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彭林:礼仪之邦如何重振中华之礼?
原标题:东西问|彭林:礼仪之邦如何重振中华之礼?
(东西问)彭林:礼仪之邦如何重振中华之礼?
中新社北京12月14日电 题:礼仪之邦如何重振中华之礼?
作者 彭林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著名史学大师钱穆先生说“礼是中国文化之心”。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先哲希冀经由“礼治”,逐步走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何为“礼仪之邦”?中国为何会走上礼治的道路?兹事体大,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2020年10月,安徽歙县徽州古城进行非遗民俗表演,演员演出《礼仪之邦》。中新社记者杜洋 摄
中华之礼源远流长
中国人礼治的理念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有鉴于商纣王腐败失德而亡国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勤政爱民的“德治”纲领,并将它转换为可操作的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地将德治思想落实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一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史称“周公制礼作乐”。其后经孔子与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扬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作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且成为历朝制礼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之深远。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
《礼记》说:“礼也者,理也。”礼就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的社会生活规范,大到政府的典章制度,小到人际交往的规矩、个人修身养性的法则,乃至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无不在礼的范畴之中。
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所有领域,略举数端如下:
在理论层面提出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孔子最早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的命题,七十子接着展开深入讨论,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不是有没有语言能力,而是能否按照礼的要求在生活。《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因此圣人“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懂得“自别于禽兽”,就是有了文化自觉。
相关文章
-
历史解密:“微服私访”真的能反映民间疾苦吗?别被影视剧骗了!
-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北宋毕昇(借鉴前人拓印方法发明)
-
考古学家发现了两千年前的地道,竟然是皇帝与外戚势力的秘密场所
-
“非主流”史书——《竹书纪年》撕破儒家仁义道德
-
十八万将士一夜筑起“汉武仙台”
-
嬴政和芈月之间有关系吗 两人相隔多代关系较远
-
宦官:宫闱的守护者,活得卑微却有报复性思维,屡次改写帝国命运
-
大清国号源起之谜 清朝的国号是怎么来的?
-
盘点中国古代十三大美男子排行:潘安排第一
-
唯一健在的大将夫人,养育8个子女皆是栋梁,一百岁高龄至今在世
-
李白读《史记》后写下一首诗,诗名奇葩,却道出了他一生所求
-
南京第一神秘古墓,500年从不长草,专家:与越南神秘太监有关
-
29岁就当太上皇的北齐高湛,到底是怎样的人?
-
蚩尤骑熊猫为什么输了
-
苏东坡最豪气、最狂、最有江湖地位的一首诗,其中两句,脍炙人口
-
他相当殷纣王的“国防部长”亦是秦的祖先为何用生命守护暴君?
-
社身畜地是什么梗社畜成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火
-
兰州龙:牙齿最大的植食恐龙(最长14厘米/最宽7厘米)
-
彭德怀官场生存致命弱点
-
她27岁结婚,丈夫是副总理,姐夫是大将,儿子是中将
-
乾隆帝为什么厌恶继后 乌拉那拉氏到底做了什么
-
李白因何与山东人结怨
-
40年前中日欧“化肥战” 中国智破西方化肥垄断
-
太监为了夺权将一个傻子推上皇位谁知此人成了一代明君
-
李淳风和袁天罡谁更厉害:难以比较(二人占卜各有春秋)
-
揭密人类历史上八大刺杀悬案有哪些?
-
杭州一口千年古井内现两条蛇,一铁匠下井清除,无意间发明了剪刀
-
敕勒青铜分享:山西青铜器博物馆巡礼之七
-
诸葛亮的三个经典故事(三顾茅庐、初出茅庐、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