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五代十国时期的帝王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南唐二陵

原标题:五代十国时期的帝王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二陵均系依山为陵,相距约100米。李弁及其皇后宋氏的合葬陵居东,称为钦陵,建于公元943年。李璟及其皇后钟氏的合葬陵居西,称为顺陵,建于公元961年。李弁陵因建于南唐国势强盛时;故规模较大,随葬品较丰富;李璟陵则建于南唐国势衰弱时,规模略小,随葬品亦不丰富,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南唐二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弁钦陵全长达21米余,宽10米余,包括前、中、后三间主室和十间侧室。前、中两室及其所附四间侧室是砖结构,后室及其所附六间侧室是石结构。墓门及前、中、后三个主室都仿照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木结构建筑式样,在壁面上用砖砌或石雕成梁、桥、柱子和斗拱,再用石青、石绿、储石和丹粉等矿物质颜料在其上绘以鲜艳的彩画,图案多作牡丹、莲花、宝相、海石榴和云气纹等。李弁陵的中室和后室之间有辅道,在雨道口的中室北壁上方,横列大型的双龙攫珠的石刻浮雕,下方的左右两侧各置一尊足踩祥云、披甲持剑的石刻浮雕武士像,原均敷金涂彩。后室的室顶为巨大青石条砌成的叠涩顶,上面绘有彩色的天象图,包括日月星辰一百余颗。后室地面的青石板上又雕刻着婉蜒曲折的江河形状,象征着地理图。这种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陵墓内部装饰,是秦始皇陵以来帝王陵寝的装饰传统。后室的中后部有石砌棺床,棺床的侧面有行龙浮雕,并用浅刻的卷草和海石榴花纹作为棺床平面的装饰。

李弁陵前、中、后室所附的侧室内均有放置随葬品的砖台,原置的金、玉、铜、铁和陶瓷质的器物均被早年盗墓者所掠走或破坏扰乱。考古发掘所得的劫余器物以玉哀册和陶俑像较为重要,前者刻字填金,标明了该陵的陵名及下葬年代;后者有数以百计的男女宫中侍从俑和舞俑,以及各种动物俑,亦为南方唐宋墓中所罕见。

李璟顺陵在李弁钦陵西侧,长宽与李弁陵相近,有前、中、后三间主室和八间侧室,但均为砖结构,后室入口处无双龙及武士的浮雕,后室的室顶有天象图,但地面上无石刻地理图,棺座上亦无龙形浮雕,这反映了当时南唐国势己衰,并向北周称臣,去帝号改称国主后的情况。但此陵三间主室的壁面仍有砖结构的房梁、枋,柱子和斗拱式样,其上同样绘有牡丹和卷草等彩画,惜多己被淤泥剥蚀。劫余的随葬品亦以陶俑和玉哀册较多,但质量和品种上均不如李弁陵所发现者。

由于南唐建都于金陵(937——975年)又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的一个经济文化相当发达的国家,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还都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南唐画院亦著称于世。但南唐的遗迹留存者很少,所以这两座地下宫殿的建筑、彩画、雕刻。以及出上的陶俑等遗物弥足珍贵。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