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社会万象 > \

今年“丰收节”,这“湘”有点不一样!

原标题:今年“丰收节”,这“湘”有点不一样!

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张家界武陵源区当地农民忙着收割成熟的稻谷,收获丰收的喜悦。

耕耘有时,丰收已至。

9月23日,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南庆祝活动在一片欢喜祥和的氛围里拉开帷幕。

今年的农民丰收节湖南庆祝活动紧紧围绕“庆丰收、感党恩”主题,突出深厚的红色文化基因、灿烂的稻作历史文化、雄厚的水稻育种实力,展示湖南扛稳粮食安全大旗的坚定决心。

作为已连续参加过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南庆祝活动的“老司机”,笔者却觉得,今年有点不一样。

天时·地利·人和

隆平稻作公园里金黄的稻浪。

从天时上讲: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夺取农业丰收具有特殊重要性,将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从地利上说:今年,湖南是全国农民丰收节3个主场活动举办地之一,另外两个主场是浙江和四川,一个在“龙头”、一个居“龙尾”。湖南地处“龙腰”,是长江经济带的关键位置,中部城市群的核心要冲。腰杆硬则底气足,中部崛起事关民族复兴,无疑湖南又一次被摆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

从人和上论:今年以来,湖南打赢了突发的关联疫情防控阻击战、较好地防范了洪涝灾害,举办了中国网络诚信大会、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世界计算大会等一大批分量十足的会议。上半年湖南地区生产总值21666.50亿元,GDP同比增长11.7%。全省上下齐心协力,“三高四新”战略开局喜人。

再回到今年“丰收节”本身,很多细节上的变化同样戳中了笔者。

更热闹喜庆

不得不承认,中国人遇逢大事总喜欢热热闹闹,这是农耕民族淳朴、真实的一面。

“丰收节”作为农民朋友们盛大的节日,更是如此。

今年,湖南是全国主会场活动承办省份之一。照说,在规格和规模上适当提升是正常的,但今年湖南的庆祝活动却出乎了笔者的意料。

美味大米品牌品鉴评选大赛、彩色稻田与巨型稻迷宫展示、水稻收割竞赛及水稻现场拍卖、小朋友田间拾穗接受体验教育……9月23日,在位于长沙县的隆平稻作公园,一系列关于丰收的主题活动让人应接不暇。

“全国农民文化艺术展演”开启。

在“全国农民文化艺术展演”现场,稻草变身成为工艺品,剪纸、竹雕、皮影戏将现场装点得喜庆祥和,人们在这里走进中国源远流长的稻作文化、农耕文明。

今年,湖南庆祝活动紧紧围绕“庆丰收 感党恩”主题,举办了“国之大者——稻作文化与粮食安全论坛”“全国农民文化艺术展演”2个主场重点活动,还组织了永州道县、常德澧县2个分会场活动,12个湖南省级层面庆祝活动。

从县级到省级,从舞台表演到田间体验,从专家论“稻”到文化展演,今年的湖南庆祝活动不再是传统的“舞台表演式”庆祝,而是将舞台搬到了田间地头、搬到了“三农”论坛,让农民和三农专家站在了“舞台”中央,成为真正的“主角儿”。

文化成为关键词

9月22日,湖南庆祝活动举办了一场“天团级别”的农业论坛,“国之大者——稻作文化与粮食安全论坛”。

看看阵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万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罗锡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 陈温福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员 赵振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印遇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包振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教授 邹学校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张佳宝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研究员 李培武

欧洲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教授 张友明

论坛期间,罗锡文、闵庆文、万建民、赵振东、毛长青等院士和专家作了主旨报告和交流发言。

论坛上有两句话让笔者印象深刻。

罗锡文院士在作题为《 从刀耕火种到机械化生产——水稻生产方式与工具的变迁 》的报告时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以稻为主。”

闵庆文院士在作题为《农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水稻生产》的报告时说:“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农业,而非落后农业,这关乎人类未来。”

9月23日秋分,正值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长沙县的水稻进入收获季。

稻米是全世界超过30亿人的主食,中国是水稻的故乡。湖南是中华稻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已成为“九州粮仓”,享有“湖广熟、天下足”之美誉。

近年来,湖南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7000万亩左右,产量常年稳定在600亿斤左右,去年水稻面积居全国第1位,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而袁隆平院士和他的杂交水稻技术成为我国农业援外项目的“金字招牌”,是中国新稻作文化的体现,为消除全世界饥饿和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

这或许也是湖南能够成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举办地的重要原因。

长沙县春华镇的传统艺术皮影戏。老手艺人老胡手中舞弄着皮影小人“闹丰收”。

粮食安全可能平时并不太引人注意,可一旦有了风吹草动,往往是“一剑封喉”,是首当其冲的“卡脖子”问题。论坛名叫“国之大者”可谓是名副其实。

湖南作为中华稻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是湖南义不容辞的使命,所以湖南必须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

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农耕文化该如何赓续绵延,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作用?如何借助现代科技改良和提升传统农业,让其焕发新的荣光?

笔者认为,既要扛牢粮食安全又要践行生态发展,是湖南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要完成的“必答题”,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落实落地,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丰收。今年是“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的起步之年,三湘大地正开启全面乡村振兴,与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相比,滋养和护佑民族千年不衰的农耕文化,才是最应该被重视的能量。

来源:红网

作者:王义正

编辑:张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9/23/10192723.html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