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赵氏孤儿》淡化忠奸对立,逻辑难以自洽
原标题:电影《赵氏孤儿》淡化忠奸对立,逻辑难以自洽
电影中程婴的身份已经改变。他不再是赵氏的门客,与赵没有直接联系。自然没有义务和责任去救助孤儿。他行医卖药,最大的理想就是和老婆孩子幸福地生活。他是一个普通人。我不想被命运齿轮突然卷入复杂的政治斗争。他在一个不恰当的时间出现在赵的家里。因为不忍心偷赵氏孤儿,误失妻儿。他做的每一步都是为了避免牺牲。作为一个无名小卒,他的想法很简单,也很合理:朝廷高层权力的更迭,对他的人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他只想救自己的妻儿,过上好日子。
在这种逻辑下,他的复仇更多的是出于个人仇恨,目的是让赵孤儿为自己的亲生儿子报仇。面对晚年摇摆不定的屠岸贾,程婴把孤儿带到他面前,告诉他“这个孩子是谁,我是谁”。让屠岸贾被自己抚养的孩子杀死,痛苦地死去,那么程婴的目的就达到了。与电影不同的是,元杂剧中,在忠义价值观的感召下,韩厥、公孙杵臼等人相继献出生命,救孤存孤的接力棒最终交到了程婴手中,养育孤儿的任务有着沉甸甸的道德使命。
与传统叙事相比,电影中程婴的所有选择都符合现代观众在面对价值判断时可能表现出的自我主义。这种人物设定虽然通俗易懂,但却失去了价值。用自己的孩子取代孤儿赵是命运的摆布,并非出于自己的主动。在《宋元戏曲史》中,王国维是这样评价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的:“剧中虽有反派,但随汤赴火者,仍出于主人之意志,即列为人间大悲剧,亦当以色。“进退两难的自由意志是最有价值的。只有把因果搞清楚了,程婴做出的选择才会显示出巨大的意义,但电影故意抹杀了这一点。
这部电影有意淡化忠诚与背叛之间的对立。与元杂剧不同,赵与屠安之间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他们的斗争是权力和地位的较量。赵地位高,自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忠臣良将。在这场你死我活的高层斗争中,拔得头筹,于是赵遭受了一场惨烈的灾难。此外,在电影中,晋灵公被塑造成一个愤世嫉俗的人物,以看戏的姿态,在言语上挑起屠岸贾与赵家人的争斗。他既不能被定义为睿智,也不能简单地被视为昏庸。这是对传统的有智有德,有善有恶的结构的彻底解构和嘲讽。
影片后半部分逻辑难以自洽,以至于主题混乱。在纪君祥的版本中,在忠诚和价值观的指引下,人物的所作所为是相对符合逻辑的。但在陈凯歌的电影中,剧中人物的行为失去了支撑,动机不明。赵氏孤儿最后刺向的那一剑,看似果断,实则心机不明,却又充满了迷茫与犹豫,也让观众不明所以。潦草的结局和迷茫的剑,也反映了电影和现代社会中的人在诸多价值取向中迷失,不知何去何从的处境。
相关文章
-
日本最恶空难:民航被战斗机撞毁,唯一幸存者被送上法庭
-
二战中被德军包围三年的城市保卫战,一百五十万人死亡
-
为史存证,记住每一个他和她
-
56岁希特勒在生命的最后一天都干了什么
-
[图文]盟军士二战涂鸦日记揭露最了不起的一次“越狱”传奇
-
《江水无声》:同饮一江水,共筑一家亲
-
强烈推荐:100+国内外高分纪录片
-
这个热衷侵略的好战分子,竟成为日本任职时间最长的首相
-
苏联军队精心设置了防御,游击队用这一招教训了傲慢的苏军
-
六朝散人分享《玛雅的世界: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特展》之众生相
-
[图文]电影《通缉令》中的杀手通过抖手腕让子弹拐弯
-
内蒙古出现18岁公主墓,与舅舅合葬,专家:一段千年的旷世之恋
-
古玩趣赏:疫情逼出天价乾隆壶!英国车库翻出
-
历史上真实的关宁铁骑 没有传言中那么神!
-
老照片:一战机械“巨兽”,张作霖张宗昌都拥有过,但没起大作用
-
[图文]抗战老兵70年后首次讲述卢沟桥事变亲身经历
-
红军被迫仓促进行远征 在草地中几近断粮绝路
-
周六荐书|修仙:古代中国的修行与社会记忆
-
欧洲最害怕的国家,也是欧洲的救星,两次世界大战都救了欧洲
-
唐伯虎一幅行书大作,流落于美国,此作惊艳后世500多年
-
二战版“肖申克救赎”:600盟军战俘偷挖百米隧道,仅3人逃生
-
秦灭六国:秦始皇是用什么办法战胜百越的
-
在历史上,吐蕃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
神奇之战:电动剃须刀破解德军制导炸弹
-
这座湖深藏一支日本幽灵舰队:50艘军舰250架飞机7000士兵
-
吐火罗人是什么人?他们和月氏人是一种人,始终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
英法已经得到了有关德国进攻的情报,为何却没有做出像样的防范?
-
世界历史文化中的“盐”
-
历史上的今天|世界著名钢琴家克劳迪奥·阿劳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