,需要一代一代人坚持下去。希望林业部门能够号召人们都加入到义务植树的行列中来,共同为绿水青山添砖加瓦。
记者 倪新炜
相关文章
-
【合力攻坚,同心筑梦】国家开发银行用心用情用力定点帮扶四川古蔺纪实
-
特写:《长津湖》在港掀起观影热潮观众为强大祖国自豪
-
努力营造清朗温暖的未成年人网络环境
-
抗战女汉奸被判死刑,临刑前亮出身份,被当场释放,活到2014年!
-
罗马武备变迁(乱世篇)
-
古代打仗前排士兵明知道必死,为何还甘愿站在第一排?
-
圣彼得堡一个小岛,为何成了俄罗斯在芬兰湾的要地?
-
从安逸舒适的校园走向寒风凛冽的战场
-
有关日本的12个奇葩事实,到了日本才敢相信这是真的?
-
他率领1万日军战15万英军,战后蠃得“马来亚之虎”的称号
-
2405件文物亮相省博物馆
-
他效仿父亲朱棣造反,结果被侄儿反杀,11个儿子结果如何
-
二战期间,德国用此招对付英国,杀伤力连大炮、坦克都比不过
-
科斯塔奖颁给《被裁剪的女孩》,二战荷兰犹太人的离散故事
-
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
[图文]日本媒体称中国2020年后将建造出核动力航母
-
“失传的奇迹”这种兵器现在真的已经不会再被生产了!
-
历史上的今天|日本近代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逝世
-
《佐罗》饰演者阿兰德龙如今年迈多病决心要安乐死
-
伊斯兰教创立之前,阿拉伯半岛是什么样的?
-
一战结束百年法悼念亚洲人
-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竟是因为瘟疫?
-
长歌行:阿窦牺牲催人泪,编剧太狠了,本以为他会陪李长歌到结局
-
意大利阿尔卑斯山的冰人
-
周恩来故居,九一三事件后周总理说:我没有命令部队打下林彪的飞机
-
精!简!一图读懂2021年唐山政府工作报告!
-
为了一个酒库俄罗斯展开疯狂的报复,所以别摧毁俄罗斯人的酒库
-
天皇制度的存在与否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
-
扬州发现东汉古墓,专家考察后不知墓主身份,一村妇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