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邓小平16岁远赴法国,遇到影响一生的兄长图片
原标题:【党史故事】邓小平16岁远赴法国,遇到影响一生的兄长图片
《赤光》杂志创办于巴黎的一间斗室
两位风华正茂的中国青年
在这里结为至交
↓↓↓
在一份出版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
《赤光》杂志上
我们看到了署名为“希贤”的文章
而“希贤”正是邓小平的曾用名
1920年9月
邓小平和80多名学生一起
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的旅程
当时他刚满16岁
在同学中年龄最小
与众多爱国青年一样
邓小平急切地想去强大的西方国家看看
学些本领,回来实现“工业救国”的理想
然而,他仅在巴耶中学学习了5个月
就因无力支付学校费用失学了
为了重返校园
邓小平来到钢铁厂做工
当时不满18岁的他
只能拿到最低的学徒工资
四年多的勤工生活
不但没能换回他进校门的机会
反而让他时常陷入失业、饥饿的困境
工人阶级受压迫、遭剥削的残酷现实
让他深刻认识到了
资本主义的黑暗面
救亡图存的路在哪里
邓小平重新开始了思索
进入哈金森橡胶厂做工
成为邓小平法国生活的转折点
受进步工友的影响
他开始阅读《新青年》等刊物
加上勤工生活的磨难
他逐渐接受革命思想
1923年,18岁的邓小平
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成为最年轻的成员
在长他6岁的周恩来直接领导下
邓小平在《赤光》的阵地上
传播共产主义、团结旅欧青年
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展开斗争
那时一下工,他就赶到编辑部
接过周恩来写好的文章
刻写、油印、装订
他们常常工作到深夜
一起打地铺
在同事们眼中
邓小平对《赤光》有着巨大热情
他经手的刊物
字体隽秀、装订简雅
大家都称他为“油印博士”
这里成了邓小平一生革命生涯的开端
1926年,21岁的邓小平离开法国
再次踏上留学之路
这次,他的目的地是苏联
救亡图存的路要怎么走
5年多的留法生活
让邓小平有了清楚的方向
从巴黎 戈德弗鲁瓦大街17号的
《赤光》编辑部里走出的那位
个子不高、满脸稚气的中国青年
此时已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责任编辑:曹璇月
校 对:江 超 陈 萌
审 核:余 珺
监 制:黄 胜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相关文章
-
中国又一型神秘武器,配备涡扇19,专家:该项技术世界领先
-
美国人最害怕的日军名将,扣押了30年,禁止一切宣传
-
蒙元为控制高丽,下嫁公主,最后一位终于嫁给爱情
-
汉朝人究竟有多迷信?多亏曹操及时纠正,才没发展成印度那样
-
世界历史文化中的“盐”
-
关于汉字演变的12个故事
-
世界上珠宝最多的女子,婚纱像挂满钻石的“圣诞树”,疯狂爱珠宝
-
美军走后,一支神秘部队接管了阿富汗的防务
-
[图文]揭秘摩萨德“女刺客”用“美人计”暗杀以色列“仇敌”
-
元末枭雄陈友谅,如果当时没有朱元璋,得天下的可能就是他
-
古人常说: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鞭春到底是什么意思?
-
莱特兄弟为何成“专利流氓”?只要天上有人招手,立刻律师函警告
-
[图文]研究发现墨索里尼曾是英军情五局特工
-
“黄泉路”原来真实存在?已被禁止进出,专家至今也无法解释
-
最牛“抗日战神”,因活埋1000多日军,战后被日本告上国际法庭
-
美国海军为何在死对头古巴保有基地?
-
这个日本首相,曾有个中国名字,他想干啥?
-
[图文]张国华:震惊印度朝野的中国战神
-
湖南这座小镇出土的秦简,揭示了秦朝灭亡的真实原因
-
苏联红军也会打闪电战,坦克集团军穿越大兴安岭痛打日军
-
日军“轰炸之王”为何跟中国稻田过不去?死前非要撞稻田“自爆”
-
奇奇悦悦已经改名了,郭威直播透露,是许妈起的,下一步改姓?
-
浙江《温州通史》首发面世:记录瓯越五千年沧桑巨变
-
镜头下的生活:中缅印战区美军164照相兵连记录的抗战
-
给萨达姆判处绞刑的人,都蒙着脸,他们有什么来历,现在如何了
-
伊朗为什么不算是阿拉伯国家?
-
李云龙天不怕地不怕,为什么碰到穿皮鞋的日军就跑?网友:他不傻!
-
南非曾是英国殖民地,为何开普敦是荷兰人建立的?
-
[图文]中国反舰弹道导弹让航母舰载机失效的原因是什么