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被迫仓促进行远征 在草地中几近断粮绝路
新华网北京9月11日电(记者黎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红军数万人马,在仓促脱离根据地,被迫进行远征的过程中,就一直被粮食问题困扰着。
1934年10月22日,红军总政治部下达了《关于部队在白区行动中严格执行阶级路线,不许损害工农群众利益的通知》:"没收地主,枪决反动派,向富农捐款……"
《通知》虽然没有直接指示红军在脱离根据地后,如何在白区筹集粮食,但阐明了红军在白区的补给原则,即"取之于敌"。
1935年3月1日,红军总司令部发出指示:"……乙、在粮食较多的地方没收土司反动头人并分一部给群众,对喇嘛寺严禁私人筹粮,不得在筹粮时乱行翻取与破坏经堂与经书……丁、不得杀食耕牛、母羊、小羊、小猪……"此时,红军刚刚二占遵义,为了适应西南地区多民族聚居的情况,专门发布了这条指示。指示中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1935年6月20日,红军以"朱(德)周(恩来)王(稼祥)"的名义给各军团发电:"我野战军目前所处地域给养非常困难,现特再规定筹办、节省及携带粮食的办法如下:……戊、每天改为两餐一干一稀;辛、抛弃和浪费粮食者严罚……"是时,红一、四方面军刚刚在懋功会合。懋功地处高寒地区,人烟稀少,两军会合后粮食问题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同时,红军还需要为进入草地准备必要的粮食。
红军总司令部认为通过草地的时间为7天,因此电文规定"携带干粮除每人须指定七斤外,可雇人及使用骡马背",以确保每天能有1斤粮食。电文还特别指出"牛羊肉不作菜,应烤成肉干代替干粮",且"每一斤鲜肉作半斤(干粮)算"。
1935年7月2日,中央军委在《关于保障松潘战(役)的胜利携带粮食的决定》中,要求红军想办法尽可能多地携带粮食,如果"米袋不足应用衣服装……"为了筹集粮食,红军组织了便衣队到村庄附近的山上,寻找逃跑的群众。红军的另一份电文上称"如寻到群众,不论人多少,都应呼来鼓动",希望通过宣传动员老百姓把粮食卖或借给红军。
遗憾的是,红军积极筹备的松潘战役计划,因为张国焘的反对和故意贻误而流产。胡宗南派重兵扼守松潘,使红军不能经松潘沿大道进入甘南,红军在草地中几近断粮绝路。
相关文章
-
这场战争被誉为英国波澜壮阔的史诗,其实就是一群村长的械斗
-
智行天下!打开宝德PR210KI的“不败秘籍”
-
世界上珠宝最多的女子,婚纱像挂满钻石的“圣诞树”,疯狂爱珠宝
-
此人第一次与胡琏对战,两个回合后,就砸掉了胡琏的老虎团!
-
美国研制火箭球打击恐怖分子 攻击目标为地下掩体
-
潜艇号称水下杀手,为何二战时日本潜艇却一直在打酱油
-
琅琊榜最大bug,靖王身世成迷,两个细节,细思极恐
-
美国战后曾利用原日军高官充当间谍
-
偌大的滨海新城为什么没有邮政信箱呢
-
普鲁士统一德国,为何要将奥地利排挤出局?
-
“长江口二号”古船今起打捞,八大悬念待解-手机光明网
-
这个“日本法西斯之父”,竟靠一个无耻的招数,躲过了审判
-
民间故事:富商去赴宴,见桌上都是凉菜,最后怀中一幅画救了自己
-
120个一读就错的地名,你能读对几个?
-
南北战争根本就不是为了解放奴隶,美国黑奴自由后反而活得更糟糕
-
如果日本不先攻打中国,而是先攻打美国就有胜算吗?输得更惨!
-
这个德军做了什么?竟让希特勒眼睁睁放走了诺曼底登陆的骨干力量
-
韩国出土一瓦片,刻着两个汉字打破认知,南朝中国也强到惊人
-
从安逸舒适的校园走向寒风凛冽的战场
-
抗美援朝前,毛主席下死命令:解放军必须改名,之后众人恍然大悟
-
宣城之韩愈前史:江南奥壤,山水诗都(下)
-
从素质低下、将领矛盾等五个方面分析二战时意大利军队的败因
-
叛徒出卖萨达姆,向美军索取2500万赏金,却遭回应:你想得倒挺美
-
1945年,第三帝国的最后挣扎。
-
在地狱,织田信长遇到了明智光秀,一桩历史疑案就这样揭开
-
[多图]中日首代护卫舰对比:中国“江湖”攻击力更强
-
汉朝人究竟有多迷信?多亏曹操及时纠正,才没发展成印度那样
-
列宁格勒保卫战胜利75周年记者探访皮斯卡廖夫烈士陵园
-
100张老照片带你回到上世纪90年代,去逛逛那时的松江中山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